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
1、导言:
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从图一到图二票证的变化反映了什么-------------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从经济体制的角度;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凭证;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2、概念、特征:计划经济行政手段调节资源配置;市场经济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区别: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计划经济的弊端:建国初期;照搬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其曾经推动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计划经济促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使企业失去活力;并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根据课标要求;本科主要讲解以下内容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结束就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结束后;并不等于左倾错误的结束..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一种主观唯心主义..1977年国内一些重要刊物发表社论;提出两个凡是:凡是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喝发展..1978年经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经济斗争为纲”;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
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彻底地清算了左的思想错误吗没有;在某些领域和单位依然存在左的思想..要想克服左的思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传统观念..
党的历史上有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他们都对党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几次转移分别是:第一次是在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第二次是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工作重心由政治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转折的最根本的标志:重大转折应是重大转变;即由什么完全变为什么;从这一角度思考;应该是工作重心转变;即由以阶级斗争为重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过渡:
二、经济体制改革重阳节贺卡的制作方法
1、史料研读:
材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不是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种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在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共史下卷
材料二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
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部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文选第二卷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
知名奶粉品牌即由改革前的集体生产转变为以家庭为主的个体生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这种改革并不是要否定和取消集体经济;而是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集体经济..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判断改革正确与否应坚持生产力的基本标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经营方式的变化:集体生产到分户经营;随之;分配方式、管理体制也随之变化:分配方式由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克服了一大二公人民公社旧体制下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上产的积极性;促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今天高速免费不伴随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了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以及改变工业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国家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促使我们农业朝着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的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企改制..
2、材料一: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二: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为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能说明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受现有计划经济的束缚;计划经济的弊端使企业失去活力;无法调动企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为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而松绑的实质是简政放权;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上生产者和经营者..
其它措施:所有制、分配方式
影响: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为了进一步破除计划经济的弊端;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南方谈话的内容
南方讲话的主要内容:摘要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经济手段;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南方讲话的主要作用:
●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传统观念;澄清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
念.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自发地对经济进行调节;必然带来一定的盲目性、滞后性;甚至破坏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作用的同时;也注意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材料一: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只是比较表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过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材料二: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99%..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民主政治恢复并逐渐制度化、法律化;经济改革推动政治制度改革
为此判断改革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坚持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标准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优越性在于生产经营方式的自主性..
2、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这一根本突破关于松树的诗句
的表现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收官僚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释然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针对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非农产业是指农村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贸易业、餐饮业和服务业..水晶头接法 图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乡镇企业的创办——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自发地对经济进行调节;必然带来一定的盲目性、滞后性;甚至破坏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作用的同时;也注意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经济在利用市场配置资源、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是相同的但二者的本质目的是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垄断资本家获取最大的利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