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烧海参职校生社会交往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摘 要:交往是当代人必不可少的生存与发展方式。对正处于人生成长关键期的职校生来说,拥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既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本文在对某地职业学校学生社会交往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归纳了目前职校生社会交往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职校生;社会交往;主要特点;存在问题;成因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小雅》中,人们就发出了渴望交流的强烈呼声。进入21世纪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交往已成为当代人必不可少的生存与发展方式。
相见恨晚的诗句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职责。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简称“职校生”,本文所述“职校生”指以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三年制中职生及五年制高职生,年龄约在十五、六岁到二十岁之间),他们一方面即将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迫切需要能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一方面由于还没有完全走向社会,又正处于青春期,在社会意识、社会行为等方面还显得幼稚,缺乏经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社会交往上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正确引导,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2004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交往教育。根据平时教育工作中了解和掌握的职校生社会交往情况,我们对某地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的交往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归纳了职校生社会交往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并分析了其成因。
一、职校生社会交往的主要特点
1.交往目的的双重性
这里的双重性是指从职校生的交往目的看,具有情感性与功利性并重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职校生的交往动机变得很复杂,他们在注重情感交流的同时,越来越注重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实用性,呈现出情感性交往与功利性交往并重的趋势。同时还表现为他们与朋友交往时,不重视学习上的互相帮助,交往中重娱乐轻学习。
2.交往对象的广泛性
在交往对象上,职校生突破了以往主要与家庭成员及本校师生的交往范围,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如网络、电台、娱乐场所等,交往范围越来越广,结识的人越来越多。这一方面拓宽了他们的社会接触面,增长了才智,但也因社会上鱼龙混杂,而职校生年龄小、阅历浅,明辨是非能力不高,导致部分学生结交了社会不良青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交往途径的多样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通讯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职校生交往的途径越来越多,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据调查,除直接交往外,职校生网上交友、热线交友十分普遍。在电脑远没有现在普及的前几年,还盛行过交笔友。此外,朋友间的相互介绍,娱乐场所的邂逅相逢及参加各种活动(如辅导班、比赛等)时的相识等,结交途径之多,可谓五花八门。
4.交往方式的成人化
受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职校生的交往方式越来越显示出成人化特点,成人间吃吃喝喝、礼尚往来的风气在他们中屡见不鲜。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朋友过生日、逢年过节聚
会,彼此间请客吃饭、互赠礼物司空见惯。总之,在交往中职校生的物质往来十分频繁,这最能反映其交往方式成人化特点。此外,职校生中早恋现象普遍,也是成人化特点表现之一。
为什么最迷人的最危险是什么歌5.交往层次的浅表性
进入职业学校后,职校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交友的时间、机会增多了,但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却不多。据了解,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无话不谈的朋友,甚至还有学生认为“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不会什么都对朋友说”。同时,他们的交往受情绪影响颇大,有些学生常为一点小事与朋友争吵进而绝交。这说明职校生与人交往的层次非常肤浅且不稳定。
二、职校生社会交往存在的问题
1.交往呈现庸俗倾向
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职校生的社会交往呈现庸俗化倾向。有些学生认为交往就是相互利用,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他们中流行过生日请客送礼,为评优评先广施小恩小惠,犯了错
误违了纪关系疏通等。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人情世故过于“练达”,看见领导、老师甜言蜜语,点头哈腰,对父母有钱、有地位的同学阿谀奉承、曲意讨好,对“穷”同学嗤之以鼻等。虽然这部分学生为数不多,但其不良影响不容忽视。
2.文明礼仪素养较差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相当一部分职校生文明礼仪素养较差,他们言行散漫,脱口成“脏”。本调查中,能完整写出文明礼貌十字用语的学生仅占33.8%。文明礼仪是一个人道德水平、社会修养的外在表现,任何社会的交往活动都离不开礼仪,孔子早就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欠佳的文明礼仪素养既制约着职校生交往能力的提高,也影响着人们对职校生本人及职业学校的看法。文明礼仪教育必须成为职业学校一个被重视的课题。
3.自我中心意识过强
调查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明确表示“很愿意使自己在朋友中有突出地位,别人都听命于自己”,这表明很多职校生有极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他们与人交往时,过分强调自我,总希望别人听从自己。过度的自我中心意识必然带来自私自利行为,不少职校生时时、处处
、事事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很少关心他人和集体,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却很少考虑尊重他人。诸此种种,对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影响极大。
4.江湖义气味较浓厚
在日常交往中,部分职校生大搞江湖义气,彼此称兄道弟,拉帮结派。他们把小集团的私交看得高于一切,无视规章制度和集体利益,经常串通一气欺瞒老师、家长,最为严重的是他们还往往是非不分,为所谓“哥们义气”,肆意打架斗殴,盲目制造恶性事件。可见,他们并不能正确处理朋友关系,在交友中江湖义气味浓厚,这既严重影响着职校生的正常交往,也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
5.自卑自闭心理严重
调查显示,部分职校生有严重的自卑自闭心理。进入职校后,很多学生不再与就读普高的初中同学来往,究其原因,39.7%的学生表明是因为“我自认为与他们有差距,不想来往”或“他们不愿再与我来往”梁朝伟主演的电影,还有学生明确表示因为“我觉得自卑,我没有他们优秀,我怕他们瞧不起我”。另外,还有些职校生认为自己外形不佳、没有专长,或家庭经济条件差等,不愿参加活动,不敢与人交流,把自我封闭起来。
三、职校生社会交往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职校生社会交往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纬度的,我们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能孤立地理解或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
1.客观方面
①家庭因素。第一,家庭教育观念偏颇。职校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奉为掌上明珠,使他们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的性格,造成要求他人的标准高于自己的交往屏障。同时,许多父母重视孩子知识的学习而轻视能力的培养,使家教中让孩子学会交往的重要功能萎缩。另外,也有些父母意识到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但并不能引导他们正确交往。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怎样获得老师喜欢,怎样使自己不吃亏,使孩子与人相处时功利心太强、私心太重,缺乏合作意识;有的父母向孩子一味灌输“世道险恶”、“防人之心折千纸鹤”,使孩子对周围的人、事产生太多怀疑,形成人际敏感等。第二,家庭教养方式失当。调查显示,高达40.8%的职校生家长采取了不正确、不科学的教养方式,他们对子女要么专制管制,要么放任自流。专制管制的家长教育方式粗暴简单,动辄拳脚相加,不尊重子女个人隐私,从而刺激和强化了孩子与家长的对立情绪。这使得一些孩子转而到社会或网络上寻
所谓温暖,偷偷结交不良青年,甚至离家出走与网友约会。放任自流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了职业学校没多大出息了,没必要再在他们身上花费时间、精力,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不闻不问。这使他们觉得自己在家庭中不重要而失去归属感,产生自卑、孤僻心理,缺乏责任意识,甚至在父母的漠视中被引诱,交往失误。第三,家庭氛围不良。众多职校生家庭中,父母讲脏话、打麻将之风盛行,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势必也会染上这些不良习性。据了解,言语不文明的学生,其家长大多说话不文明。此外,随着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职校生中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或父母关系紧张、冷漠,都给他们带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只要父母间没有亲热的感情,只要一家人的聚会不再使人感到生活的甜蜜,不良道德就势必来填补这些空缺了柿子不能和什么同吃”。也有一些家庭为了弥补父慈母爱的缺失而放纵孩子,最终却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还有些父母忙于挣钱,把孩子交给祖辈看管,这些孩子与父母交流少,祖辈对孩子的教育要么溺爱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