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美女的词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
有关梦想的名言目录:
1.海尔集团简介 ·····························2
2.语文老师自我介绍海尔发展过程及战略·····························3
(一)名牌发展战略 ····························3
(二)多元化产品战略 ···························5
(三)国际化发展战略 ···························8
(四)全球化品牌战略 ···························10
3. 关于海尔战略计划的辅助计划——持续创新·········11
彭怡
王者更新不了 11人力
夜华和墨渊什么关系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前身是青岛冰箱,在1984年,工厂亏损147万元,员工的集体意识薄弱,对自身要求不严格,导致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都很低。从1984年张瑞敏接手后引后至今,二十多年来海尔已经发展为一个集科、工、贸、金融为一体的国际著名品牌。
张瑞敏先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更新和提高生产技术,同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以“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为海尔精神,重新塑造海尔形象,打造一个高质量,高服务,有信誉的品牌形象。
经过改造之后的海尔发展突飞猛进。1988获得的国家质量奖是中国冰箱史的一枚金牌,进入中国工业企业500强。1990获得中国电冰箱行业唯一的国家质量管理奖并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同时也获得中国家电唯一驰名商标。1991年,连续五年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电冰箱类”。1996年,位于全国500强企业的前三十位,无形资产达77亿元;同年,海尔还获得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学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这是亚洲第一家获得该荣誉的家电公司。1998年,销售收入突破162亿元,拥有1700多项专利,是中国申报专利最多的企业;同时,海也尔产品出口到87个国家地区,。2000年,在美国的海尔大厦建成后,海尔成为中
国第一家在美国制造和销售产品的公司。2010年,海尔营业额达1180亿元,产品出口到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及地区,销售网点遍布全球。
企业发展过程及战略
(一)名牌发展战略(1984~1991):
背景:
当时国内电冰箱企业已逾百家,部分产品冠以“部优”,极具有竞争力,并且,进口冰箱已经充斥市场。尽管市场上冰箱产品很多,
但名牌或几乎都是洋货而国内市场尚未形成中国名牌冰箱。
而当时中国企业通常将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及等外品。一等品出口到欧美等地,二等品销售到日本等地,三等品在国内销售。因而当时国内市场次品充斥,大多数消费者都没有用上放心的产品。可以说,在当时的中国市场,家电企业根本没有信誉可言。
而当时的海尔就是这混乱的市场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公司,甚至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失败者。
工厂负债达147万元,没有一点知名度,同时产品质量又极其的低,前途一片灰暗。
“名牌战略”的确定
对于鱼龙混杂,缺少中国名牌的国内市场,张瑞敏经过一系列的市场分析,认定谁能率先创出名牌产品,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于是海尔就提出“要么不干,要就干名牌”的口号,确立了“名牌战略”。
为了提高冰箱的生产质量张瑞敏提出“有缺憾的产品就是废品”。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先进技术,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以高质量为品牌战略的核心,要求员工连一个螺丝钉多不能放过。并以“商标化,精细化,零缺陷”为海尔战略的目标。
酸乳酪在“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牌”“买信誉不是卖产品”“高标准、业绩化、零缺陷”“创造市场”等口号的激励下,狠抓产品质量。同时,海尔在这个战略期间又只集中做冰箱一种电器,全盘改造,目标集中,使管理方式简便,企业高度专业化为建立好名牌声誉奠定基础。
张瑞敏认为,高质量还得靠高水准的管理,第一流产品是第一流人干出来的,质量就是
员工的集体素质的表现,抓质量就要从人抓起。最著名的莫过于为改变公司管理上的混乱,出台了《十三条》,学习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是企业逐步步入正轨。在这期间,最为有名的莫过于张瑞敏的在冰箱事件。1985年,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工人高质量意识,对于厂内76台不合格产品,张瑞敏组织全厂工人进行了七天的考察,尔后让这些产品的相关负责人当着全场人的面亲手砸掉了这些洗衣机。这一举动大大的震撼了全厂员工,让许多人多流下了眼泪。张瑞敏坚信“只有砸的是心血,才会记得住”,于是这一砸不仅砸出了海尔的品牌,也拉开品牌战略实行的帷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