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不知道下辈子是否还能遇见你是什么歌038
文化纵横
中日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的比较研究
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7.0%。根据statista数据显示,日本互联网普及率达91.28%。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语言形式,青年体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使用者。其中,新造词既反映时代发展的特征,也体现出年轻一代的生活态度。网络上对于中日网络流行语的对比研究很多,但有很多的研究将流行语和网络流行语混为一谈,对比研究的时间跨度较短,具有单一性。笔者认为针对网络流行语中的某一特定部分,进行时间跨度较长的对比研究,继而分析中日两国的社会现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比分析,探寻中日两国年轻体表现出的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等特征,加深中日青年体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一般指网络语言,是指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其代表性强、创造性高,具有新颖性和便利性。与流行语不同,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更加自由,涉及的方面更加广泛、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化。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流行趋势。
网络流行语有很多类别,根据词性将其分为新造词类和非新造词类。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是指通过网络被网民所创造出来的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者虽有但是被赋予新的含义的词语。非新造词类是指原来的词汇系统中存在的词语。通过研究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背景、语言构成、内容、涉及体等方面能直观表现出那一时期的中日两国青年的关注视角、语言风格以及价值观等的差异。中日两国每年都会评选出十大网络流行语,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日本《ネット流行語大賞》发布的十大网络流行语中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异同。崔筱玉 张吉媛 刘 鸿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225)
摘 要:网络流行语就像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及时地反映出现实生活的诸多现象与问题。通过观察网络新造词,既能观察时代发展的特征,也可以看到年轻一代对于社会与生活的态度。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日本《ネット流行語大賞》每年发布的十大网络流行语中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从来源、语言结构、内容等方面分析异同,探寻中日两国年轻体表现出的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等特征,加深中日青年体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中日对比;新造词;对比研究;亚文化作者简介:
崔筱玉,女,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日语专业在读。张吉媛,女,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
学学院日语专业在读。刘 鸿,男,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日语专业在读。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日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的对比研究——以2010-2020年中日十大网络流行语为例》(项目编号:S202010656115)
中日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的特点中国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中国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都是汉字,在语言构成及风格、来源、涉及对象、内容等方面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字节短小方便实用。比如:给力(2010)、卖萌(2011)、高富帅/白富美(2012)、倒逼(2013)、套路(2016)、怼(2017)、杠精(2018)、柠檬精(2019)、爷青回(2020)等。通过减少字节或者变成省略语,使用最少的字表达对某事或某人的看法以及情绪。比如“高富帅”一词,形容男人在身材、相貌、财富上的完美无缺,将其省略为“高富帅”三个字,使表达更加简洁生动,提高交流的效率,使交流更加便利。这一类的新造词基本在每一年的网络流行语中都会存在。
修辞或谐音增强幽默感。比如:鸭梨(2010)、肿么了(2011)、蛋定(2011)、剁手党(2015)、扎心(2017)、柠檬精(2019)、奥利给(2020)、集美(2020)等。通过使用形象的修辞手法或者谐音创造出新的词语,使表达变得委婉的同时具有幽默感。比如“鸭梨”谐音“压力”,嫉妒
别人的人比喻成“柠檬精”。这一类的新造词多来源于豆瓣、贴吧、微博等平台,网友们通过幽默感的语言拉近距离,此类新造词近年来具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消极或批判方式表达强烈个人情感。比如:伤不起(2011)、坑爹(2011)、鸭梨山大(2012)、扎心(2017)、巨婴(2018)、杠精(2018)、柠檬精(2019)、甩锅(2020)等。每一年中国的网络流行语中基本都有消极类的词语,青年体通过网络进行情感宣泄或对某些社会事件进行批判,由此可以反映出年轻人的压力也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增大。
旧词赋予新意义。比如:坛子(2010)、奇葩(2013)、套路(2016)、油腻(2017)、土味(2018)、巨婴(2018)硬核(2019)、后浪(2020)、内卷(2020)等。这类词语在原先的语言
——以2010-2020年中日十大网络流行语为例
039
文化纵横
系统中存在,通过网络赋予了“旧词”新的含义,使其变为潮流、现代化的词语。比如2020年“内卷”一词本意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停滞不前的现象,后来因为网上几张名校学霸在自行车看书等图片的广泛流传,衍生出了非理性的内部竞争的意思。此类词语在网络流行语中占比较大,青年体通过创造新用
法表达潮流以及个性。
日本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判几年
日本的网络流行语不仅有文字,还有符号、颜文字等表达,大概有以下几个特点:
避用长音节多省略。例如:本田△(2010)、胸熱(2010)、ナマポ(2012)、バカッター(2013)、艦これ(2013)、ゲス不論(2016)、エモい(2018)、N国党(2019)等。日本网络流行语中常使用缩略语,使其更加简洁方便讨论交流。比如「胸熱」,来源于人们感叹初音未来的个人演唱会的句子「何か胸が熱くなるな」,后来省略为「胸熱」用于网络上的赞叹。又如将通过NHK保护国民的党简称为「N国党」。
夸张的手法体现幽默感。例如:ダァシエリイェス!!(2011)、ブヒる(2011)(震え声)(2012)、激おこプンプン丸(2013)、子供部屋おじさん(2019)等。日本网络流行词中常使用符号,颜文字等夸张的表达方式,比如「ダァシエリイェス!!」是京急电铁站务员说的「ドア、閉まります」的谐音,加上符号后使词语在原先的基础上更强烈的表达情绪同时增强幽默感。
云南旅游景点推荐改变词语结构方式造新词。例如:ブヒる(2011)、センテンススプリング(2016)、神ってる(2016)、タピる(2019)等。此类词使词语的词性发生变化,比如说タピる的来源是珍珠奶茶的名词タピオカ。通过将珍珠奶茶动词化,表示喝珍珠奶茶。这种新造词创造性高,在青年中广泛使用。
强烈的负面情绪表达流行语。例如:「(」·ω·)」うー!(/·ω·)/にゃー!」(2012)、「ホモォ…┌(┌ ^o^)┐」(2012)、「激おこプンプン丸」(2013)、バカッター(2013)、ゲス不論(2016)、「保育園落ちた日本死ね」(2016)、このハゲーーー!(2017)、エモい(2018)等。日本网络流行语中消极含义词语比例大概三成左右,通过具有情感彩的词发泄自己的情绪。比如「保育園落ちた日本死ね」是一位日本妈妈因返回职场在即,但孩子却排不上保育园,在博客上发表一篇文章的标题,从而引起社会的共鸣。
中日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的异同中日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的相同点
唐山大地震演员表表达方式上使用省略语。中国通过减少字节,日语通过避开长音节,使网络流行语的长度变短,便于使用。比如中国网络流行语中“高端大气上档次”省略为“高大上”;性格坚强的女性省略为“女汉子”等;日语网络流行语中将“バカ”和“Twitter”组合在一起,称作“バカッター”;通过NHK保护国民的党省略为“N国党”等。此类通过缩写、省略等方式减少字节,使交流更加便捷,提高效率。
较多使用消极、批判、讽刺、自嘲的语言来表达情感。网络流行语可以相对自由的表达情感,从而宣泄日常生活中无法宣泄感情。因此,两国的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中表示消极方面的词汇较多。比如中国的网络流行语中 “伤不起”“悲催”“坑爹”“扎心”等;日本网络流行语中「ルーピー」「ブラック企業」「保育園落ちた日本死ね」「ゲス不論」等。通过对社会现状或者对某个社会事件的批判造出消极性
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两国人们的压力在逐渐增大,青年体通过在网络表达对生活的不满从而缓和消极的心水养富贵竹图片
理。同时这也体现出中日两国青年体的抵抗性心理,通过网络上自嘲式的消极词语来宣泄情感。
语言生动化,表达强烈的感情彩。中日两国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中通过不同的方式,使语言变的更加生动,从而表达出强烈的情感。中国常用修辞或者谐音,比如:压力山大谐音为“鸭梨山大”;表达厉害的人比喻成“是个狼人”。日本常使用夸张修辞和颜文字来增强语言生动性,比如表达打call的样子使用“「(」·ω·)」うー!(/·ω·)/にゃー!」”;怒火中烧表达为“「激おこプンプン丸」”等。通过此类方式,更加直观、强烈的表达情感。
表达内容上重视个性化。中日两国的网络流行语大多都来源于年轻人喜欢的领域,比如电视剧、歌曲、游戏等,可以体现出年轻人的娱乐心理。比如:中国来自歌曲的“闹太套”;来自电视剧的“雨女无瓜”。日本来自搞笑艺人的“ダメよ~、ダメダメ!”;来自游戏的“あつ森”等。大多数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都是在年轻人热爱的领域经过加工后所创造出的。如今的年轻人追求独特性与个性化,因此此类网络流行词迅速走红并被大量使用。
中日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的不同点
词语来源方面。中国的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大多来自电视剧、电影以及豆瓣、微博、抖音等平台。尤其随着抖音app的迅速发展,近三年网络流行语中来自抖音app的词比例增大。日本的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大多来自漫画、动漫、游戏、搞笑节目等。日本的青年人更喜欢延续使用漫画或者搞笑艺人的段子,中国青年人则更喜欢在社交平台中自创具有个性的词语。
语言结构方面。中国使用前接语和后接语的构词比较多,构词较为自由。比如...族 低碳族,啃老族等。...奴 钱奴,房奴等。日本则是通过事件来创造一些专门用语,比如“ピストン矢口”“文春砲”“ゲス不論”等词,都是事件的具体名称,独立性强,衍生较少。
相较于日本网络流行语中国的网络流行语更具有自由性。
040
文化纵横
现代汉语“V不C”结构
的句法特征
曹琪雯
(西安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摘 要:本文对在“V不C”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进行了梳理,认为在对“V不C”结构层次划分问题上既要考虑其句法形式,又要兼顾其表达的意义。从认知的角度,句法和意义没有本质的区分,只是程度的不同,一个句法形式本身就可以表达某种意义,“V 不C”就是这样一种句法形式,语义上表达否定可能性。此外本文在梳理“V不C”结构的用法实例时发现,在“V不C”结构做谓语时,主语既可以是施事,亦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中性主语,这一特殊的结构形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V不C;结构层次;语义特征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界2020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0Z264。
作者简介:曹琪雯(1980-) 河南驻马店人,硕士,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
“V不C”结构是指由动词或形容词加上“不”再加上补语的形式,其内部结构较为固定,可以用来表示否定可能性。汉语界对这一结构有不同的称谓,如,动补结构否定可能式(石毓智,2011),带可能补语的述补结构(朱德熙,1982),现代汉语情态式(石毓智,2002),否定能性述补结构(吴福祥,2002),情态述补结构等。汉语届的传统是将“V得C”与“V不C”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吕叔湘(1944)最早对这两种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得”表示可能,“不”表示不可能,并论述了二者的语序排列问题。此后的研究多是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讨论,认为“V不C”是“V得C”的否定式。从共时的角度,前者表示肯定意义,后者表示否定意义,似乎是后者对前者的否定,故二者经常被放在一起进行研究,但这种做法给易给人一种错觉,即“V得C”是早于“V不C”出现,后者是前者的否定。从历时的角度,事实恰好相反,“V不C”的用法早于“V得C”的用法,即“V不C的来源与V得C无关”(吴福祥2000)。鉴于此,本文重点关注“V不C结构”。
“V不C”的结构的层次划分
对“V不C ”结构特层次的划分主要有四种方法,王力等(1985)提出“两类”说,认为“V不C”结构可以分
成“V得不C”和“V得不得”两大类;刘月华(1980)则提出“三类”说,包括“V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V不了”“V不得”;而赵元任(1979:210)、丁声树(1961)等提出了四类说,即“V不得”“V不得C”“V不了/来”、将“词汇性的可能式”单列一类。就“V不C”
表达内容方面。日本较多政治、经济方面的网络流行语:每年都会出现比如“アベノミクス”“N国党”“闇営業”“NHKをぶっ壊す”“報道しない自由”等涉及政治方面的网络流行词。中国近十年网络流行语中只有“中国梦”“供给侧”“命运共同体”“不忘初心”四个词汇。日本政治类的流行词带有调侃和批判的态度,日本年轻人似乎对政治不感兴趣,通过娱乐化态度看待政治问题。中国方面则是通过网络宣扬国家政策,起到正能量的宣传作用。近几年中国的政治类相关网络流行语逐渐增多,表明中国年轻人近几年对政治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中国较多社会类网络流行语,其中女性权益类词语日本较多:中国的社会类网络流行语比重较大,其反映着中国当时的社会问题。比如2011年“小悦悦”一词,来自广东两岁的小悦悦连续两次被车碾压,路过的18名路人都视而不见这一社会事件,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缺点等问题。日本2019年“上級無罪”一词来自于东京池袋的恶性交通肇事事件,87岁的肇事者因是政府前高管因此未被逮捕这一社会事件,引起日本民众的热议。
日本网络流行语中会不时出现关于女性权益的词语,而中国近十年并没有。比如“保育園落ちた日本死
叛逆者剧情ね”一词的热议使日本重新重视女性生育后的就业问题以及保育制度的问题。日本2019年在网络上流行“KUTOO”一词,用于反对女性在职场和正式场合必须穿高跟鞋的规定。此类的网络流行语可以反映出日本女性地位以及权益上的问题的严峻性。同时通过网络的热议,也表明日本女性地位逐渐提升。
本文通过2010-2020年中日新造词类网络流行语的对比,从来源、语言结构、风格、内容等方面的异同分析中日民众的生活态度及心理状态。中日网络流行语都在表达上都会使用省略语,利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强烈情感。表达风格更加生动化、个性化。并且消极批判类的网络流行语比重较大,青年体把网络作为减压的出口,宣泄现实的不满,体现了抵抗性心理。其中自嘲口吻的网络流行语表达了年轻人对生活的无力感,失望但又对未来憧憬的矛盾心理。不同点在于中日青年的兴趣点的差异,中国偏向微博、抖音等软件,日本偏向漫画、搞笑段子等方面。语言结构上,中国的网络流行语造词功能更强,更具有自由性。表达内容上日本民众对政治持有娱乐化态度,更加注重女性的权益,日本近些年来对于女性问题的关注,表明近年女性地位逐渐提升。中国近年政治类相关网络流行语逐渐增多,表明中国年轻人近几年对政治关注度逐渐提高。中国更注重于社会事件,反映社会问题的网络流行语比重较大,通过网络反映社会变化,体现社会热点。
网络流行语就像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不仅反映出人们内心想法,也及时的反映出现实生活的问题和矛盾。通过研究中日网络流行语的异同,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文化、价值观等,取长补短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婷.中日ネツト流行語につぃてのサブヵルチヤ一研究[D]湖南大学,2014.
[2]水源.汉日网络新语·流行语构词法比较――以2009~2018年新语·流行语为例[J]现代语文,2019.
[3]盛烨.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日译考察[D]广西大学,2018.[4]王以臻.中日网络流行词汇比较研究[J]现代语文, 2019.[5]吴小栓,焦中彦.新语·流行语から见た中日文化の相连点[J]北方
文学, 201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