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流行的新方言
中美网络语言教学项目和“乘风汉语”①
刘颂浩
车过户要多少钱
  摘 要 中美网络语言教学项目是中美两国教育部之间最大的合作项目,
“乘风汉语”是该项目的中文课件名称。本文简单介绍了项目背景和“乘风汉语”的主要结构,并从语言教学的角度,介绍了“乘风汉语”在针对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等方面所作的努力。
关键词 中美网络语言教学项目 乘风汉语 针对性 趣味性 科学性
一、中美网络语言教学项目简介
“中美网络语言教学项目”(U S-C hi n a E-l angua ge L ea r n i n g S y s t e m)是中美两国政府在教育领域里最大的交流合作项目。项目的中文名称为“乘风”,英文名称为c heng o,意思是C hi n es e an d E n g l i sh o n t h e G o。项目从2000年开始筹备。2002年10月21日,当时的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周济与美国教育部部长佩齐在美国联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美利坚合众国教育部开展网络语言教学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
项目的第一期从2002年9月启动,为期两年,目的是为两国12~18岁的青少年提供一套完整的学习对方
语言的网上教学系统。根据《备忘录》,第一期项目要制作35集课件,每集包含大约50分钟的学习内容。
2003年8月,在中国昆明召开了“中美网络语言教学项目第三次专家组会”,展示了中美双方研究的成果,特别是以美方为主设计的原型课件。在美方的原型课件中,每一集都分故事、练习、应用、游戏四个模块。“故事”模块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课文,是用F l a sh制作的小故事,长约3~5分钟,目的是展示所学语言。“练习”模块将语言要素融入不同的任务中,使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自然练习了语言。“应用”模块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实现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对话。“游戏”模块则通过有趣刺激的游戏,让学习者在游戏当中巩固本集所学的语言内容。原型课件的基本设计思想,获得了两国项目专家的认可。
昆明会议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美方的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中方则在昆明会议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项目开发。尽管有原型课件做基础,但开发课件仍然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根据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我们对汉语教学特点的认识,中方项目组对原型课件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练习和游戏两个模块则完全是重新设计。
根据《备忘录》,第一期的学习目标是使学习者在学完课件后,达到A CT F L(美国外语教学学会)能力标准中的no v i c e h i g h的水平。在“乘风汉语”中,我们把这一目标量化为约1000个词汇、100项基础语法。以下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课件的主要结构,然后介绍课件设计的一些理念。
二、
“乘风汉语”的主要结构
“乘风汉语”主要包含四个模块:学一学、
2 5
练一练、试一试和玩一玩。
(一)“学一学”模块
主要目的是展示和教授语言,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故事欣赏:一段3~5分钟的F l as h短片,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课文。可以整体聆听,也可以分段聆听;有常速和慢速两种语速。
2.故事朗读:提供课文的逐句朗读(可反复聆听)以及英文释义,同时提供汉字和拼音。为了画面的美观,拼音采用的是注字法而不是注词法。
3.场景探索:学习场景中出现的背景事物的汉语表达法(词汇),或者与课文主题有关的某一类词
(比如运动器械、城市名称等)。
4.文化注释:解释课文中包含的文化内容。每个文化点都配有6张精心选择的图片。
5.语言注释:介绍课文中出现的语法。语法例句配有读音,同时有少量练习。
(二)“练一练”模块
以理解和表达为中心,属于操练区,对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语音、词汇、语法)进行多角度的练习,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词语表:列出每一集的词语,提供发音,可以反复聆听。
2.理解:分成若干活动,练习对词语、句子以至语篇的理解情况。
3.表达:在对话语境中练习核心句子4~6句,提供示范读音,可以对用户的声音进行录音,用户也可以对比自己的读音和示范读音。
网上购物英语作文4.汉字:分“汉字故事”和“汉字书写”两个活动。“汉字故事”每集选择3~5个汉字,讲解它们的基本意义和包含的文化观念。“汉字书写”可以演示汉字的笔顺,并提供汉字手写识别技术,帮助学习者学会书写汉字。
5.语音:演示本集出现的新音节的读音,并提供多种活动,练习语音以及与语音相关的内容。
(三)“试一试”模块
以任务为中心,学习者需要完成多项口语和听力活动才能解决任务。学习者需要使用的语句都是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课件提供示范读音,并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实现用户和计算机的交流。
(四)“玩一玩”模块
包含两个教学游戏。有的游戏练习的是单项技能,比如声调辨别和汉字书写;有的游戏练习的是综合技能,可以是语言方面的,也可以是内容方面的。
三、
“乘风汉语”的设计理念
中方项目组在开发“乘风汉语”的过程中,指导思想一直非常明确,那就是:
“乘风汉语”要能够吸引美国学生,让他们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感兴趣,愿意学习并且能够坚持学下去。如果我们把最终的课件看成一个产品,该产品至少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脚本,二是制作。上述指
导思想也必须贯彻到脚本和制作的所有环节中。制作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人物形象、界面、配音等。脚本方面,主要是跟语言直接有关的问题,需要考虑课文、词语、语法、文化等内容。在“乘风汉语”的开发过程中,脚本人员和制作人员共同到国家汉办所在地上班,充分沟通交流,课件开发就是在这种良好的互动中完成的。这一部分主要从语言的角度,介绍“乘风汉语”在针对性、趣味性、科学性方面所做的努力。更详细的介绍和讨论请参看《信息时代的对外汉语教学———〈乘风汉语〉研究》(刘颂浩2005b)。
3
5
(一)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增强课件的针对性
  课件的使用对象是12~18岁的美国中学生,母语是英语,课件设计的方方面面都要围绕教学对象的这一特点。了解学习者的特点,是增强课件针对性的第一步,项目组在这方面的工作包括:
1.认真分析美国《全美中小学中文学习目标》,结合中国有关教学大纲,设计出专供“乘风汉语”使用的内容大纲。(马箭飞2003)2.认真分析在美国比较流行的中学中文教材,从网络语言教学的角度观察这些教材的优缺点,并写出分析报告。(卢伟2003)3.与美方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听取美国教
育部和美方项目组专家的意见;经常与美方“小行星”制作公司召开视频会议,讨论项目开发问题;新的设计方案都会送给“小行星”,听取他们的意见。
4.2003年7月、11月以及2004年5月,中方项目组先后三次赴美,组织美国中学生观看课件,直接听取用户的意见。
5.课文脚本是“乘风汉语”的重中之重,为此,中方项目组特别聘请了专家对脚本进行审阅,其中包括具有中学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教师。每一集的脚本都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多次修改。
6.从2003年10月到2004年10月,“乘风汉语”课件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进行过几十次演示,收集到了许多观众的意见。这些观众中,不少人对美国和美国汉语教学有深入的了解。
由于有了以上诸多方面的努力,
“乘风汉语”在针对性方面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这里以语言注释为例进行简单的说明。
语言注释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选择、解释撰写、练习设计。考虑到学习者是来自美国的中学生,因此,语言注释方面注意了两个
原则:首先是汉英对比的原则。如果某项目与英语比较,没有独特之处,就不列为注释项目,如汉语
教材传统上一般要讲解的兼语句。相反,如果某项目与英语相比,有汉语自己的特点,则列为语言注释项目,如副词“也”。“也”与英语t o o、al so虽然几乎可以完全对译,但是,在用法上两者却有不同:
“也”应该放在句中动词之前,主语之后。因此,虽然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中未将“也”单独列为一个语法点,我们却将它列为一个讲解项目。换句话说,汉语语法项目自身的系统性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
语言注释方面的第二个原则是简洁亲切。在解释语言项目时,力求避免语法术语,以一种面对面交流式的亲切口吻,简洁利落地指出语言项目的要点。要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该项目不同于英语的形式上、结构上的特点,一是该项目的功能。如第17集中对“怎么样”的解释:Y o u c a n u s e t h i s ex p re s-s i o n t o a sk h o w abo u t so m e t hi n g.I t s ho ul d b e p u t a f te r t h e s u b j e c t w i t ho u t是i n se r t ed i n b e t w e e n t h e m.
(二)采取多种措施,增强课件的趣味性
中方项目组的成员充分认识到,
“乘风汉语”能不能成功,首先要看能不能吸引住学生(张国庆2005)。因此,我们自始至终都把趣味性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采取多种措施,力争使“乘风汉语”新颖生动、趣味性强,一开始就能够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具体的努力,可以分成三个方面:增加材料的趣味性,增强学习者的成就感,增加文化知识的含量。
1.增加材料的趣味性。这里的“材料”主要指语言材料,特别是课文。趣味性的问题一向都是见仁见智,难有定论。我们认为:一篇以语言教学为目的的课文,不大可能从头到尾一直妙趣横生;语言教学课文的趣味
4 5
性,更多的是体现在其中的“趣味点”上。在写作课文脚本时,我们常常自问,趣味点在哪里?根据现有的脚本,
“乘风汉语”课文中的趣味点包括这样几类:
1)独特的文化现象。比如第二集中的长城、熊猫、姚明、孔子等文化现象。
2)新鲜的场景。“乘风汉语”每一集一般都有4~5个不同的场景。有的时候,课文故事发生的场景比较单一,就采用“画中画”(比如谈到颐和园时,出现颐和园的插图)和“景中景”(比如学习者在自己房间的电脑上看黄山的照片)的方法,突破空间的局限,增加场景的变化。
3)熟悉的内容和生活。前面课文中出现的内容,如果能够巧妙地在后边重现并辅以相关的画面,就会使学习者感到熟悉亲切。比如第三集中马老师介绍陆大伟和罗斯认识时,两人不约而同地回忆起第一次见面(第一集中的内容)的情景。此外,有些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紧密相连,表面上看没有什么,
实际上学习者看完之后,都会心有灵犀。比如第四集:
  韩江和陆大伟正在用电脑,屏幕上是一幅黄山的风景照,旁边有两个大字“黄山”。
《汉英字典》某一页,字头为“黄”,画面呈现汉语拼音及英文解释。韩 江:大伟,这是什么字?你知道吗?
陆大伟:我知道,这是“山”。
韩 江:
(指着“黄”字)这个呢?
陆大伟:这个我不知道。(拿起一本字典,开始翻看)啊,是“黄”字。
  “黄”和“山”两个字,笔画相差很多,难易程度差别也较大,学习者看到这个地方时,往往忍不住发笑。因为知道容易的字但不知道难字的情况是他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课文的内容巧妙地契合了这种生活。
  4)生动的情节。比如:
  陆大伟来到楼下。
刘洋把画打开,是四大美女图。陆大伟:刘洋,你的东西呢?
刘 洋:
(指指手上卷着的一幅画)这不是吗?
(把画交给大伟)打开看看吧。
陆大伟:刘洋,这四个人是谁?
刘 洋:这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陆大伟:真漂亮,一个比一个漂亮。但是,这个怎么会太重呢?
刘 洋:还有这个呢,你看!
  刘洋打开书包,里边是一条小狗。陆大伟:哇,是一条小狗,真可爱!
刘建波:大伟,辛苦你了。东西很重吧?
陆大伟:不重不重,四大美女都很苗条。
刘建波:
(大惑不解地)四大美女?哪儿来的
四大美女?
  陆大伟把美女图展开给刘建波看。陆大伟:刘叔叔,您看!
好听的笔名
刘建波:
(恍然大悟)你们这两个孩子,真会开
玩笑!
5
5
  刘洋故意打电话说自己的东西太重,让陆大伟下楼帮她拿;大伟在明白刘洋的用意之后,没有把这一点捅破,而是顺势继续幽默下去,造成了很好的效果。
5)有趣的对话。这是语言课文中最应该重视的一点,但也是难度很大的一点。我们的体会是,句式的对称和排比既能达到重现语言的目的,也可以使课文显得活泼幽默。比如:
  三人回到陆大伟、韩江的房间。在购物袋里吃的东西。
深圳外贸服装批发
  传来三人的笑声。韩 江:我要吃薯片。哎,薯片呢,薯片在哪儿?
陆大伟:我要喝可乐。(突然想起来忘了买吃的)哎,可乐呢,可乐在哪儿?
王子欣:我要吃冰淇淋。(也想起来忘买吃的了)哎,冰淇淋呢,冰淇淋在哪儿?王子欣:
离别的诗词
陆大伟:
韩 江:
-(大笑)在商店里!
  2.增强学习者的成就感。“乘风汉语”在这方面主要的努力是降低课件的难度。课件的设计思想是“听说为主,兼顾读写”,这个原则的确定,也是考虑到了许多美国学生写汉字方面存在的巨大问题。因此,“乘风汉语”中,每一集出现的生词并不要求学习者都会写,而是从中挑选出最能体现该集功能的
汉字,组成一句话,要求学习者掌握其书写。比如,第四集是“我家有四口人”,第七集是“我要去买东西”。
在语言点的选择上,
“乘风汉语”希望体现的是“多中择一”和“延迟出现”的原则(刘颂浩2005a),目的是通过简化规则的方式达到容易学习、增加成就感的目的。
多中择一。表达同一个意义,有多种语言形式,我们的原则是“多中择一,从一而终”。举一个例子,N i c e t o m e e t yo u这句英文,汉语有多种表达方式。《奥运汉语100句》第3课中,就给出了“见到你很高兴”、
“认识你很高兴”、“很高兴认识你”三种。但在“乘风汉语”中,只选用了“很高兴认识你”一种,而且在需要重复的情况下只使用这一种。
延迟出现。表达相关但有对立意义的语言形式(比如“你”和“您”),学习者需要全部掌握。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原则是:先学习其中一个,尽量延迟另一个出现的时间。不少情况下,这也就意味着,在最开始的阶段,教给学生的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M y n a m e i s...对应于汉语的“我是……”(不同时出现“我叫……),H o w ar e yo u对应于汉语的“你好”(不同时出现“您好”),k n o w对应于汉语的“知道”(不同时出现“认识”)等等。在第一种形式基本掌握之后,再出现另一种形式。
降低难度的思想还体现在练习设计上。“乘风汉语”的练习主要分为两种:交际性练习(“试一试”模块和“练一练”模块中的“理解”、
“表达”两部分)和技能性练习(“练一练”模块中的“汉字”和“语音”两部分)。设计练习时,我们首先区分核心目标和扩展目标。核心目标是学习者能在口语中进行表达的内容,就是说在“试一试”模块中需要用到的内容。比如,第三集的功能是询问家庭人口和相关信息,所以“你家有几口人?/我家有四
6 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