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自古至今,教育的核心追求始终是立德树人。人才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而且当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社会责任感是是社会有序发展,持续进步的积极情感,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责任感有无不仅关系个人品德的高低,而且直接关系到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伟大事业的今天,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其紧迫性
从高校的实际来看,大学生的责任感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在:一些大学生思想单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怀具有内生性。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具有较高的责任感。消极的一面表现在:大部分同学自我价值意识强烈,社会责任意识淡漠。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个人与集体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人;当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社会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主,缺乏为社会、家国情怀。不能把个人理想和民族
命运结合,把个人需求和人民利益的一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行动和言行不一致,在平时作业和课堂发言中,立场坚定,观点明确,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责无旁贷。而一旦落实到具体的自身,就会出现比较功利、现实、自我的现象。由此可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不容乐观,积极思考和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紧迫性。
三、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因素
首先,国内大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个人独立性、自主性创造了条件,整个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而大学生的个体意识和主体意识同样也日益增强,这符合社会主导价值取向。但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价值观的错乱和迷失,越来越多的人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唯利是图,往往为了一己之利而不择手段,不惜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甚至违法乱纪,受种种社会矛盾和社会不公现象的影响,高校大学生认为“人人为己”是合理正确的价值取向。玉米排骨汤怎么做
其次,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各种思想不断流入,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减弱。西方文明中的批判意识和反抗精神对当代大学生造成了很大冲击和震荡,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和逆反心理,造成了享乐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的作者简介:王凤杰,汉,山东聊城人,1975-12生。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2003年毕业
于西南交通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毕业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两课”教学工作。产生和传播,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等传统道德。这种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信任度下降、社会责任感萎缩。
第三,自我社会化程度低。马克思主义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一个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够对社会有所了解,对人生有所感悟,才能明白自己社会角的责任和使命,因此,丰富的人生阅历、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责任感形成的现实基础。当代大学生虽然不完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与社会实际接触不多,缺乏社会经验与社会实践,这必然导致其社会角迷惘。大学生普遍的社会活动参与度少,是社会责任感的淡漠的客观原因。
四、重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建议
电脑屏幕闪首先,充分发挥“两课”思政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碰撞导致了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使没有社会阅历的和理性思辨能力的大学生对人生、对社会产生了种种困惑和迷茫。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两课”思政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创新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等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把全球化背景下党和国家最新的理论发展成果和政策实践结晶等融入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理性的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思考,解疑释惑,传播正能量,从而增强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其次,大力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理想信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和知行脱节问题,与高等学校忽视学生实践学习环节有关,更与高等教育实践定位的理论中心主义有关。因此,要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在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同时,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磨练大学生的意志,真正建立社会责任感。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做义工、扶贫帮困、义务献血、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同时教师要明确大学生在生社会实践的角,既不要把它纳入到学习考核过程中,也不要把它作为评优、入党的条件。要让学生明白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不是“做慈善”、“献爱心”,不是党员、先进分子的标签,而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要告诉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是大学时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而应该让这种责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生的使命。从而深化大学生对公民这一社会角的理解和认知,自觉担负起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注册机械工程师[2]崔乃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和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第5期。
七夕短信祝福[3]王继军,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2月,第11卷第2期。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王凤杰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310051)
【摘 要】 社会责任感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强弱对于国家发展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责任感培养的现实紧迫性,从社会实践和思政课堂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重要性;紧迫性
【中图分类号】G64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4-0031-01
一、教育反思的内涵
教育反思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是教育者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剖析、解
读的过程,它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包括引起思维的怀疑、困惑及心智上的困顿,还包括寻、搜索和探索的活动,求得解决疑难、处理困惑的方法。教育反思的重点在“思”,而“思”的前提是记录。
作者简介:潘,出生年月:1967.3,性别:女,名族:汉族,籍贯:江苏省无锡市,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德育管理,工作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职务:师范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第一,记录教育过程中的“得”。就是记得意之处,记感觉特别好的成功点,包括教育中引起师生共鸣的做法,如教育思想、方法、手段运用的感触;学生争论、师生对答、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等亮点和高潮;教育方法的艺术性与创新;达到预期教育目标而引起教与学共振效应的途径。只有详尽地记录这些优点,才能在今后的教育中借鉴使用,并不断完善,使得教育接近完美。
第二,记录教育过程中的“失”。就是记失误之处和失败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教育过程中有没有以生为本,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教育者通过反思进行回顾、梳理、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育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这对今后的
对班级管理工作建立教育反思性评价的研究
■潘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214000)消息发怎么操作
九的部首是什么【摘 要】 班级管理工作中建立教育反思性评价,能使班主任对自己已有的教育行为进行总结评价
并出问题,从而确定新的行为选择。通过不断地反思,使教育管理行为趋向合理,从而使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不断丰富与提高。本文从教育反思的内涵、班级管理工作中建立反思性评价的意义、教育反思性评价的特点以及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反思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班级管理;教育反思;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4-0031-0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