如何调节从初中生到职校学习的转变
如何调节从初中生到职校学习的转变
  一、初中学生由于有一定学习压力,升学压力,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促使其对学校、学习的态度及方向较为明确,及其价值观、人生观较为单纯。性格和行为上较为温和,即是我们俗语所说的守规矩。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为了使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市职校抓好新生到校的第一课:校领导深入到学生当中,为他们加油鼓劲,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初中生到职校生的角转变,对新的学习生活树立信心;组织为期一周的军训,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尽快适应学校的管理;
  二、然而进入职校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其中包括外界客观环境、人文环境,使其在处事及待人中有很大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若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引导,某些学生有可能在中学阶段中隐藏的叛逆心理一触即发,我们都知道青年人的模仿能力较强。我们应以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节目为载体,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安全教育融入其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性情、愉悦身心,加强与同学、老师之间的沟通,对学校、班级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如何正确引导,用什么方法,教师、学校环境、呼吁社会,多与家庭联系、不溺爱
中学生在进入职业中学后,其心理变化较大,特别是对于学习的态度等第

 
学习动力,乃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力量,它由学生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各种非智力因素以及对其学习活动起促进作用的外部因素或情境等构成。近几年来,任教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多有这样的体会:许多学生学无动力,教师教得吃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迷迷糊湖、得过且过、松松垮垮、毫无上进心。造成这些学生学无动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人就教育心理方面分析,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基础差、学习能力低。 近几年来,国家高考政策的调整,高校扩招引发普高的扩招,大量成绩中等以上的初中生毕业生进入普高就读,致使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这些职校生大部分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从初中教育进入职业教育,职校生面临两个较大的挑战,一是课程内容的增多和程度的加深,二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初中阶段的课程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化学、物理等,这些课程中的理论大多数为学生体验过,感知过,学生学起来有熟悉之感,或多或少有点兴趣。职业教
育的课程以专业课为主,较高的文化课为辅。如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原理》、《多媒体基础原理》;财会专业的《财务会计》、《工业会计原理》,机械专业的《电工与机械》等,这些课程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由于专业课本身的特点使职校的教学方法与初中教学有很大不同,职校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多一点。这些变化使初中阶段基础本来就很差、学习能力很低的学生来说,专业课程难入门,摸不透,吃不消。结果,学习中的问题越积越多,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就随之慢慢减弱。
电脑无声音
二、学习动机不明确。自我工作评价 在心理学中,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这种内部动力由学生的学习需要我要学所引发的。没有动机,就学无动力。奥苏贝尔指出:医院企划部“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关系。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学习的需求强烈,求知欲旺盛,学习自主自觉,并能全力以赴,希望成功。曾经有一项教育研究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的职校生就读职校的目的不明,有的是迫于家庭的压力,有的是为了混日子,有的是混文凭,有的是来结交异性等等。这些学生本身就缺乏学习的需要,动机与学习无关,他们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老师在后面推一把,他们才往前挪一步,甚至原地不动。正因为如此,他们或者连起码的求知欲望都没有,消极对待学习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有效的学习方法。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近几年高考状元成功的最大秘诀是: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职校生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惰性大,依赖性强,学习不主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内不做笔记,听课不认真,思路不清晰;作业喜欢对答案,甚至抄袭;考试不正确对待,总是想方设法作弊;实践操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整个学习过程无计划、无目标、无措施;对知识不求甚解,不懂装懂,无学习责任;自习课或晚修课讲话、无所事事。这些行为的形成,既有其以往的不良经历,也有进入职校后失去了奋斗的目标造成的。
四、破罐子摔破的心态。 也有一部分的学生,从中学开始以被贴上差生的标签,求知欲遭到严重的挫伤,学习进取心消失殆尽。进入职校,皮格马利翁效应继续在他们身上生效。在他们的自我认知当中,还是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再怎样努力也是徒劳无功的。自暴自弃的心理使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投放到游戏、娱乐、上网、看不良书刊、热衷交友等方面,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完成、学习无兴趣。所以,学生离校上网、上游戏机厅、无故请假等现象是家常便饭。
中职生存在的这些种种的消极情态,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当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那么,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成效不错。
(一)确立目标,树立信心,增强其学习动机 
目标如航灯,有了目标,学生才有奋进的动力。教师进行目标教育时,切忌泛泛而谈,空洞说教,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15-20岁的青少年,他们的思想较成熟,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地。曾有一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对我说过,像我一样的职校生,都是中考的落选分子,低人一等,哪会有出头之日,谈什么人生目标。我引用名人伟人爱迪生的故事进行说教,谁料学生反驳:人家本来就是天才。该事让我反思到:我们摆的事实,讲的道理不能是遥不可及的。于是我尝试以贴近学生身边的例子作激励。在一次以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主题班会上,我介绍了广州点心大王(同样是职校的学生)的成长故事,让学生明白:从职业学校走出来的点心大王因为有着明确而坚定的目标、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才有今天辉煌的成就。同样身份的职校生的故事在学生心中产生了共鸣。尔后,我又通过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介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让学生明确到欲成才需先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许多学生因此重树信心,产生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二)、多种激励手段并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受到某种激发和鼓励的情况下,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争取最大的进步。借助激励,成功者更加意气风发,失败沮丧者能重新振作起来。对待职校生,应当运用怎样的激励手段呢?
1、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重大的意义。大多数的职校生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必须正视,并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位学生,确立天生其人必有才的信念,在他们身上投注更多的期待、尊重、信赖、关爱、理解。心理学上的移情体验证明:教师积极的感情投资会激起学生内心奋发进取的火花。
长在树上的蔬菜
2、展其所长的激励  大多数职校生虽然是中考的落选分子,但他们身上都有闪亮的地方。要使他们生机勃勃地从事学习活动,教师就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增强他们的能力意识,进而把这种意识迁移到学习活动中。
3、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比说服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号召力,更容易引起学生
情感上的共鸣,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在榜样的确立上,教师选择的必须是学生身边的典型,如市级或省级技能竞赛获奖者、文艺表演获奖者、高考状元等。
4、成功体验  学习的效果最终与成绩挂钩,成绩的高低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外国有句话失败乃是失败之母,成绩屡屡不及格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对于一直以来成绩都较差的职校生来说,学习的成功就是取得好成绩。所以以成绩为载体给他们提供成功的体验,会点燃希望的火花,会调动学习的内驱力。根据职校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提问、操作实践,理论考试时有意降低难度;在期中、期末考试时缩窄考试范围保障大部分学生成绩及格或提高。提供成功体验,学生的自我价值获得满足,学习的热情自然高涨起来。
三、结合当前职校毕业生就业趋势,进行就业指导分析
一直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使职校生产生较严重的自卑感,觉得自己将来是蓝领一族、低人一等。其实,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深入,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以至当前出现了技工荒法律硕士考试科目”“高级技师荒等现象。近两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远高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而且中专生的待遇不差。事实和数据表明:我国
的中等职业教育前景广阔。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如邀请企业领导人到校座谈、开办讲座、开招聘会等)把这些讯息转达给学生,转变学生的观念,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职校学生美好的就业前景及社会地位。增强就业自信心,并将这种自信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只要我们铸造好开启心灵的钥匙,就一定能够打开中职生旺盛的求知之门,从而实践自我,造福社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