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经济的前景与转型
【内容提要】: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在此问题背后又对我国经济模式的未来走向有何生层次的意义。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证了二者是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以现实的实例解析二者与国内国际经济市场的变幻。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前景与转型做深入细致的思考。
【关 词】: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中国经济模式 前景与转型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十几年的讨论和探索,终于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模式。这无疑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贡献。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上个世纪影响最深的一场国际马拉松大赛,其结果是经过70多年的激烈较量,以计划经济的失败而告终。对此,我认为:这种认识如果不是无知的话,就是与当初我们全盘、彻底地否定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一样,犯了同等级的错误。如果不排除这些思想上的迷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还可能去犯同样的教条主义错误,同时也会使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产生盲目性和片面性。这仅仅是对两种经济体制的思索,然而在体制背后对国家对社会民生有
何种影响,我国经济在现阶段严峻的环境下如何突破自我全面健康的转型,就更为突显出其重要性了。
一、市场经济的历史演进及其本质属性

    目前,在我国理论界对市场经济存在着多种解释,但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把市场经济看成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这是主流认识;另一类是把其看成为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了的一种经济运行形式。实际上这两种解释有内通之处。国外对市场经济的解释大体也有两种:一种是把市场经济看成是市场对商品生产实行调节的一种方式,也是个资源配置问题,另一种是把市场经济看成是一种经济制度而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的同义语,这是主流观点。

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市场经济及其本质属性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表达了一种深刻的研究方法,很值得我们深思,这就是: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因此,只有通过对历史的考察和分析,才能使我们对所研究的对象认识得
更加清楚。

自从人类诞生以后,就产生了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关系问题。这一关系的实质内容就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地向自然界宣战,通过劳动利用和改造自然资源以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多方面需要。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要采取什么形式进行,不少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进行过考察和研究,而马克思的论述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阐述到: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发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因此,家长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一道发展起来。这段论述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形式的发展轨迹: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个历史阶段。它们并不是可以任意选择的,而是取决于人广平王李俶
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程度和改造能力,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当生产力的发展十分低下时,人类只能依靠人的依赖关系来战胜自然,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经济时期;当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同时伴随劳动成果有了剩余而产生私有制以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就要建立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式上,即人们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来实现满足自身的需要,随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形式也就进入了商品经济2022年中秋节教师节祝福语发展时期;当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劳动将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私有制也随之消亡,个人得到全面发展,那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形式就不需要通过交换的形式来实现,也就不需要价值插手其间,而是以三星好还是苹果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换换爱结局的形式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从而进入产品经济的发展阶段。
可见,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形式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每一阶段上的形式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形态。社会客观经济形态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一个由产生到成熟、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因而会体现出不同发展时期的阶段性。商品经济形式的发展也不例外,以中世纪的结束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为标界,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后一阶段为复杂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简单商品经济也称为小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培育时
期,它的交换是以直接获得所需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是作为自然经济的一种补充形式而存在。因此,它只存在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的夹缝之中,处于从属地位。复杂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成熟和发展时期,这时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不再以获取使用价值为直接目的,而是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并且成为社会居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市场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枢纽和中心环节,是商品经济发展到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
二、 对中国经济总的评价

  谈完市场经济属性和特征之后需要对中国现阶段的经济进行一个总的评价。这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讲中国经济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第二个部分讲中国经济的现状;第三个部分主要是讲中国经济近期、中期和远期的风险及其影响。
 
1. 中国经济的内外部条件与环境
 
  中国经济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首先,我们知道中国经济变成现在这样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它继承了过去的历史遗产。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发展,有一定历史的遗产,这
就是时代的遗产,姑且把它们称为四大遗产:第一个是大量的廉价、没有受过教育、并且对生活水平要求极低的劳动力;第二个遗产是极权体制下的动员机制和对人权漠视的政治体制;第三个是广袤的国土以及绝对额巨大、但利用率低的自然资源;第四个是相对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环境。中国过去30几年的经济发展事实上是利用了时代的历史遗产的,这些遗产并不一定是正面的,但恰恰可以供改革开放之后利用。
 
  除了这些历史遗产之外,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地方就是国际环境的不同,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过去王朝时代很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前所未有地融入了世界体系。关于世界体系或者国际环境,我总结为三个特点:一是在全球范围内资本主义体制的优越性展现无疑,资本主义的模式成为比较被大家认可的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模式相对来讲处于信誉破产的时期;第二个是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表现出巨大活力,而且其发展出复杂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在国际经济体制里面,金融资本发展得特别强大;第三个就是冷战之后的全球化进程,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时代的历史遗产和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条件或环
境。有时代的历史遗产,面临这样的国际环境,提出对外开放政策,实际上这就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增长模式,也就是所谓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模式既充分地利用时代经济、政治、自然资源的历史遗产,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国际上全球化的趋势和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资本主义的模式。仅仅靠推动对外开放政策就让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是一个大的历史背景。
 
2. 中国经济形势的现状
 
  分析中国经济现状要有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财政,或者说财政金融。因为我们知道在中国这样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里,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财政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要养活整个体制,维系体制的运作,另外一方面也适当地在民政方面有一些帮助。在中央集权体系下面很容易形成一个以国家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这个经济模式我认为其重心就是财政,因为我觉得现在中国的经济体制和时代的核心的经济体制没有很大的变化,金融很大程度上是为财政服务的。虽然说我国从1978年开始搞过一些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写进了中共的党的决议,甚至宪法里面。但是我个人认为,集权
、专制体制核心没有变,经济体系的根本点实际没有变化,这就构成了我分析中国经济现状的一个主线。
 
  以财政、金融为主线来分析中国经济形势可以参照四组重要的数据:第一就是财政收入,这是最主要的;第二是和财政收入有关的金融数据,就是货币发行量,中国现在的钞票发行体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出口的顺差,也就是中国硬通货积累的量。中国的银行体系,货币创造机能主要是由外贸顺差以及从国外涌进的外商投资,换汇之后进入中国经济体系的人民币来创造的。第三个比较重要的是劳动力方面的数据。中国发展的是出口导向型产业,要利用的很重要的现有条件就是中国大量廉价、对生活水平要求很低、没有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可以想象,在78年的时候中国农村实际上一大半都是文盲,甚至到89年,乃至第二次南巡的92年那个时候,中国农村的人口我估计一半是文盲。这样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粗放型出口产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劳动力投入要素。第四个重要的数据是大宗商品或者自然资源数据,比如石油、煤炭和铁矿石。可以说中国出口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汇率相对定得比较低,另外对很多的要素价格通过残存的计划体制控制得比较低,尤其是劳动力和能源。
 
    因此,整个经济分析是一个主线,然后是四组数据。从多种经济数据计算看,大概从94年中国分税制开始之后,财政收入年增长率远远高于GDP增长率,也远远高于民众人均收入的增长率,这就意味着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的收入把中国经济增长很大的一块拿走了,拿走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受到抑制。资源通过政府之手的配置,导致了浪费或者说资源运用没有充分发挥效率。第二个是货币发行量增长太快,我看到有不同的统计数据,从80年代开始,中国的货币发行量每年增长率有的说是在15%,有人说是30%多,取一个平均的话,实际上中国的钞票每年大约贬值20%。所以这里要分析两组宏观的数据,一个是财政收入,还有一个是货币发行量,而货币发行量实际上表示通货膨胀的程度。一方面,因为政府消耗过大,财政收入过高,经济活力越来越受到抑制。另外一方面政府又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制造持续的通货膨胀,让民众手中的钱贬值。可以说,大量发行货币也是让政府变相地收税,实际上货币发行最终也是为整个专制体制、官僚体系运作服务的。
 
   15万左右性价比高的车下面谈劳动力资源和大宗商品这两个相对来讲比较微观的重要数据。先看中国的年出生
人口,从1990年的高峰2621万开始逐年下降,如果按照农村的人16岁就进入劳动力市场来看,大概中国劳动力市场年度供给最丰沛的年份是2006年。很有意思的是,从1990年之后,中国的年出生人口下降幅度非常大,尤其是1991年比1990年大概下降了400500万。如果按照40岁为一个廉价劳动力退出粗重劳动力市场的时间,或者说退出需要大量体力活动的劳动力市场的时间的话,2015年的时候,退出这一市场的人数远远高于进入这一市场的人数,1975年出生的人会退出这一市场,可以以1976年出生人口作为参数。1976年中国出生人口是2049万,到2015年,如果还是按16岁进入粗重劳动力市场的话,那他们就是1998或者1999年出生的人,这个时候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最多只有1300万,这中间差了700多万。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供给实际上正处于一个比较快速的减少阶段。除了这个,比如现在很多农村一些40岁以上的人慢慢也被吸引到劳动力市场里面干一些轻体力活。随着农村以前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地被吸入到城市劳动力市场里面,将来剩余劳动力会越来越少,这就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哪怕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会越来越少。还有再加上大学扩招,比如说2010年,中国的大学计划内招生650万,加上计划外,再加上民办大学,加上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估计至少有700多万人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高等教育或者职业技能教育。这样,每年受过比较好的教育、要脱离廉价劳动力阶层的大概
700多万。这700多万占201018岁人口的比例大概是40%,那就意味着只有60%当年18岁的人才会进入廉价劳动力市场。因此我们会看到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出口导向产业,因为劳动力供给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教师节手抄报清楚漂亮
  再来看一下大宗商品。出口导向模式在主要利用廉价劳动力之外,还要利用相对比较低廉的自然资源要素,尤其是能源和矿产资源。中国的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2009年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2%。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用的油一半以上都要从国外进口,因此能源的定价能力越来越弱,中国已经没有很大的空间在能源、石油上刻意压低价格了。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大宗商品是煤炭。中国实际上2009年生产的煤炭是33亿吨,进口是1亿吨,这大概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从国外纯进口煤炭,进口1亿吨,虽然数量很少,只占中国整个煤炭消耗量的3%,但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从1994年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之后,国际市场石油的价格就开始涨。现在国际煤炭行业就普遍预计,随着中国从煤炭出口国变成一个煤炭进口国,国际市场上的煤炭价格也会跟着涨。这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控制煤炭这个自然资源要素价格的能力也会下降。第三个重要的大宗商品是铁矿石。据统计,铁矿石2009年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69%,中国三分之二的铁矿石资源供给依靠国外市
场,对定价控制的能力也肯定更弱。所以我们看到,中国一方面劳动力资源在减少,甚至是绝对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大宗商品要依靠国际市场,因此,时代留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遗产:一个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一个是绝对额巨大,但是低利用率的自然资源,实际上慢慢都不复存在了。
 
  时代所留下的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还剩两大历史遗产,也就是政治上的历史遗产:一个就是极权体制下的动员机制以及对人权的压迫机制,这导致中国人必须在一个人权状况比较差的工作环境里面工作,因此相对来讲,可以压低工人的劳工成本;第二个依然发挥作用的时代的遗产是政治和社会上的相对稳定,虽然现在已经比以前不稳定很多了,但是实际上还是相对稳定。这就意味着对一个企业来说,整个商业环境的政治和社会成本没有那么高。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内部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来看一看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的条件,除了刚才提到的三个外部条件,资本主义体制优越性的展现,美国自由资本主义模式表现出的活力以及金融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后就是冷战后全球化的进程。美国一直是中国
出口产品最主要的消费市场。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将这种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中国储蓄美国借款的循环打破了。这就意味着美国在某种程度上要暂缓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它内部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这样的话,中国出口导向型模式的外部条件实际上已经基本上不具备了。总而言之,一方面中国的出口导向型模式的内外部条件都遇到很大的麻烦。另外一方面,中国财政的收入在增长,政府的消耗在增加,对经济体系、经济活力构成了威胁,同时通货膨胀在加剧,实际上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的中国经济状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