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6
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刘 齐
(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我国也提出了《“智能制造”2025规划》,并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将在未来5年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面对人工智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通过研究人工智能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机制,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从政府扶持、校企合作、高校教育改革、大学生能力提升等四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同步提升与发展。【关键词】人工智能;大学生就业;影响机制
一、人工智能环境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一)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人工智能的英文全称,我们称之为AI,1956年第一次被提出。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1]。人工智能技术的诞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逐渐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比如2016年3月谷歌的Alphago与李世石的围棋比赛,2016年11月无人驾驶汽车特斯拉Autopilot2.0问世,2017年4月“机器人教练”阿尔法2号的诞生。由此可以看出,人工智能衍生出的技术和设备逐渐增多,并与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更加紧密地交织融合。
(二)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大提升了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智能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表现更受企业青睐,这也深刻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1.就业岗位数量无法满足毕业生需求。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加快,高校也在逐年扩招,大学生体的数量持续上涨,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也逐年增多。根据教育部数据,2020届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虽然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刺激就业,用人单位也在逐年增加岗位供给,但仍然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日益扩展到各个行业,但岗位的供应数量仍然有限,且竞争十分激烈。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对就业率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2.毕业生个人能力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层次较高,对劳动力的学历、能力等人力资本配置要求也较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熟,一些低技能、低附加值、流程重复的岗位逐渐被智能装备所替代,高校毕业生刚刚走出校园,缺乏工作经验和实操能力,一时难以适应企业的智能技术应用岗位的要求。一些高校毕业生的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大学生缺乏人工
智能方面的知识,缺乏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职业发展素质,必然导致人工智能对大学生的替代效应增加。
3.毕业生就业质量有待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会产生不同影响,同时也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变革。智能技术逐渐由操作型向研发型转变,极大提高了行业的生产效率,也极大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知识和技能的层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高校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迫于就业压力或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可能会先到一些小企业的基层岗位积累经验,但在行业选择方面可能较为盲目,职业的匹配度不够,职业的归属感和满意度较低,造成了就业质量的不尽如人意。
二、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机制(一)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总量的替代效应
有什么好看的动漫
首先我们来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导致就业总量下降的影响机理。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劳动生
产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使得劳动力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劳动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对于低技能型的劳动需求大量减少,对于高级能型、创新型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会通过机械流水线、机械手臂等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设备,提高工业生产率。此外当宏观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时,对于企业来说投资风险将会增加,也会减少用工数量。以上四种因素共同作用,促进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劳动力需求趋于下降,最后导致就业量下降。
(二)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总量的创造效应
另一方面,先进的智能技术可以促进生产链条中其他环节的快速发展,如产品设计研发、维修售后、营销推广等环节,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并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从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会带来产业规模的扩张,从而产生三种效应,分别是价格效应、带动效应和收入效应。价格效应是指由于技术发展使得产品供给量增加,产品价格下降,从而使得对某一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带动效应是指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产业规模将会逐步扩大,使得产业内劳动需求增加。最后是收入效应,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张会使得消费者收入增加,产品的需求量
17
也随之增加,从而提高就业总量。
四个火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于就业的综合影响分析智能制造对就业的影响更多的是“替代效应”还是“创造效应”,目前学界对此判断不一。我们可以通过产业链“微笑曲线”来分析工业机器人对工业产业可能造成的影响。首先,通过对整个产业链的各部分观察可以发现,智能机器对就业产生的替代和冲击作用主要体现在“微笑曲线”中部的制造组装环节,而研发、设计、品牌、售后服务等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环节,将会体现出对于就业的创造性效应。守门员训练
三、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大学生就业会产生双重影响,既有替代效应,也有创造效应,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人工智能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影响
1.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由于智能设备的引入,从而产生了一些新的职业和岗位,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的前端开发、应用和维护等岗位增加了劳动力需求。在2020年,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量同比增长近2倍,其中算法工程师的需求增速最为迅猛[2]。从人工智能创造效应来看,在产业链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创造效应。比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产业链上游创造出人工智能程序开发等岗位,
在产业链的中游会创造出智能装备的销售运营服务等岗位,在产业链下游会创造出维修维护、售后服务等岗位。
2.人工智能加速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本专业知识的创造和研究,还能够对其他行业产生极大影响,并刺激有关专业快速发展。比如大数据、“互联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专业逐渐成为近几年的热门专业,并获得很多大型企业的青睐,此类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获得较高的薪酬和岗位级别,大学生依靠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本,也能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良好的发展。
3.人工智能发展的规模效应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人工智能的规模正在逐渐扩大并快速发展,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1565亿美元,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大约3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截至2020年10月,全球共有人工智能企业将近5600家,中国将近1450家[3]。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规模效应影响下,也会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从人工智能技术的价值贡献角度来看,随着政府和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的增加,将会有超过5%的经济价值贡献给就业,并且能够将我国的就业率整体提升12%左右。因此,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将促进大学生就业。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194.人工智能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随着智能设备在企业生产中的使用率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将不断改善。一是可以提升就业环境。智能设备能够替代一些高危职业和工作内容繁重的工作岗位,优化了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二是可以缩短工作时间。智能设备的使用将会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节
约工作时间。三是可以提升劳动报酬。大学毕业生因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逐步胜智能设备操作、维护等岗位,并具备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因此可以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
(二)人工智能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影响
人工智能发展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与此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1.人工智能会替代一些就业岗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目前主要以机器人为载体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就可能会替代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在工业生产领域和服务业领域。比如当前一些汽车制造厂所使用的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物流行业的分拣机器人、搬运机器人以及服务业的智能无人超市和智能无人酒店,都会对大学生的岗位产生替代效应。
2.人工智能工作效率更高。人工智能作为高度智能化和仿生化的现代机器技术,在具备人类智慧优点的同时,也具备不受体能限制,不受情绪波动影响的特点。企业作为追求生产效率的机构,更愿意使用智能设备来进行生产操作。因此,企业对大学生的就业岗位会制定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
3.人工智能会产生破坏机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深刻改变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律和发展机制,也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其破坏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了劳动工具。智能设备的引入将会改变传统的劳动工具,很多传统流水线式劳动方式不复存在,逐渐变成了无人工厂、无人车间、无人超市等,减少了劳动力需求。二是提升了管理效率。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会对企业进行流程再造,逐步优化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实现更加精准和科学的管理,也会降低基础生产岗位的劳动力需求。三是转变了劳动力市场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企业更加需要懂得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高精尖人才,对于人力资源结构和人力资源的需求会发生转变,对求职大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四、人工智能发展环境下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网络连接不上的原因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从政府扶持、校企合作、高校教育改革、大学生技能提升等四个层面综合分析,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一)政府层面
1.研究制定人工智能税收政策。政府有关部门可以
qq英语情侣网名18
考虑研究制定机器人征税制度,并增加企业劳动岗位补贴,鼓励企业增加劳动力。税收还可用于补贴被智能设备替代的失业者进行就业培训和教育的资金来源。
2.加强大学生就业的精准帮扶和监管工作。人社部门可以对存在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和贫困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帮助,建立困难大学生就业跟踪台账,全程跟踪辅导,形成闭环管理。同时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及监管,根据真实情况进行精准帮扶,并严厉查处伪造就业数据、违规签订劳动合同等行为,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3.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福利制度。可以对就业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就业补贴和住房补贴,鼓励学生积极落实就业。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毕业生落实就业扶贫政策,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引导毕业生从事人工智能相关行业,帮助贫困地区大学生落实就业摆脱贫困。
(二)企业层面
一方面,企业在加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设备引入力度的同时,也要适当增加与智能技术相关的就业岗位,并积极向大学毕业生倾斜,重点招录和培养高校毕业生成为企业高科技人才队伍的储备力量和技术骨干。另一方面,企业作为用人单位,也要加大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并与高校合作制定人才培
养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探索与高校开展学徒制、订单制、校企合作研发等多种合作模式。
(三)高校层面
1.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设计。高校应更加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课程,将其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并设立课程考试和考核。同时可以开设职业规划咨询室,配备专业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重视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综合素质是企业在招募人才时较为看重的能力,高校要探索开设职业素质能力相关课程,提高学生对职场的了解程度和适应能力,提升职场情商,让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从学生向职场人的转变。
3.探索教学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高校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模式,探索校外导师、双师同堂等教学模式,让市场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被学生了解,并逐步提升知识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采取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使之和未来的岗位更加匹配,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
大赛、科研项目。并积极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大学生个人层面
1.认清就业形势,调整就业观念。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有关数据,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从2010年的631万人,到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人数已经达到了874万人,而在人工智能普及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4]。因此,高校大学生要主动了解和把握当前就业形势,了解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的人才需求,积极加入到智能技术这一前景广阔的行业。另外,也要积极调整就业观念,树立职业平等观,从基层一线的技能学起,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快速成长为岗位能手,实现职业的良好发展。
2.扎实专业知识,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积极投身实践,增强专业技能,实现“工学结合”下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5]。此外还要拥有终身学习意识,保持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库,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持续发展。
3.发挥创新思维,调整就业重点。创新是第一生产力,高校学生应积极了解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适应智能科技的发展浪潮。高校大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就业重点,主动发挥创新思维,密切关注最新就业政策及企业人才需求,抓住就业机会。
4.提升自身技能、增加就业优势。人工智能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发展迭代,企业对于劳动力的技能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关注与行业发展相关的技术和市场需求,了解学习行业内的最新技术,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此外,还需要重点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实习实践,深度接触和了解行业的发展和技术应用情况,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本领,增加就业优势。
参考文献:
[1]林燕.人工智能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影响[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会议论文集(卷十二),2019.
[2]李伟静.人工智能时代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规划[J].人才资源开发,2020(16).
[3]梁灵飞,鲍秋旭.人工智能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机制研究[J].科技世界,2020(15).
[4]韩秀枝.人工智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1).[5]张璐斯.人工智能时代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14).
作者简介:刘齐(1994—),女,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辅导员,研究方向:劳动与就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