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背景下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近年来,高校在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是目前世界上先进教育思想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其内涵是: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并在学生课堂、校园文化生活、课外科技以及社会实践等学生工作中充分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但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学生个体在校期间自主发展的空间和维度,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培养程度,尤其是责任意识。所谓责任,指的是社会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是社会体或者个人对价值观、忠诚、良知、信仰的认同,是个人价值观、态度和信念的表现。
伴随商品经济而来的道德的世俗化使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淡化,大学生“道德滑坡”现象愈加明显,已成为国人普遍忧虑的问题。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中,责任意识的培养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现状
约客 当今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生活幸福、思想独立,但心理方面普遍比较脆弱、叛逆性强、生存生活能力较差、社会责任感不强。在以学生为主的背景下,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职业责任感急需明显增强;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等相对弱化的方面急需培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庭责任观念不强
大学生大都远离父母,独自在外求学,其中相当多的学生向父母索取往往不考虑家庭实际情况,平时在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时也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家人;进校后容易滋长虚荣心,产生攀比心理,要求配置“新三件”(手机、MP3、电脑),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只在自己需要时与父母联系,很少给家人以必要的关心和问候。
2、集体责任观念淡化
主要表现为一些学生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实用主义倾向增强,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
3、公德、诚信意识低下
国花是什么 主要表现为一些高校学习风气不浓,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学生学费欠而不交、贷款贷而不还;有的学生虚报信息,骗取贫困资助;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龙头,人走不关灯,用厕所不冲水,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在校园屡禁不止。
4、社会责任感缺乏
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可谓“一心只读圣贤书”,只关心个人的风花雪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关心。对于国际形势、恐怖战争、国计民生、天灾人祸、国家兴衰漠然处之,甚至麻木不仁。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形成的主要原因
与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相比,现在的学生责任意识有所减弱。从其原因的形成上来看,社会和家庭环境影响是最主要因素,媒体宣传方面也有负面影响。
本田urv 1、家庭成长中的自我化
现在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责任心的培养,一味地包容、包办甚至袒护、放纵。独生子女容易形成感情上的“自我中心”,不善于团结,不善于竞争,不理解他人,缺乏协作,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超生子女”,则容易因为家庭关注的分散,放任自流,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这些带有传统中国特点的教育观念,是造成责任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
抖音张同学真实身份 2、学校教育的应试性
在国内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导下,素质教育效果仍然不明显,分数成了衡量“好学生”、“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从小对学生们在责任和良知方面的教育仍然非常缺乏。当然,国内许多高校的大学教育强调专业区分,有一定片面性,同样不利于大学生责任感的增强和提高。
3、媒体宣传的负面性
由于市场经济中利益的驱使,大众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使用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甚至夸大其实的报道,放大当代大学生的种种问题。在媒体和舆论的影响下,青年朋友容易
对自身体产生悲观心理,造成灰“标签效应”。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跨文化的信息传播也容易诱发青年价值观、人生观的冲突和失范。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原则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1世纪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着眼于个体的健全发展,包括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要坚持发展性原则,而且要求全方位的发展,包括时间、空间、过程和方法上的发展,乃至心态的发展,这样才能确保责任感培养目标的达成。
2、体验性原则
这个原则体现了责任感的本质,也体现了责任感培养的过程。责任感本身就是对生活的一种体验,大学生的责任感就是在深入生活与加强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的。
来字组词
3、参与性原则
在大学校园里,要注重培养他们参与活动的意识与热情;充分调动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力量,利用和挖掘有限的道德教育资源,让这些教育力量相互参与,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形成德育网络,以求达到良好的效果。
保湿精华液排行榜 4、渗透性原则
在责任感培养的具体过程中,德育渗透在其他学科中,让其他学科的道德教育资源得以发挥;教学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拓展课堂的涵义,提升社会实践的育人价值;学科间相互渗透,在科学教育中渗透着人文精神,把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渗透在专业教育和基础理论课教育中,共同挖掘自身的德育潜力。
四、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措施
以学生为主体背景下,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要把握好发展性、体验性、参与性和渗透性原则,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1、 激发情感是责任感培养的基础
道德情感的激发具有巨大的动力功能。道德情感通过情通而理自达的环节,对道德认识起到了调节作用,它直接促使人们去审慎地理解和对待客观世界,理智地做出道德判断。在高等教育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首先要求大学生要有同情心,包括关心自己的一切,关心亲人,关心周围的每一个人,关心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身处逆境的人,并能在情感上体会和同情他人的痛苦和不幸。其次,大学生要具有感恩的心理,对社会和家庭都怀有一种感激的心态,把爱的分享和奉献作为一种“自然”的过程,学会珍惜爱、创造爱以及奉献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