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2018年25期总第413期
ENGLISH ON CAMPUS迅雷升级
网络流行语中新兴中英混合词研究
文/吴致君
站在烈士墓前【摘要】网络流行语传播速度快、普及度高、应用性强,大多网络流行语有时也会被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此前,中英混合现象多出现于句法结构中汉语句式与英语词汇的混用,如:“Boss今天的schedule已经满了,你有appointment 吗?”。而近期,一种新的中英混合构词现象,如“人见人eye”(人见人爱)、“谈cellphone生”(谈笑风生)、“无可phone告”(无可奉告)等,首次将汉语词语的某些成分根据发音转换为英语,出现于网络用语中。本文主要从网络流行语中新兴中英混合词的起源、结构和特殊语义作用方面进行研究,并从社会认知角度对该构词方法的能产性和社会普及度进行探讨和分析。所有语料均来源于网络。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网络流行语;中英混合词;新兴构词
【作者简介】吴致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耳曼语言文学系。
一、中英混合构词的起源
此前,一条内容为:“学到一个新词:无fuck说。(笔者注:无话可说)”的微博受到广泛关注和转发。值得关注的是,多数人在转发过程中也会创造出类似的中英混合词,如“fun fun之交”(泛泛之交)、“cheer不舍”(锲而不舍)、“半tour废”(半途而废)、“皮蛋solo粥”(皮蛋瘦肉粥)等新词,而这些词汇的创造大多并不仅仅是依据构成新词的英语部分与原词发音的相似性,而同时,新词中的英语部分拥有与原词相符或相关的语义,甚至通过此种改变拥有了一种在语义上如语气、程度、方式上的加成。
笔者认为,这是现代汉语构词中,第一次将汉语转化为英语的构词方法。在我们已经借用英语的单词中,多是将英语音译为汉语,如西方引进的概念:咖啡(coffee)、巧克力(chocolate);现代流行语中的派对(party)、粉丝(fans)等,不胜枚举,而将汉语根据谐音转换为英语,并不多见。
此外,在音译时,也很少有语义相关的构词。大连方言中常用“血”作形容词或程度副词,意为“很、非常”,如“这个面包血好吃”(这个面包很好吃),其来源于对殖民地时期英国人常用副词“bloody”,属于意译范畴,继承了原词的语义作用。而新兴中英混合词中,将汉语转化为英语,发音和语义都实现了继承,下文中我们将会分类讨论。
工厂社会实践报告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二、新兴中英混合词的结构
1.新兴中英混合词多出现于汉语的四字词语和成语,英语部分在四字词语和四字成语中替换一至两个汉字,替换两个以上汉字属及特殊现象;
2.一个四字词语或成语混合词中至多出现两个英文单词,且两个单词均为单音节词;
3.单音节英文单词可替换一个汉字;
4.单音节英文单词可替换两个汉字,但必须是闭音节、或重读音节有两个辅音:book思议(不可思议)、cheese妙想(奇思妙想)、心如dog(心如刀割);但也有特例,如cheer不舍(锲而不舍)和半tour而废(半途而废)中,“而”字本身就是元音音节,与英语[ə]或[r]发音相似;
5.双音节英文单词一般替换两个汉字。
dnf强化技巧三、新兴中英混合词的语义和语用探讨
根据新中英混合词的起源、结构和语义变化,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纯谐音转换词、语义加成词。
1.纯谐音转换词。该类构词中,新获得的中英混合词与原词语义相同,英文部分与所替换的中文汉字间只有谐音,没有相关语义。
此类词汇在发音中可能通过英汉转化获得强化,如发音变得更加紧绷从而强化语气,但纯谐音转换词的能产性很高,但个体词汇在传播过程中因其语义没有变化,不能代替或加强原词,在应用方面有很大限制。
2.语义加成词。语义加成词是指在新构成的中英混合词中,英文部分不仅发音与原词替换掉的部分相似,其语义也在新词中获得了语义继承,使原词获得了语义上的变化和加成。
首先,新词中的英文部分与原词中所替换的的汉语部分语义不相关,新词在语义上有新的成分加诸于原词中,可以当作方式状语或定语来理解。
同时,也有新词中的英文部分与原词语义相关,此种情况有很强的随机性,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相似性,使人印象深刻。
四、总结
混合语的出现反映出中国人对异族的文化观念的转变。网络用语中新兴中英混合词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网络应用人、乃至整个社会语言体在英语学习、语感建立和语言使用上的变化和提升。这是因
为我国英语学习的大环境为作为网络使用主体的青年一代打下了一定基础,频繁的国际交往是国内中英混合语日益流行的基础和推动力,反过来个体对英语的探索和领悟也会在网络环境中影响其他人、激发大众的创造灵感,由此在语言方向上共同形成中英混合的网络语社会环境。
但中英混合词的应用也有一定的语言体限制,不同于英文向中文的音译,中英混合词的输出对象依然是中文使用者。所以,中英混合语码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现象,两种语言可以相互融合或相互改造,但却不会相互完全替代。
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结果并不是作为环境不相关的事件出现的,相反,大多数的结果随行动产生,因此,个体如何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结果。网民在现实环境中或网络空间中得到的预期结果越好,他们使用该类词汇的频率就越高。参考文献:
[1]andura A.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六年级演讲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