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磨山景点简介
磨山景区是国家风景名胜区东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全国文明风景区旅游示范点”;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2002年6月正式通过国家ISO14000环境质量论证。
磨山景区三面环水,六峰逶迤,分为楚文化游览区和植物专类园游览区。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7平方公里,尤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在这里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以览山,能体味到各种山水之精妙。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共双鸭山美食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的宝库”之誉。磨山植物专类园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开发,逐步建成并开放有集科普、观赏、游览与一体的13个植物专类园。楚文化游览区有雄伟壮观的楚城门,楚人进行商贾贸易的楚市,楚之始祖祝融塑像,媲美江南三大名楼的楚天台,号称碑、字、文三绝的《离骚》碑刻,全国最大的“唯楚有才”石雕园和南国哲思园等。著名的“朱碑亭”位于楚文化游览区与植物专类园区之间。近年来还修建了刘备郊天坛、关圣庙、清河桥、摩崖石刻、烟浪亭等极具文化内涵的新景点。
一、楚城
建于1992年7月,是东湖磨山楚文化游览区的入口,设计古朴,气势恢宏。城门高23.4米,宽11米,由水门、陆门、城墙、望楼、箭楼和烽火台组成,全长117米。陆门中门宽女生大专学什么专业好3.9米,两侧门各宽1.8米。楚俗尚红,城墙采用湖北大冶红砂石,题额“楚城”为甲骨文,由现代商史学家、甲骨文学家胡厚宣先生题写,“荆楚雄风”匾额为著名书法家李铎手书。
二、楚市
楚市是楚商品交换、文化交流的场所,由西牌坊、东华表、街道组成,“楚市”二字摹自楚简。街道曲径通幽,房屋大量采用红、黑、黄三楚漆器基调,其吊脚楼(干栏)和脊饰也颇有楚风。经营仿楚特照像,出售编钟、漆器、奇石、花鸟虫鱼、刺绣等特工艺品,供应具有荆楚特的食宴。
三、凤标
建于蚌埠旅游景点大全1992年7月,是楚文化游览区的徽记。凤在古代是楚人崇拜的吉祥物,是集鹰、雉、雕、鹤、孔雀等于一身的神鸟。
凤标为青铜铸造,重15.8吨,基座高1.5米,净高7.2米。“虎座立凤”的造型,既蕴含着古楚
“凤水合一,与日同辉”的内涵,又展现了楚人战胜一切,实现民族腾飞的精神。
四、楚天台
是楚文化游览区的标性建筑,于1989年11月23日动工兴建,1993年4月1日建成开放。
楚天台高36米,建筑面积2260米,外五层内六层,按“章华台”形制而建。台前共345级台阶,正面墙上由600块大理石拼成双凤朝阳图案。“楚天台”由赵朴初先生题写。台内长年展出楚国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复制品、书画精品以及名人腊像等。
五、祝融观星
建于1992年7月。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楚人的始祖。职责是观像授时,确定农耕。其正面为人性,背面为凤灵。左手持斗柄,右手持甲骨文板,上书“南方月粦,东方日晰”,意即“南方的月亮渐渐落下,东方的太阳渐渐清晰”。他脚踏日月,怒目鼓腹,腰带下垂,喻示生命力旺盛和生殖器崇拜。
铁像重5.6新居入宅吉祥话吨,底座高1.5米,净高5.5米。九级圆形台阶象征九重天,平台边28个石礅寓意28星宿,以东、南、西、北7个星座分布,划四方,定四季。
梦见耳屎六、楚才园
于1995年初建成开放,占地面积30亩,是楚文化游览区的二期工程。楚才园以刻石、铸铁、铸铜作圆铸33尊,平均高度5米,浮雕25组,总长252米,宛若一长幅历史画卷,表现楚国的名人、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集中展现楚国八百年的开拓史、民族史、内政史、外交史、法制史、军事史、经济史、科技史、交通史、学术史等等。编钟门上悬“惟楚有才”四字,摹自楚简。楚才园因其主体直观性强的雕塑艺术和磅礴气势而独具风格,自成体系,堪称东湖楚文化建设的经典之作。漫步楚才园,人们可从中品味楚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
编钟石门 此门是进入楚才园的门户,由编钟、石块组成。下面最大的四个铜钟上刻有“惟楚有材”四个字,这四个字是当时从楚国的竹简上录出的四字原形,再按钟鼎文的篆体笔画风格加以修饰,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故事取自《左传》,是指两千多年前楚国最鼎盛时期,楚国疆域辽阔,包括湖北、湖南、河南以及广东、安徽……等地。一时人才聚集楚国而得称,亦有荆楚大地树木繁茂之说。《左传·襄公二十六》记叙了这样一件故事。这一年,互相攻战多年的楚、晋两个大国正在商议停战、各自修养生息之事,楚令尹子木
接待为斡旋此事从晋来楚的晋国使者声子。客套之际,楚令尹问:“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谁更贤明?”客人答:“晋国的人才不如楚国,好的人才都是从楚国过去的,而楚国虽有大量的一流人才,实际上却被晋国用了。”楚令尹很奇怪:“晋国的贵族中难道没有同宗和亲戚加以重用吗?”客人答:“虽然有,但晋国更看重楚国来的人才,对楚国的人才实实在在地重用。”接着,客人列举了一系列楚国的人才一到晋国就被重用,反过来使楚国遭受重大损失的例证,使得楚令尹顿时感到人才流失后果不堪设想,赶快报告楚康王,采取紧急措施,制止楚国的人和流失,将为躲避流言逃亡晋国的楚大臣椒举赶快恢复爵禄,接回楚国。这个事从事贸易《左传》原文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成为一时的名言。古人用字精确,并没有把“惟”写成“唯”,由此可见。
鬻熊 商代末期,楚人居住在丹阳,位于汉水支流丹水的北面,旧址在今河南省西南部的淅川县境内,这时,楚人的首领是鬻熊。
鬻熊既是大酋,又是大巫。那时的大巫和现在只会装神弄鬼的巫公巫婆不同,他们不仅有娴熟的巫技、巫法,而且在天文、历数、医药、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有丰富的知识。
相传,鬻熊很能审时度势,他在风雨飘摇的历史关头背弃了暴虐的殷纣王,西行投奔以仁
厚著称的伯昌。昌,姓姬,是周人的君长,被商朝封为西伯,后来被周人追尊为文王。鬻熊受到器重和优待。他讲求以柔胜刚,以弱胜强之道,使周人深受启发。
鬻熊到西歧后,被用为谋臣,尊为师长。后来他立了许多功劳,成为周王朝的开国功臣,成为楚国君王的始祖。从而也大大提高了楚国的声誉,其子孙继承其志,逐步向江南各地开拓,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
此雕像,高 5.75 米,底座宽 6.2 米,气势雄伟地座落在一片开阔的平地上,须发皆入地,象征其根须牢牢扎在荆楚大地上,为后人所景仰。
次非斩蛟 次非是楚国的勇士, 并通剑术,在一个名叫“干遂”的地方买了一柄宝剑,归途中上了渡江的船,船开到江心时遇上两条蛟(即鳄鱼)绕着船转来转去。次非问船工:“一次就遇上两条蛟,我们活得成吗?”船工说:“以前遇上两条蛟的都死了,我们也活不成的。”乘客听船工这么一说,都大惊失。次非决心为民除害,高声说道:“它们只是江中的腐肉朽骨罢了。”于是他纵身跳进长江中,与两条蛟作殊死的博斗,江流汹涌,浪花飞溅,不时冒出一股又一股的血水,次非先后斩断了两条蛟的头,才扒上船去。乘客和船工绝处逢生,无不喜出望外。
楚惠王得知次非的事迹,大为赞赏。于是召见次非,封他为执圭,执圭是战国时代楚国的最高爵位,通常要有显赫的军功才可望受封。这个故事说明楚国的英雄人物众多,而且这些英雄人物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是楚国社会真正的英雄。
熊绎守燎 周成王时,周王室为赏赐开国功臣的后代而分封诸侯,当时分封的诸侯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号。鬻熊的曾孙熊绎被封为第四等爵号,称为楚子。熊绎受封的名义上虽是一个国家,实质上却是一个还在阶级社会门口徘徊的部落联盟。
熊绎这位国君的穿戴和装备都很简朴,他的部落在睢山与荆山之间、方圆不过一百来里的穷乡僻壤耕作,没有什么奇珍异宝。熊绎受了封,就要给天子当差,每年至少一次。他给天子当的差大致有三项:第一是纳贡,第二是缩洒,第三是传统的对职守燎。
周成王曾经在岐山南面会见诸侯,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就由熊绎和另外一位也是子男等级的小国君主负责守燎,而其他各诸侯却依次就座入席,欺楚国小位卑。
熊绎不甘受侮,带领楚人在自然条件很差的荆山垦地。《左传》中说他们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思是说就地取材制成车子,穿着破衣服,去开发荒山野林,艰苦创业。
经过楚人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楚国的疆土不断扩大,财富日益增多,军事力量不断增强,在不算长的时间里发展成一个泱泱大国。
卞和抱璞 文王治国,贵在求真务实,他为蒙冤受刑的和氏平反昭雪,就显示了求真务实的精神。
荆山出产美玉,只是很难到,而且很难辨识,玉在石中叫“璞”,外表虽然是顽石,内里却是美玉,全凭经验。即使善于雕琢的玉工也未必有这个眼力。
楚君鼢冒在位时,荆山东麓的一位青年农民和氏有见璞知玉的本事。他在荆山采得一块外表同普通石头差不多的璞,知道其中藏着极为珍贵的玉,高高兴兴地跑到丹阳去,把这璞献给鼢冒。鼢冒见了这块其貌不扬的璞,不知是石是玉,叫玉工来鉴定,玉工看过后说:“这是石头。”鼢冒大怒,以为和氏有欺君之罪,施以刖刑,砍断了他的左脚,和氏不会雕琢,无以自明,只得含垢忍辱。
鼢冒死,武王立。和氏抱着璞,跛着脚,又走到丹阳去,把这璞献给武王,不料悲剧重演,武王也叫玉工来鉴定。玉工仍说那是石头,执法官把和氏的右脚也砍掉了。
武王死,文王立,和氏少说也有八十岁了。回顾往事,不胜伤感,抱着璞在荆山东麓嚎啕大哭。据说一连哭了三天三夜,哭得眼里流血,有人把这事报告了文王,文王觉得蹊跷,派使者去查问,使者对和氏说:“天下受刖刑的人多的是,为什么唯独你哭得那么悲痛呢?”和氏答说:“我不是因为受了刖刑而痛苦,而是因为宝玉被叫做石头,好人被当成骗子,才痛苦啊!”使者回报文王,文王命令玉工雕琢和氏所献的璞,结果正像和氏所讲的,其中有举世罕见的宝玉。文王叫玉工把这块玉雕琢成一块璧,取名为“和氏之璧”以纪念这位和氏之人。
战国时期,楚国为联赵抗秦,不惜割爱,把和氏之璧送给了赵惠王,秦昭王闻讯表示愿意用 15 座城交换和氏之璧。成语“价值连城”就是出于这个典故。蔺相如奉璧入秦又完璧归赵,名垂青史。可惜,这块堪称古玉之王的和氏之璧早已不知去向。
湖北南漳县荆山东麓有地名“抱璞岩”,相传就是和氏抱璞痛哭之处。
楚文化长廊 所谓楚文化,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两个大小套合的概念。考古学上的楚文化,以体现在考古遗物上的为限,主要是物质文化。历史学上的楚文化,则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楚文化有六个要素:其一,是青铜冶铸工艺;基二,是丝织工艺和刺绣
工艺;其三,是髹漆工艺;其四,是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其五,是屈原的诗歌和庄子的散文;其六,是美术和舞蹈。
这是一幅长达数百米,高三四米的巨型浮雕墙,在磨山脚下浓密的树林中顺山势蜿蜒延伸,呈现出一片恢宏的气势。这巨幅浮雕墙全面展现了楚国铜矿、冶炼、丝绸、刺绣、漆器、乐器、歌舞、教育、农学、天文、水利、赋税、货币、商业、交通、戏曲、气节、交友、典籍、巫风、法制、平叛、与晋国及吴国的战争等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场面之大,内容之丰富,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从中受到系统的楚国历史的教育。
这是楚才园内浮雕墙上第一幅浮雕。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矿井,竖井口架着辘轳,垂下绳索,绳系吊篮,以提升矿物。横井内数人匍匐身躯竭力将矿石拖到竖井,另有一个用悬着的巨斧凿矿。浮雕矿井的右面有一个叫作“升鼎”的圆雕石鼎,刻工精致,喻示由铜矿冶炼而成。东面有一面正在冶炼的“山”字铜镜,火焰升腾,一旁阵列着数件铸成的铜戈和铸戈的“范”(模子)。整个画面粗犷、紧凑,寓意深远。那时,铜的多少与国的强弱大致成正比,楚国产铜最多。铜绿山古铜矿,是我国现已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而且保存最好的古铜矿。楚国完善的铜矿开采条件及高超的冶炼技术于此浮雕中一览无余。
这幅浮雕向人们展现的是楚国精美的丝织品图案。在飘逸的丝织品上面,是繁缛的花纹,两个女工正在专心致志地刺绣,拿着绣花针的手高高扬起,显示出无尽的妩媚。楚国的丝织刺绣工艺,是构成光辉灿烂楚文化的一大支柱。我国在商代就能生产出有一定水平的丝织品,春秋战国时代,中原的丝织业发展很快,“齐纨鲁缟”,楚国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丝织业至少可与齐鲁并驾齐驱,战国中期到晚期前叶,楚国的丝织业处于鼎盛时期,其出土的实物足以代表我国丝织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
天津著名旅游景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