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古典文学
《封神演义》中的坐骑形象及其对《山海经》的借鉴
和鹏飞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摘 要:先秦两汉神话中种类繁多、名目各异的灵禽神兽组成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为后人在文学创作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中后世神魔小说中神仙坐骑的形象,便受到了这些灵禽神兽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山海经》;灵禽神兽;《封神演义》;坐骑
作者简介:和鹏飞(1992-),男,汉族,河北保定人,中国传媒大学2015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64-02
《山海经》中出现了各各样、神奇灵异的飞禽走兽,而后世以《封神演义》为代表的神魔小说中也同样有很多各具异禀的灵禽神兽,其中的神魔形象及坐骑与《山海经》又存在着怎样的影响与借鉴的关系呢?本文就将对《封神演义》中各种坐骑进行分析,并探索它受到了《山海经》怎样的影响。
一、《山海经》中灵禽神兽的形象及意义小升初招生
《山海经》的《山经》部分,内容十分详尽地介绍了种类繁多的灵禽神兽,有一些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其他的则多是怪形异兽,并不真实的存在过。这些怪形异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形态模糊的物形;2、不同“物”的拼合;
3、人与“物”的拼合;
4、人形神怪。
10万左右的家用车第一种:形态模糊的神怪。这种怪形异兽不具备现实生活任何一种实物特征,是以人们纯天然的想象形成的。比如《山海经•西山经》所载的帝江: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1]
第二种:不同“物”形的拼凑。这种灵禽异兽是由不同种类的鸟兽虫鱼的肢体拼合在一起的。比如在《西次三经》中所记载的:钦(丕鸟)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2]第三种:人与“物”的拼合。这类灵兽基本上都是人面而兽身。如《西次四经》所载的:槐江之山,……实为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3]较少是兽面人
那英春晚身,如《南次二经》所载的猾褢:“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
第四种:人形的神怪,这一类或者是在人的身体上加上了许多其他动物的器官,或者本身就是完全的人,没有其他的拼接,只是在能力上超出常人。
以上诸般不同灵禽异兽的形态特征,当是先民们对宇宙、自然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模糊到清晰,由外物到自身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先民们对自然与世界的认识是一片模糊与茫然的,因此,他们眼中的动物或神怪也是模糊的,没有详细的具体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不断地深入,对周边的动物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之上,人们将各种动物的特征、器官拼合到一
起,便形成了第二种灵禽神兽。随后,在与自然相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人类自身的力量不断地变强变大,人们开始重视人本身的作用,因而形成了第三种乃至第四种。
二、《封神演义》中的坐骑形象及其对《山海经》的借鉴
《封神演义》中的很多坐骑的形象是借鉴了《山海经》中怪形异兽的形象,其中除现实存在的,其他的多类似第二种形态。
朱顶红
1、“四不相”的形象
《封神演义》里最为经典、传神的坐骑当首推元始天尊的四不相,后借与姜子牙为坐骑以会三山五岳之人。“四不相”即“四不像”。书中介绍,该兽“麟头豸尾体如龙,足踏祥云至九重,四海九州随意过,三山五岳霎时逢”[4]。其中对“四不相”的形象作了说明,有麒麟的头,豸的尾巴,身体像龙一样。
但这样一来,又有一个问题,麒麟的头,豸的尾巴分别是什么样的?
夜扣宫门威海景点排行榜(一)麟头
中国最早的一部工具书《尔雅》在解释麒麟时尤为详备:“麐(即麟),麕身,牛尾,一角”(《尔雅•释兽》)[5]。汉代经学大师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也坚持了《尔雅》中对麒麟的描述。清代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对《说文解字》进行注释,在“麟”目下注:“状如麕,一角,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由此可见,都只是说麒麟的头有一角,而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并没有做详细的说明。所以,我们认为,“四不相”头的最主要特征应该是和麒麟一样有一角。
(二)豸尾
《尔雅•释虫》对豸的解释为“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说文•豸部》:
“豸,兽长齐。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杀形。凡豸之属皆从豸。池尔切。司杀读若伺候之伺。”根据许慎对豸部的描述,豸是指野兽欲有厮杀动作的样子。但这两部书都没有对豸的尾巴的样子做出描述。不过,根据《说文•豸部》下的如“豹”“貂”等字,不难想象,豸尾当是和这些动物的尾巴是类似的。
作者描写的这种名为“四不相”的生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动物拼凑起来的,这与《山海经》中第二种灵禽神兽的描写类似,作者在构思时显然是受了这种描述方式的影响与启发,虚构出的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却又相当熟悉的一个形象。
2、狻猊的形象
与“四不相”紧密相关的坐骑是九龙岛王魔的狴犴、杨森的狻猊、高友乾的花斑豹、李兴霸的狰狞。姜子牙的临阵坐骑本来只是普通的青鬃马,但遇到这四种奇异的坐骑后战马都骨软筋酥,他这才上昆仑山向元始天尊求助,借得了“四不相”。这里我们主要分析一下狻猊的形象。
这只坐骑在书中并没有详细的形象描写,只在昆仑山上元始天尊讲起过它们的来历:“此物乃万兽朝苍之时,龙生九种,相不同。”[6]既然书中没有具体描写狻猊的形象,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作者心目中的狻猊当与前代典籍所记
6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