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甚至衰竭。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威胁生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通过饮食和运动是可以保持血糖的稳定的,恰当的和饮食行为习惯,可以减轻病情,控制疾病发展,如何提高糖尿病人自我监测和护理预防能力,健康教育显得极为必要且重要,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利于疾病和控制。
影踪派声望开启现以内分泌科24床病人周某为例进行说明。周以“三多一少”,血糖控制不佳就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接受住院。入院后主要做了以下健康教育和指导。
心理护理:该床病人入院后出现了焦虑情绪,要充分理解,分析原因:一方面,入院后对于医院环境和规章制度的不适应;另一方面,对于疾病了解不深认为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无法根治,等于患上了不治之症,因而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再者对于长期带来经济负担感
到有压力。针对该病人的情况,首先主动向患者介绍科室及病房床单位情况,介绍主治医生,床位护士,保持热情和蔼的态度,加强入院宣教,使病人尽快熟悉病房环境,减少陌生感,解释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患者疾病康复和安全的意义,向患者解释过程和方法,每次护理操作前介绍操作目的,静脉输液、肌肉注射或发放口服药时要讲解药物名称作用用法,使患者了解整个的情况,减轻患者心理抵触;其次每周固定时间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纠正患者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讲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是可预可治的,及时反馈恢复的效果,以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和护理,达到最佳效果。促进病员之间交流沟通;教导病人及家属掌握自我检测和护理方法,强调饮食和运动在过程中重要作用,鼓励患者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鼓励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和理解,而达到配合的目的。
饮食管理:实行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平衡营养。糖尿病人饮食遵循“等热量交换”和“两高两低”的基本原则,即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根据病人的病情,血糖,年龄,身高,体重,劳动强度,我们计算并制定了病人每天热量摄入总量以及膳食结构比例:①每日热量2100kcal,严格限制甜食,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主要有面条、馒头、大米,每天主食总量不超过六两(300g),按1/
5,2/5,2/5分配,干湿分开,提倡食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的杂粮,以丰富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增加饱腹感;②蛋白质约占15%,提倡精致蛋白,如瘦肉、鱼虾、鸡蛋、豆制品等;③脂肪占总热量30%,其中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比例为1:1:1,补充植物油和坚果,少食用动物内脏、蛋黄、鱼虾仔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④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如豆类、蔬菜、粗谷物、含糖分低的水果,有利于排便通畅,饱腹,控制体重,延迟和减少糖类在胃肠道的吸收。⑤鼓励进食各种蔬菜,尤其是绿蔬菜。对于水果,待病人血糖稳定,空腹血糖浓度不超过8mmol/L时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进食梨、橘、苹果等含糖量低的水果,每天控制在四两(200g)以内,,不吃糖分高的大枣、甘蔗、果脯、香蕉等水果,进食水果是要与主食进行等热量交换,仅是一个单位的水果就要相应减去一个交换单位的主食。
运动锻炼:糖尿病病人适当的运动有利于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并能使患者心情舒畅,减轻压力和紧张情绪。运动原则:适量、经常性、个体化。运动方式有氧运动为主,散步慢跑骑车广播操,太极拳都适合于日常锻炼,每天一次,每次20-30分钟。病人住院期间,可以选择餐后60-90分钟后步行散步,较为方便易于操作。运动时需要注意meet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运动前需评估身体及病情状况,血糖高于14mmol/L时不宜运动,空腹状态下不宜运动,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忌先运动后进食,防止低血糖。预防意外发生,远距运动时宜在家属陪同下进行,注意补充水份,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饥饿、心慌、出冷汗、头晕、四肢无力、颤抖等低血糖症状时,即使食用缓解症状。运动中如出现不适,应暂停运动;若出现胸痛,视力模糊,应立即停止,及时处理。
用药指导:1.正确服用降糖药 对于糖尿病人血糖的控制,糖尿病,安全都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降糖药分为促胰岛素分泌药(磺脲类和非磺脲类),增加胰岛素敏感物(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早餐前半小时口服,不良反应易出现低血糖和胃肠道反应;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易产生口中金属味,恶心,呕吐,餐中或餐后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应与第一口饭同服。药物的剂量要与血糖控制状况相适应,病人不能自行随意增减剂量,停药,更换药品。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
通知医生。
2.胰岛素使用护理 病人安装皮下维持胰岛素输注泵(bolus),平时维持正常基础量,餐前追加量,嘱病人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勿拉扯,弯折皮下针头及导管。安装状态下不宜做MRI等检查。病人出院后需自行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强化。规范胰岛素注射尤为重要。熟悉常用胰岛素名称、剂型、剂量、时效。胰岛素的保存,未开封放于冰箱内,4-8℃;开封后常温下(28℃以下)可存放28天,避免过热、过冷、阳光直射。六一儿童节快乐注射部位的选择:皮下注射,皮肤疏松部位,吸收由快到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臀部。
要经常轮换部位,两周内不要在同一部位3cm范围内注射2次以上,以防产生皮肤硬结、脂肪萎缩。注射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⑤皮肤较薄的部位应捏起皮肤注射,腹部注射应避开脐部,脐周三横指附近。⑥推完药水后针头应在皮肤内停留15秒以上。不能随意调节剂量和时间,注射后三十分钟内进食。⑧注射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过敏要及时通知医生。
糖尿病相关知识:1.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典型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不明原因体
重下降)加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2.糖尿病并发症预防指导: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引起多器官的病变,并伴有多种急性慢性并发症。①急性并发症有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发病快,危险度大,可威胁生命。糖尿病低血糖反应诱因、症状、处理措施在前面以提到,不再赘述。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激情况下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由于胰岛素明显不足,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有烦渴、多饮、多尿、夜尿增多,体重下降,疲乏无力,视力模糊,呼吸深大,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高渗性昏迷是一种严重并发症,血糖急剧升高,烦渴、皮肤干燥、眼球下陷、尿少、尿闭,心跳加速、血压低甚至于休克,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一旦出现酮症酸中毒或是高渗状态,必须立即上医院接受积极。②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导致神经血管病变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是导致糖尿病病人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神经病变,患肢皮肤干而无汗,感觉迟顿或消失,发展畸形,出现周围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部皮肤温度下降,休息时伴疼痛全国医学院校排名,间歇性跛行,缺血性静止性疼痛,最终导致溃疡,挂失银行卡坏疽。在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和护理,积极控制血糖,戒烟,每天观察足部皮肤泽、温湿度及有无皮损、水肿、疼痛、感觉异常等,勤按摩清洁足部和小腿,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创伤。
出院指导:1.保持良好的心情,主动参加人际交往,培养兴趣爱好,保持愉悦的心情,生活规律,注意个人卫生,家属应配合病人和自我疗养,鼓励并帮助病人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
2.要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日常生活中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出院后自觉遵守饮食要求,限制盐、脂肪和糖的摄入,补充适量蛋白质,多吃蔬菜,限制饮酒(每日不超过一两),禁烟。
3.制定运动计划,每天坚持锻炼20-30分钟,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宜。
4.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剂量,用法,时间,药效等,勿自行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定期复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如有不适及时就诊,正确规范注射胰岛素。
关于少先队员的资料5.预防并发症 病人及家属熟悉急性糖尿病的并发症,如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主要临床表现、观察方法及处理措施,掌握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知识。
6.定期复诊,定时监测血糖、血脂,体重每1-3月测一次,每3-6月门诊定期复查,每年全身体检一次,及时了解病情变化,预防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
预防意外,外出时随身携带识别卡,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得到及时处理。
安徽**大学
2013.1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