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理论与实践
作为社会生活审美再现的文艺,必然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变革,必然反映社会变革所影响的广大农村现实生活。相应的是,新时代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中,以乡土世界为中心的人物画廊不断得到丰富和补充,其再现性、多样化也具有了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特征。因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其中,大学生村官形象,是最近几年的文艺作品中纷纷冒出来的新人形象,尽管数量很少,人物也不太集中、丰满,但作为新人形象无疑值得深入总结与思考。从选拔、录用与驻村的条件来看,大学生村官原先在高校一般是中共党员,有党员身份的高校毕业生被选聘到村任职,系非公务员身份,但工作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有关规定进行,所做工作包括村级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全省脱贫攻坚战略这一角度来观照,显然这是一个颇为新颖的观察角度,据笔者所知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本文试立足于贵州这一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具体以贵州文艺为中心进行考察,对这一现象作出初步的回顾与展望,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乡土书写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衍变
魏武帝中国是一个以传统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一直很高,千百年来一直维
持在90%以上。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基本如此;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在21世纪之后大力推行城镇化的社会变革下,农村人口的比重
才慢慢降下来。与此国情相适应,凡是农村题材的文艺创作,一个重要的现象便是书写形形的农民们,他们有各自的经历、故事、性格,从环境到情节都与时代变革密不可分。不同职业、年龄、性格、性别的农民形象,形成了乡土题材的人物谱系。归纳起来,最为鲜明的主要类型有以下数种:
第一类是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传统农民形象,地方习俗、苦难书写是主要的模式。“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农村题材的文学是重要的一块。它虽然与乡土文学、地域文学等类似的名称广泛并存,但核心的因素都是围绕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进行书写,走的是现实主义的写作路子。比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土文学”,以《阿Q 正传》《故乡》等为代表的鲁迅,以“老远的贵州”闭塞与愚昧为题材的蹇先艾,以及写湘中农村风习的黎锦明,写浙江农村故事的许钦文和王鲁彦,包括彭家煌、王任叔、许杰、徐玉诺、台静农等一大批作家,他们笔下的小说都会写到不同类型的农民,无地或少地的生活情景,凸现中国农民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品格。沿此一途,从闰土到老通宝,从梁三老汉到陈焕生,乡土世界的这一人物画廊不断变化人物的名字、面貌、衣饰与神情,但骨子里的精气神没有大变。不同的只是时代的封面发生了变化,譬如战争年代所具有的硝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集体劳动的欢快场面,改革开放初期挺直腰杆的农村新气象……
第二类是站在统治与被统治的角度,书写农民的反抗与斗争,一般以青年农民为主。因为乡土世
颜同林
文艺作品中的大学生村官形象
——以贵州文艺为中心的考察
理论与实践
界中盘根错节的乡绅、地主、大户等统治者的剥削与压迫,容易陷入困境的广大农民或自发或有组织地进行反抗,甚至不惜采取暴力手段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在农民的家庭成员中,为了生存、不畏艰难进行殊死斗争的往往是年轻一代的农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与时俱进地在农村开展革命工作,无疑起到了领导、组织的强有力作用。开展众性的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提出不同的方案:或是主张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或是部分或阶段性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方案,左翼文学在这一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左翼作家们以底层劳动者为对象,主要反映农村的苦难、觉醒和抗争。比如华汉的小说《地泉》,丁玲以天灾为主题的《水》,茅盾的《子夜》以及“农村三部曲”等,都是经典性的作品。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以文学形式反映的作家,佼佼者应是丁玲、周立波,分别为中国文坛捧出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等经典性农村题材作品。赵树理、孙犁、碧野、康濯、马烽、沙汀等一大批作家,也涉及过这一题材,写出了各自的乡村见闻与经验。茅盾笔下的多多头,丁玲笔下的张裕民、程仁,赵树理笔下的张铁锁、软英,周立波笔
下的赵玉林、郭全海,都是新文学史上反抗型的经典青年农民形象。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第三类是外来者农民形象。广大农村的外来进入者,比较有特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或者为了而以工作队的形式入驻,或是作为农村工作的干部予以派遣。在他们身上,既有知识分子的现代知识、观念,又带着我党的目标和任务去改造广大农村,改变农村的陈旧面貌。从经历来看,他们多半在农村生活或长大,从事农村工作后又要和家乡之外的农村打交道,既要会干农活,又要会做农村的政治工作。他们与当地村民相结合,改变了土地与农民的固有关系。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中的老杨同志,可以作为代表。
二、大学生村官:外来者中的“新人”形象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凡是旧农村题材的作品,村长等村官几乎由当地的地主担任,人物形象基本是反面的,为富不仁差不多是以前村官们的共同特征。外派到当地展开工作的外来者,不参与执政,只是改变农村的政治生态,扶持当地有公心、有才干的基层官员。1949年代以后,在反映农村合作化时期的作品中,村级干部主要是公而忘私的典型,譬如周立波《山乡巨变》中的刘雨生,柳青《创业史》中的梁生宝等便是。新时期以来,文学作品中的村官由当地村民选举出来,作为发家致富、祛除贫困的带头人形象比较普遍,同时也有一些腐败、堕落的村官形象出现,似乎也是一种必然现象。新世纪以后,中共中央推出选拔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党的十七大到党的十九大都是这样一届接着一届接力,新时代以来的文艺作品,则逐渐增加了大学生村官这一文学人物形象。
以贵州文艺为例,在贵州新文学史上流光溢彩的知名小说家,大凡有乡土小说创作热情的作家对于村落叙事的坚守与思考也是一以贯之。蹇先艾的黔北乡村,何士光的黔北青羊场、梨花屯,欧阳黔森的三个鸡村、梨花村;以及70后、80后代表性作家肖江虹的猫跳河沿途的燕子峡、傩村,曹永的迎春社、野马冲等,都是黔地文艺中具有独特民俗与风情的村落。以人物而论,蹇先艾笔下的挑子、轿夫,往往是愚昧、贫穷的代名词,《水葬》《在贵州道上》等作品中,几乎没有出现光明的人物形象。何士光《在乡场上》中的冯幺爸,写出了山地百姓的人性觉醒。
dnf强化垫子欧阳黔森是贵州第四代作家的代表,也是当下贵州文坛的领军人物。他对贵州农村脱贫攻坚的关注持之以恒,代表性的作品有短篇小说《李花》,中篇小说《八棵苞谷》《村长唐三草》,长篇《绝地逢生》等。《八棵苞谷》中写的是地质专家们在村外发现了黏土层,为白鹰村的村民另换新地,为脱贫致富作了铺垫。《绝地逢生》以乌蒙山区腹地的盘江村为故事生发地,村长蒙幺爸、韦号丽带领村民们因地制宜引种果木、花椒,修水窖、公路,搞乡村旅游、农家乐,带领盘江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绝地逢生》中有人物数十人,其中老支书的幺儿蒙三棍大学毕业后在本地区里任职,后当区委副书记,再到县里当农办主任。因为他是盘江村人,又懂技术,实际上部分充当了村官的角,是盘江村和外界联系的一条纽带。
13高空安全带
理论与实践
值得一提的还有贵州省黔剧团的黔剧《大学生村官》。此剧首演后获得成功,先后在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南方片)展演中获优秀剧目奖,并获得贵州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一名。此剧以贵州大苗寨为背景,以歌舞、对白形式讲述老村官阿喜的儿子阿冬甘大学毕业后来到自己家乡当村官的故事,由此引发父子两代人的新旧观念碰撞。阿喜原先听说省里派一个大学生村官来,带领全苗寨人载歌载舞欢迎,迎来的却是自己的儿子。阿冬甘跳出农门,又回到农村,利用苗寨优势资源,将银器和苗绣加以开发利用,成功开办苗寨版“银绣”股份有限公司,带领全村人民走上脱贫致富的新路,并被村民推举为下一届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阿冬甘突破家庭的层层阻力,勇于创业,终于走出了一条与父辈不同的致富之路。作为一个积极向上、年轻有为的大学生村官,阿冬甘这一人物形象有典型性,塑造得十分接地气,也很真实、丰满。
三、脱贫攻坚:大学生村官在新时代的意义与价值
大学生村官这一文学新人形象,是乡土书写中最为新鲜的事物,丰富了乡土世界中的人物画廊。他们的出现,多数参与到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拥有新时代的灵魂。在贵州作家或贵州题材的作品中,这些村官形象虽然并不密集,作品还较少,但透露出新时代文艺初春的气息。
在当下文坛中,傅宁军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学生“村官”》,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三牛风波》;李春雷的小说《青樱桃,红樱桃》,王昕朋的《村长秘书》等,都是正面表现大学生村官题材的作品。相比
之下,贵州文艺的表现还有距离,但也有了新的开始。据悉,贵州省作协2019年暑假开始,组织欧阳黔森、王华、林吟等十名作家,分别从全省受到表彰的300名优秀村第一书记中遴选十名作为采访对象,进行报告文学创作,并拟出版《第一书记——贵州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像》报告文学集,其中有大学生村官的丰富素材。从这个趋势来看,报告文学是主要的样式,其他文艺形式的主题创作会稍微晚一步,但不会缺席,因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题材决定了作品的时代性与当下性。其意义与价值表现如下:
首先,脱贫攻坚主题是新的文学题材,大学生村官新人形象最终走上了时代的前台。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出乡土世界中的重要变革,他们用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技术,带着党员的先锋性、模范性,带领村民脱贫,发展自立,是贵州乡土世界现代转型的新生力量。贵州曾以贫穷、落后著称,在当下则是“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凝心聚力决战脱贫攻坚”。贵州正在撕掉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以前的文艺作品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逃出乡土是一种象征;现在的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是农村产业调整升级,形成一种逆向式的回流。这一现象说到底是科学发展的胜利,是精准脱贫的胜利。脱贫并走向小康和共同富裕是这批文艺情节的主线,人物的思想、言行也系于这结构之内,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审美存在。
春联怎么贴上联和下联其次,在表达理念上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一是作品带有村落叙事的特征。二是外来者的视野,带来观察乡村的新眼光,比如大学生村官驻村,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文件落到实处。三是情节结构中,凸出
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作用,脱贫过程有曲折,有反复,但前途是光明的,这样的文艺作品能鼓舞士气,激励人心!隐藏的文件怎么出来
再次,脱贫攻坚的文艺作品,关键是思想的改变,成为一个时代的背影。人物的设计与塑造上,村官与当地村民相配合,正面化,有阳光的味道。脱贫主题的文艺中既有对村官的塑造,也是新时代农民集体的丰碑,反映了农民的成长主题。这不只是属于特定的时代和地域,而是改革开放以来乡土中国走向复兴的生动写照。
(作者系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核心专家)
责任编辑:谢义飞
1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