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
南京宠物美容学校2020年11月下半月刊(总第127
做梦梦见生孩子期)
经济、社会
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梁 樑
中国移动福建营业厅摘要:墙面漆品牌
“网络流行语”具有传播的快速性、素材来源的多元性及作用效果的双面性的特点。其正面作用表现为直接将青少年的思想、情绪表达出来,成为他们表达独立见解的有力工具,并丰富了汉语语汇;其负面作用则表现为青少年自身的词汇储存结构被这股浮躁浪潮而改变,对正确词义语义的理解受到混淆,淳朴雅正的语言世界受到污染,正确辨别解释词义的能力逐步削弱。改变这种状况的对策是:(一)加强对
网络用语传播流行的管理,运用云计算、智能语义分析等技术监测和规范互联网用语;(二)净化网络语言世界,各大互联网网站后台和媒体终端应积极配合专门的网络用语监控机构,对网络信息中无意义词、涉嫌黄赌毒低俗内容的词语进行监管和清除;(三)正确运用网络语言,规范网络行为,教育界也应重视青少年正确语言观的树立,积极引导他们正确运用网络语言,不断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和网络语言。
关键词:
龙人之盾网络流行语;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影响中图分类号:
思想道德教育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2-0049-03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类型,以生动、幽默、简洁、戏谑等特,创新地补充了传统汉语的语汇,满足了广大网民对社会现象、问题的诉求心理,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鲜明注脚。尤其随着我国网民人数规模的逐年扩大,青少年体网民成为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主要人。据2018年CNNIC 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统计显示,在年龄结构上,我国网民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体为主;在职业结构上,中国网民中学生体占比最大。在网络流行语通行互联网世界,风靡线上线下的同时,其自身存在的简单拼凑、译音乱用、歧义丛生等情况也十分明显。而网络流行语作为新兴语种,其良莠不齐、野蛮生长的现象,首当其冲影响的就是伴随着它一起发展壮大的青少年网民。近
年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发现,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口头语言和文字表达中出现了网络流行语。这表明网络流行语已成为了青少年语言表达的一部分,并日益影响着他们正在成长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研究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这已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
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特点
“网络流行语”这一词条的出现,国内学界普遍以《咬文嚼字》编辑部于2013年12月发布2013年十大网络流行语[2]为官方界定,在此之前至互联网诞生,网络流行语都是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而存在的。正由于《咬文嚼字》编辑部2013年底的年度发布,使得网络流行语正式成为我国社会大众认可的日常用语的一种。从网络流
行语诞生到现在,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产生传播的快速性
网络流行语诞生于互联网世界,它的技术载体是计算机互联网,传播基础是广大网民,其产生和传播均体现
着互联网信息世界的快速性。一个网络流行语一旦首次出现于某一条网络信息或网民评论中,便随着这条信息的传播转发而快速流传于相应的网络信息链中,其产生
遵循了传统常规语言产生的规律:产生于人类的创造使用。而它的传播则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快速,
传播速度成倍增长于传统常规词语,因此也使得网络流行语传播、流行快速而广泛。(二)素材来源的多元性
网络流行语具有产生传播快速性的同时,其素材来源也呈现多元性特点。有学者就认为“流行语是语言变迁的重要标注,也就是说流行语折射出文化变迁的事实。”[3]任何文化符号都根植于文化本身,作为互联网时代文化重要标志的网络流行语,其内涵素材当然来源于网络文化。纵观网络流行语产生发展的每一步,都紧跟社会思潮、网络文化的变化发展。文化的百花齐放及多元发展也为网络流行语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素材。(三)作用效果的双面性
由于网络流行语源自网络交流,其一旦传播出去,自然携带发布使用者多元丰富的信息输入,这种信息对于传播受众而言,既满足了他们猎奇的求知欲、参与欲,也拓宽了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以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互联网时代网络流行语对青少
年语言表达能力影响探究”(编号:2019KY1692)研究成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