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网络语言现象
一、引言
语言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特殊社会现象,它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今社会高速发展,带来了全球化多方面多手段的交流,其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流行的方式就是网络[1]。在这个几乎没有约束的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传递信息,表达的方式自然也是多种多样的。
20 世纪90 年代,信息革命席卷全国,首家网吧落户上海,自此我国网络世界迅速发展,网民人数激增。2008 年7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 年6 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 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2]而于2011年7月发布的《第2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则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黑钻免费领取2010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3]中国网民规模呈现持续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微博用户数量爆发增长,由此可知,我国的网
民已逐渐形成稳定的网民体,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增加,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出现了。
网络是语言的一个新载体,而载体的变化往往会造成语言风格或语体的变化。由于人们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语言应用比较随意,使用的语言都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网络的广泛应用催生了独具特的新语体——网络语言。
二、网络语言的概念及分类
关于网络语言的概念,顾名思义,即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所使用的自然语言。广义的网语是指与网络有关的一切语言形式,包括专业术语、常用词语、新词词语和表情视觉符号,一般有三个层级:基础网语、交际网语、高级网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后两种。[4]
1、基础网语
猪肉丸子基础网语主要是与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的名词术语,如鼠标、主板、芯片、窗口、菜单、因特网、主页、在线、聊天室等,这些词语都有明确的概念意义,在词汇系统中属于专业术语或科技术语,也可称之为“行业语”,它们是网络交际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广大网民还
在交流使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些新兴词语,如 “瘟酒吧”(Win98)、“屁兔”(奔腾二)、“马屁山”(Mp3)、猫(调制解调器moden)、荡(下载dounload)、伊妹儿(,E—mail)、烘坯机(主页,Home page)等。作为语汇系统中的成员,它们应属标准语的范畴,要求表意准确、符合一般构词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后者必须废止,相反,在网络这一特殊载体中,它们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甚至能释放超出正规行业语的能量,如把上网说成“爬网”,其意味是“上网”所不能代替的。言语活动丰富多彩,语体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不可忽视,只要场合、对象适当,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即可。
2、交际网语
交际网语主要是作为交际主体的人在网上与其他主体进行交流时所运用的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谐音型:很多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由于同音词、近音词互相替代而产生的,如米有= 没有、驴友= 旅友、斑竹= 版主、筒子们= 同志们、大虾= 大侠、神马= 什么等;
第二、数字型:用一连串的数字的谐音或转意表示各种意思,如: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9494(就是就是)、5555555(哭声,呜呜呜……)等;
第三、符号型:本身无任何意义的符号叠加在一起以表达出各种实在意义,如:“^-^”表示咪着眼睛笑、“: - (”表示扁脸,不高兴了、“: - o”表示哇塞,惊呆了、“*<|: - )”表示圣诞老人、圣诞快乐等;
第四、英文或拼音缩写型:网民自创拼音极简缩略语,如IC(我明白了。全文是I see.)、TKS (谢谢。Thanks)、 CU(再见。See you)、MM(妹妹)、GG(哥哥)、BT(变态)、WAN(我爱你)等;
第五、旧词新意:赋予旧词新含义以描述新事物,如:防火墙原是消防专用语,指防火隔离带,作为网络词语的“防火墙”指对病毒、黑客进行防范的安全措施,情圣不是传统意义的情场高手,而是情场上剩下来的,白骨精也不是《西游记》里面的妖怪,而是指白领、骨干、精英,UFO不再指天外飞物“飞碟”,而是ugly,foolish,old,又丑又蠢又老。
第六、造型语型:有些汉字,本应该属于冷僻字,但是由于其字形的特殊性,在网络上转换意思后重新流行开来。如:“囧”本义是“光明”的意思。但这个字网络上被赋予更多的意义: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因为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口。
3、高级网语
高级网语是混合了以上几种语言符号,多重运用网络语言手段的一种隐语表达方式。这种语言的解码和编码建立在一种交际双方的默契上,近似于某种小团体内部使用的“黑话”,具有某种屏蔽和分化的作用,但是否是黑话主要还是取决于它的功能和目的。掌握和运用这种语言符号会带来某种再创造的快感,远远超出交流思想的实际需要,是语言游戏娱乐功能的体现。[4]
由于基础网语和高级网语相对来说较为专业和复杂,而交际网语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网语,也是目前网络上最活跃、生命力最强、众基础最广的网语层级,因此,交际网语是本文主要讨论网语类型。
56个民族服装三、网络语言的流行原因
作为一种新生语言,网络语言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虽然对于它的概念并无争议,但是关于网络语言的内涵,却是众说纷纭,目前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尚在探索中,个人比较赞同邝霞、刘海燕学者的观点,她们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是“生活语
言”、“大众语言”、“全民共同语”在网络上的使用和变化,它是一种新的特定的社会方言。[5]网络语言并非真的像地域方言那样具有不同于民族共同语的语音、词汇及语法体系,它是一种虚拟空间的社会方言,其特异之处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6]黄子韬家境学者于根元在他的著作《网络语言概说》中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基于此种内涵,笔者认为网络语言有如此大魅力的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个崇尚个性化的时代,网络语言忽视传统,鼓励创新,完全不受传统语言语法的束缚,具有自主、开放、包容、丰富的特点,完全符合网民这一特殊体的心态,满足人们在虚拟环境中交流的需求,其流行原因可具体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使用网络语言可以节约交流时间。网络语言最初出现是为了节省上网时间,提高打字速度,网络语言将符号、数字、英文等混合在一起,看似种类繁多,无章可循,但是不管是谐音型、数字型、符号型还是缩写型,它们都更加简单,便于应用,是人们在交流的时候不必拘泥于语法,达意即可。
第二、使用网络语言可以掩饰真实身份。网络语言是属于网民的“方言”,无关性别、地域
、职业、年龄,网络语言可以很好的掩盖语言习惯,使人们暂时放下自己的社会角,充分放松,在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里,网络配合网络语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释放压力的场所,网络语言为何如此受欢迎也就显而易见了。
第三、使用网络语言可以彰显个性,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这要从两个不同层面来讲,首先,网络语言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征,网络给了每个人释放自我的独特空间,因此部分网民倾向于故意显得另类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创造出一些独特的词汇,独树一帜以引起别人重视,新奇的网语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人们的眼球,使你从芸芸网民中脱颖而出;其次,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网上社会逐渐形成,网民几乎都有自己固定的网上活动社区,由于网民体年龄段与受教育程度都有所不同,网络语言也出现了不同的风格,因此不同的网络体使用的网语不同特征。这使得网民不光广泛使用网语,更是积极创造更加新颖的词汇以捍卫自己或是自己社区的“个性”,这也是网络语言旺盛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四、结语
语言的本质在于约定俗成,因此它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又是发展变化的。目前看来,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无限创新性的语言,已经渗透到年轻人的日常交际用语中,大
有“走下网络,进入生活”的趋势,一些被广大网民接受的词汇也已进入到传统语言中,给现代汉语带来了一股强烈的冲击,但是,换一种眼光我们会发现,这其实是对传统语言系统的补充和发展,汉语在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次外来语言的干扰,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汉语的生存,也未改变汉语的特有魅力。
然而,网络语言从造词到使用都充分随意,没有一整套规范来加以约束,其中不乏不规范以及语言粗俗化的现象,这说明网络语言尚待发展和完善,网络语言的规范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因噎废食,对其加以限制,我们应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容纳网络语言,以积极的行动去引导、规范网络语言。
每一种语言流传下来都是经过时间和文化积淀的,都有其自身的净化能力,网络语言也不倒外,如果能经得起时间和文化的考验,那它也就一定能成为中国语言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传播给了我们一片神奇的天地,我们要善待它,同时在网络语言中也存在着对当前语言教育、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的挑战和考验,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语言这一富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是值得我们期待和展望的。
参考文献:
[1] 常宇丽,孙芳. 《网络语言的文化渊源及语体特征[J]》. 1升等于多少毫升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3):70.
萨满祭司[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7月.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7月.
[4] 张云瑞. 《论网络语言》,安徽文学,2008年第9期.
[5] 刘海燕.《网络语言》,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38.
[6] 邝霞.《网络语言—— 一种新的社会方言》,语文建设.200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