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试行)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现状与指导意义
二、脑卒中预防的基本策略
第二部分 健康指导
一、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定期体检
三、重视卒中预警症状
第三部分 脑卒中筛查
一、筛查标准
二、筛查与干预流程
三、筛查方法与步骤
第四部分赤楠 装修地暖内科干预
一、血压管理
二、血糖管理
三、血脂调控
四、急性期溶栓
五、抗血小板
六、抗凝
七、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发烧可以吃雪糕吗八、中西医结合
九、其他
第五部分 外科干预
一、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二、血管搭桥术勇敢爱
三、动脉瘤夹闭术
四、血肿清除术
五、脑室穿刺引流术
六、其他
第六部分 血管内介入
一、颈动脉支架术
二、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介入
三、颅内动脉介入
四、血管内介入应遵循的原则
第七部分 医学康复与专科护理
一、脑卒中康复
二、脑卒中护理
第八部分技校都有什么专业 组织管理与质控
附件:
1、参考文献
2、起草专家名单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现状与指导意义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发病者约30%死亡,70%的存活者有偏瘫失语等残障。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脑卒中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其他心脏疾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合理饮食和营养过剩、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绝经后激素疗法、口服、肥胖等;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遗传因素(家族史)等。在可干预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与卒中的关系尤为密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前兆,也是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
世界各国脑卒中防控的经验表明,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可以避免脑卒中的发生,控制已患病者的病情,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实践脑卒中防治“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战略,建立并完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普及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适宜技术,切实有效地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是维护国民健康权益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二、脑卒中预防的基本策略
一级预防: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针对未患脑卒中的人,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二级预防: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通过寻病因和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或降低脑卒中再发危险、减轻残疾程度的目的。
三级预防:对脑卒中患者积极开展临床,防止病情加重,预防器官或系统的残疾和功能障碍;积极开展功能康复,恢复或改善器官或系统功能。
图1 脑卒中三级预防策略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有效整合我国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和社会团体资源,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连续的并且由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和社会志愿者广泛参与的,针对脑卒中一、二、三级预防策略所确定的目标人,以筛查和防治相结合为特的组织化健康服务网络。
第二部分 健康指导
一、健康的生活方式
1、戒烟:(1)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2)动员全社会参与,在社区人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包括戒烟咨询和药物戒烟。戒烟咨询包括自我教育(阅读、视听有关宣传资料)及个别和集体心理咨询,但最为有效的方法是保健人员与吸烟者之间一对一的,或由多个保健人员组成的集体咨询。一般而言,咨询次数越多,时间越长,成功率越高,一般4法学专业就业方向-7次最为有效。药物戒烟目前主要采用尼古丁替
代。给药途径包括经口(口香糖式)、经皮(粘贴)及经鼻(气雾)三种。推荐药物与行为咨询相结合。(3)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主动与被动吸烟危害性的认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