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开启付费时代?中国支付市场4大竞争主体势力格局分析
“与美国市场不同,中国的特殊原因在于,经营者普遍采用奇虎360的免费战略模式,不注重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而是采取低价等恶性竞争手段,造成行业普遍获客成本奇高。但同时,中国也创造出了特殊的盈利模式:通过高利润业务补贴、补养低利润业务。支付宝本身并不盈利,但可以通过电商等高利润业务盈利,支付充当了入口的功能。”
中国支付市场发展迅猛,竞争主体多元化
央行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支付数据显示,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2267.97亿笔,金额888.2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42%和7.10%。
世界杯口号其中,电子支付业务保持较快增长,移动支付业务笔数涨幅明显: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303.22亿笔,金额793.97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104.43亿笔,金额657.8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60%和9.11%;电话支付业务0.54亿笔,金额3.1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1%
和10.70%;移动支付业务56.15亿笔,金额52.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8.08%和31.05%。第一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7294.07亿笔,金额18.5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89%和104.03%。
作为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咽喉”,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把持着交易的“入口”。近年来,我国支付市场得到长足进步,主要体现的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交易数额逐年增加;
2. 经营主体和经营模式多元化,竞争白热化;
3. 支付牌照价格水涨船高;
4. 网络化、移动化发展迅速;
张清出卖老毕后的结局5. 付费趋势逐渐形成。解的拼音
统观支付领域的各方参与者,其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支付资质,或是否持有支付牌照。其核心问题在于,支付工具的提供者是否进行资金清算,也就是说,支付经营者是否直接接触资金,构成资金池。
以此为分类标准,当前支付市场可以分为2大类,其中,各包括2个主要力量:
1. 涉及清算业务和支付资质的银联、各银行机构和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267家公司(包括并购、参股方);
2. 联合具有支付资质的企业提供支付功能但不涉及清算业务和支付资质的硬件场景支付和第四方聚合支付工具。
1、银联及各银行金融机构: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银行及各银行金融机构仍是支付市场的主流,包括银联的“”,各大银行机构的网上
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
银联是中国官方的银行卡联合组织,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商业银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保证银行卡跨行、跨地区和跨境的使用。
然而,这一支付力量的优势在于:支付机构同时是金融监管机构,具备强大的用户数量和完善的用户数据。但相关数据预测,今年9月份,线上支付的交易额将首次超线下刷卡支付。
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银行卡刷业务的市场化程度低,无法高效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在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冲击下,银行及银联逐渐意识到自身危机,正在探索新的支付渠道,如近期放开的扫码支付等。考试加油鼓励的话
2、第三方支付:一牌在手,衣食无忧
持牌企业包括支付宝、支付、百度钱包、京东支付、易宝支付和富友支付等,称为第三方支付,也是当前在线支付的主力。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5年第三方支付行业主要市场主体市场份额比例数据显示:支付宝47.5%、财付通20%、银商10%、快钱6.9%、汇付天下5%、易宝支付3.4%、京东支付2%、易付宝1.2%、环讯支付1.2%、宝付1.1%,其他0.8%
整体数据显示,第三方支付市场的“721定律”异常明显,呈现两极分化的格局,这反应出267家持牌企业并未充分利用支付牌照。而互联网巨头因自身电子商务业务的需要大力布局支付领域,以支付入口引入流量,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从近期央行两次续展情况来看,监管层已经认识到2011年以来发放的270张支付牌照(其中浙江易士、广东益民和上海畅购因违规被注销,现存267张)并未合理、充分利用,因此现在逐渐通过合并、注销、整改等举措,优化持牌企业格局,并且短期内不再增发新牌照。
由此,小米科技、恒大、唯品会、美的以及奇虎360(传闻)等企业斥巨资收购(或参股)第三方持牌企业,造成支付牌照水涨船高的局面。
3、融合场景支付:守住原有用户即是胜利
融合场景支付,是硬件供应商依托自身客户资源优势、硬件科技优势,结合支付机构进行支付工具开发和推广,如NFC近场支付等,具体包括:小米科技的MI Pay、华为的Huwei Pay加速布局,三星的Samsung Pay、苹果的Apple Pay等势力也“兵临城下”。
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联合中国银联分别推出MI Pay、Huwei Pay,在支持绑定银行卡的同时,还开发了公交卡等本土化提升用户粘性的功能。
在线上,支付宝、支付等早已将银联挤得无容身之处;而在线下,原本处于霸主地位的银联,也在遭遇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蚕食,背负着沦为“清算渠道”、进而丧失与第三方支付公司渠道费用议价能力的巨大压力,这也是银联大力联合手机厂商推出各种Pay的原因所在。
此外,小米科技在今年2月份,以3亿元价格(非官方数据)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捷付睿通”,获得央行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抢夺用户的竞争味道更加浓烈。在融合发展的大势下,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的无可取代的地位逐渐得到重视,另一方面,在金融机构数十年来所建造的壁垒面前,互联网的颠覆性显得脆弱而单薄,多方企业合力突围已经成为行业的必然。
然而,在、支付宝等重度场景化的支付场景中,融合场景支付依然面临被蚕食的危机,各具特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的“Pay”或许能够达到“守”的态势,但很难发起进攻。因为,融合场景支付依然面临诸多难题:自身用户习惯需要培养、通过补贴抢夺用户在所难免。
4、第四方聚合支付:夹缝中求生,缺乏长远发展空间胡歌杨幂
第四方聚合支付切入市场的动机是,看到面临诸多支付工具,商户存在的需要去各家支付公司申请账号,并技术公司给与产品实现,到各个平台对账等痛点,以期通过聚合多种支付方式,提供一种简单快捷的支付工具。
第三方支付介于银行和商户之间,而第四方支付是介于第三方支付和商户之间,不进行资金清算,但能够根据商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形成支付通道资源优势互补,具有中立性、灵活性、便捷性等特点。目前,第四方聚合支付,对原有势力具有补充和冲击效果,已经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因此,聚合支付的优势在于补充、融合,并且,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大趋势,不仅包括支付相关的金融业务与实体产业的融合,也包括多种支付势力之间的融合。Ping++创始人兼CEO金亦冶指出
:未来支付市场不可能一家独大,势必呈现绝对碎片化、雄争霸的特征。目前来看,支付宝、支付等给原有的银行业务造成很大冲击,银行也认识到自身的巨大危机,因此广泛开展合作,不仅有手机厂商,也有第四方支付。
利楚商务创始人兼CEO王朋指出:“目前,第四方支付市场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线上的四方支付较为简单,往往采用Ping++模式,生成SDK,打通支付环节即可。而利楚“扫呗”的线下的模式较为
复杂,需要综合对接线下商户等多个环节。”
目前,第四方支付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有:利楚商务的“扫呗”、中国耀盛的“普付宝”、智付科技的“
智付”、八立方科技的“付钱拉”、简米网络的Ping++、顺维无限科技的Paymax等。
然而,正是因为定位于第三方支付和商户之间,并且很多综合性金融公司只是将其作为流量入口,甚至烧钱补贴,所以第四方聚合支付可谓是在免费市场掘利,夹缝中求生,此外,可衍生增值服务、支付广告等可探索的盈利空间仍然较小。因此,第四方目前普遍面临行业长远定位有待明晰、盈利困难等难题。
最后,需要一提的是,除了以上四大势力格局,当前支付市场酝酿着一股迅速崛起的边缘力量——消费分期借贷。以京东白条为主要模式的消费分期借贷产品目前尚处探索期,边界定位和监管有待进一步明确,但目前已经形成一股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支付力量。
作者:王小平
来源:fin.iyiou/p/31599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亿欧网,作者@王小平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woshipm)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