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罗山文化圈旅游开发建设论证
关于整合资源,建设吴忠市“罗山旅游圈”的可行性论证
【摘要】吴忠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这里自古人杰地灵,山川秀美,风景如画,融历史底蕴、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为一体,集回乡风情,黄河文化,西夏遗韵,诗旅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等于一身,具备打造精品旅游项目的基础条件。本文认为,未来吴忠旅游业的发展,在经营好旧有旅游品牌的基础上,应该立项论证规划建设红寺堡“罗山旅游圈”,以进一步提升吴忠旅游业的内涵。
一、吴忠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劳动手抄报内容文字历史资源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既是一种文化记忆,又是一张金字招牌,如果经营有方,做活做大,风生水起,它既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盘活地方经济,又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精神价值,促进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对于吴忠而言,盘活历史资源,打通历史文脉,经营好以历史底蕴为特的旅游资源,的确大有可为。
吴忠地处宁夏平原菁华地带,是富庶美丽的宁夏平原和塞上江南的发源地,在在国内黄河穿城而过的三个城市中最具优势,得益于黄河的滋养,从而产生了这块富庶、文明的塞上江南胜景,吴忠作为宁夏经济的次中心、宁夏塞上江南的腹部菁华地带、中国的回族之乡、正在崛起的具有穆斯林风格的滨河生态城市、中国回族哲赫忍耶门宦的所在地,是宁夏平原最富庶、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黄河文化和回族文化的精髓在吴忠。吴忠集黄河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穆斯林文化、红文化等
多元文化于一身,在宁夏沿黄城市带上,吴忠旅游资源最为丰富,体量庞大,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吴忠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这里自古人杰地灵,山川秀美,风景如画,融历史底蕴,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为一体,集回乡风情,黄河文化,西夏遗韵,诗旅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等于一身,具备打造精品旅游项目的基础条件。但总体看吴忠旅游业发展层次,资源分散,景区规模小,档次低,旅游产品缺乏内涵,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弱,联合精神差,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旅游业的振兴崛起,本文认为,未来吴忠旅游业的发展,在经营好旧有旅游品牌的基础上,应该立项论证建设“罗山旅游圈”。
二、罗山旅游圈概述
罗山位于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及同心县境内,距同心县城55㎞,红寺堡开发区25㎞。东北与同心县的韦州镇接壤,东南与下马关毗邻,南至田老庄乡,西、西北至红寺堡开发区南川乡,北靠太阳山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7°11′-37°25′,东经106°04′—106°24′。罗山保护区南北长36㎞,东西宽18㎞,区域海拔高度1560—2624.5m,总面积33710ha(其中核心区9645ha,缓冲区8787ha,实验区15278ha)。由大、小罗山两个山体构成,大罗山因形似陀螺而称“螺山”,平均海拔2000m,山形蜿蜒南北长约16㎞,东西宽7.5㎞,主峰“好汉疙瘩”海拔高度2624.5m,相对高度1065m,是区内最高峰。小罗山位于大罗山之南,主峰海拔高2201m,相对高度641m,西北——东南向长20㎞,东北——西南向宽8㎞。整个大、小罗山山体呈南北走向绵延数十公里。罗山是一个四周被荒漠化土地包
围的严酷条件下形成的温带森林草原自然景观,是宁夏仅有的三大天然林区之一,又是宁夏中部的水源涵养林和宁南山区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屏障。因其山势挺拔,巍然屹立,峰峦叠嶂,苍翠如染及涵养周边水源,福佑当地百姓的功绩,被誉为“旱海明珠”和“母亲山”。现在那个牌子的奶粉好
罗山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荟萃,风景秀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唐初称罗山为“堕落山”、“达乐山”,后来唐朝将归附的吐谷浑部众安置在这一带,称为“安乐山”,意为让吐谷浑“安居乐业”。汉吐友好的化身一代大唐公主弘化即在罗山脚下的红城水居住了26年。弘化为高祖李渊弟弟淮南王李道明的女儿,太宗的亲族妹,为唐代第一个和亲公主,弘化容貌绝美:“诞灵帝女秀奇之质,于涟波托体王姬,湛清仪于桂魄①”。弘化公主通过自己在吐谷浑的行动,为加强唐吐互相了解、加强联系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89)五月初三,弘化公主病逝于红城水,享年76岁,其灵柩于于次年(公元699)三月运抵凉州,葬于今武威市南营乡青嘴喇嘛湾。因此,罗山周边的红寺堡、韦州、下马关等地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罗山文化圈,本文提出的“罗山旅游圈”是以罗山命名的规划旅游开发区域,该区域南与同心接壤,北与青铜峡市,吴忠利通区、灵武市毗邻,西与中卫市中宁县相接,具体区域为以罗山为中心,辐射包括吴忠市红寺堡区、同心县韦州镇在内的广大区域,罗山旅游圈以罗山为主体,主要景点包括“罗山风光、韦州古韵、移民新韵”三个组成部分。
罗山风光以山川景、诗旅文化为主要特,包含有罗山景点“罗山叠翠”“石关积雪”及云青寺景观。罗山的峰叠翠、苍翠如染,引来了众多的诗词文人的热情赞美。诗词中的罗山,有着浓郁的诗旅文化wifi信号放大器
气息。《宁夏志》中辑录有庐陵人穰穆的一首咏蠡山的七律诗:《蠡山叠翠》:“秀倚晴空万叠多,星辰常恐势凌摩。云生秋碧涵眉黛,雨洗春容点翠蠡。幽鸟闲花屏画里,断猿孤木石岩阿。足凭藩府为天柱,东接长安西带河”。明代庆王府长史、诗人刘昉(一说为刘牧)的《蠡山叠翠》诗咏:“蠡山雨洗高嵯峨,峰叠翠攒青蠡,我来信马上山去,马上观看频呤哦。平生爱此嘉山水,爱山不得往山里,到家移入画轴中,挂向茅堂对书几”。诗中真切地描述了作者对罗山美景的向往和珍爱之情。
庆王朱栴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洪武二十四年册封为庆王,他对罗山极度的喜爱和钟情,一生与罗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写下了大量的赞美罗山风光的诗词。《宁夏志》和《嘉靖宁夏新志》中都辑录有庆靖王朱栴的一首《临江仙》词:”暑避韦州,行有日矣,喜而赋此塞上冰霜三十载,新来华发盈颠。韦城风景自堪怜,螺峰初雪霁,月榭淡笼烟。相得灵州城下路,绿杨芳草依然。黄骝蹀躞杏花天,丙辰初日出,南上渡头船”。庆王在韦州久住,曾在韦州城建有“拥萃亭”,他经常在雨后转晴的时候,坐在韦州拥翠亭上,面对韦州之西的罗山风光,后来,迁至银川,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有感而发,写下了《朝中措.忆韦州拥萃亭》:“构亭高在古城端,拥萃万山还。四面轩窗高启,关河千里平看。珠帘画栋,金铺文础,与问平安,记得当年雨霁,常时坐对西山”。因罗山在韦州之西,故名西山。春夏之际的罗山,有蠡山叠翠之秀,每逢秋季,罗山上山俊秀,云横野外,夕阳返照,景颇为壮观,有“西邻秋容”之美,刘昉对此写诗赞美道:“韦州之西多峻岭,边防也有仙佛境。风送路旁花草香,云横野外山川景。山川秋来最可口,夕阳径照尤宜看。回家欲学王摩洁,淡墨涂抹图屏间。”冬
有什么好看的小说吗季的罗山,有“石关积雪”之奇。关于石关积雪,朱旃有这样一首诗咏道:“石关坦道接长安,常被三冬积雪漫。阴壑光绿银万顷,高崖凛玉千攒。驱车自信梁园东,徒步咸嗟蜀道难。今日边城多雅趣,好将此景画图看”。
梅子时节家家雨
朱栴是朱元璋第十六个皇子,朱元璋为达到“以同姓制异性”的目的,巩固朱家王朝长远统治,分封子孙封地。朱栴16岁 1393年时按朝廷的就藩制度来到了现在的甘肃庆阳、延安和宁夏北部至中部的封地。他先在甘肃庆阳居住过不
重庆二手房买卖合同长的一段时间,后来到了韦州。1394年17岁的庆王在韦州成婚,娶的是册指挥孙继达之女。因为对韦州有很深的感情,庆王在韦州居住8年,庆王认为韦州“地土高凉,人少疾病,地宜畜牧”,在韦州曾建有地下避暑王宫,并在韦州暖泉也盖有王宫。建文三年(1401年),24岁的庆王按朝廷的命令迁往宁夏(今银川)定居,1438年农历八月初三,在银川庆王府去世,享年61岁(虚岁)。他一生经历了明朝的6位皇帝,年号分别是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
“生时相看两不厌,身后相伴影同随”。生命的最后旅程,朱栴这位生于南国的皇子,他并没有回到生他的故乡,而是选择了北起韦州周新庄村,南至张旧庄村陶庄社,东临张家后庄村,西达罗山东坡的罗山东麓土地作为自己长久安息的地方,陵墓仿北京明十三陵的定陵而建,号庆靖王陵,明廷追谥他为靖王,史称靖庆王。对他治理边疆的文治武功作了高度概括,以后他的6个儿子先后受封,嫡长子
朱秩奎继承了庆王王位,其余5个都封为郡王。明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年)十一月,鞑靼吉能部2万余骑兵攻掠宁夏铁柱泉(今盐池县境内),南下固原,然后循路同心县下马关镇至罗山,“焚掠庆亡陵园,全陕震动”。此番劫掠,使明王陵地面建筑遭大规模焚毁。明亡以后陵园又遭到了破坏,地面文物也就荡然无存。1967年,韦州公社周新庄大队组织社员从古墓挖砖,破坏了第一代庆王的陵墓,发现的墓志铭志盖正中坚刻阴文楷文“大明庆靖王墓”,现保存展览在宁夏博物馆。这片陵区被称作“宁夏明代博物馆”。虽然韦州明王陵因为保护不力等多种原因,今天已经接近无迹可寻,但作为旅游景点,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应论证考虑恢复性重建可能。
云青寺位于罗山东麓,亦名云兴寺或显圣祠,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云青寺景点以佛教文化为特,为宁夏地区最早传播佛教的地区,宋朝时有和尚在此修奇悟道,建有三圣殿,明庆王朱栴在游历罗山时,看到罗山天高云淡、流水潺潺、清松阵阵、绿意盎然,便更名为云青寺。明时罗山之北,建有先显圣祠,若遇天旱少雨,祷之辙应,永乐年间,先显圣祠载入大明《祈典》。“云清寺”的牌匾由前国家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杰出的书法家赵朴初居士题写。书写的苍劲有力。整个罗山东麓,远看酷似一尊面东而座的巨佛,云清寺正好就在巨佛的中心(山腰间),这种佛心怀古寺,古寺藏佛心的绝妙境界,令人叫绝,在巨佛的两腿正裆处,至今还淙淙流淌着一泉甘甜清澈的泉水。每年农历
四月初八庙会,来自甘肃、陕西、内蒙古及区内大批佛教信徒、香客前来朝山拜佛,寺里香火缭绕,
钟声悠长。香客游人,或焚香祝颂,或游山玩水,千年古刹,绿草青松,蓝天白云,点缀的旱海明珠愈加可人。此亦诗中所说的韦州八景之一的“菩陀寺内闹嚷嚷”。“破四旧”中,这座千年古刹不幸惨遭破坏。改革开放后,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于1991年初在原址依原来的建筑模式,重修寺庙各大殿主体工程及十间住房,虽然早已很难复原当初的盛况,但已初具规模。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寺院规模建设偏小,承载旅游容量有限。
韦州坐落于在大罗山东麓,是一座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名镇,韦州因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中国的历史名镇中享有盛誉。自汉代起已经广为知名,1936年随着《西行漫记》名扬世界。从汉朝到西夏的数百年中,韦州几易其名,汉属北地郡,唐属灵武郡,宋咸平五年——即公元1002年入西夏,韦州一名固定下来,延续到现在。从边城的角度来考虑,韦州似乎是一个军事重镇,而实际却是丝绸之路上一座著名的商业古镇。军事彩淡化,商业彩浓郁,军事与商业的偏正关系,构成了韦州城不同于其他边城的独特背景,形成了以商养农的商业贸易边城。明代的韦州城直接演变为庆王朱旃的王府、官邸,是一座颐享天年的休闲居住区。
“韦州古韵”以边塞文化历史底蕴为特。韦州自古风光迷人,有这样一首诗概括韦州风光:“罗山叠翠赛美兰,韦州古城象只船。金顶塔身钢铃响,菩陀寺内闹嚷嚷。青龙山下马踏井,雪玲山下暖骨泉。观亭月夜浮水旋,鸳鸯二湖在城南。”
“罗山叠翠赛美兰”:此景另名为“蠡山叠翠”。大罗山形如一个扣在地上的贝壳,四周缓缓上升,山峰陡然突起。罗山植被种类繁多,共有高等植物资源65科170属275种,野生动物资源22目114种82个亚种,其中有金雕、豹猫和猞猁等22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种属于自治区规定的保护种类,22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录之内,25种鸟类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定规定的保护物种,3种鸟类属于中澳候鸟保护协定规定的保护物种。已知的泉眼有30多处,为宁夏中部干旱带上的一颗荒漠明珠,古人对此写道:“蠡山雨洗高嵯峨,峰叠翠揽青蠡”、“千盘登绝娇,百转出深溪,草覆流泉暗,萝繁细路迷”及“山高蠡屹立,叠翠万重峦”。
“韦州古城像只船”:韦州古城始建于宋代,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一五O一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