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造福人类的发明
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造福人类的发
10月5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三位科学家都是药物发明人,他们发明的药物都是寄生虫病的,且早已在世界上广泛应用。那么,他们发现的药物到底治了哪些病呢?对人类的贡献有多大呢?
疟疾与青蒿素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疟疾
固特异安乘
疟疾是伴随人类最早的疾病,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古罗马作家的作品中,就已经写到疟疾这种周期性的疾病。法国军医师和寄生虫学家夏尔·路易斯·阿方索·拉韦朗1880年从疟疾病人的体内到了疟疾的病原生物疟原虫,因此,他获得190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英国微生物学家罗纳德·罗斯证实了疟蚊是疟原虫的终宿主。1902年,诺贝尔奖评委会将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罗纳德·罗斯。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中国俗称“打摆子”,
典型症状是发烧、乏力、头痛、口唇发绀、脾肿大、急性贫血等。这是一种由蚊子叮咬人体传播的寄生虫病,而这种寄生虫就是疟原虫。疟原虫是单细胞动物,比细菌还小,寄生于8微米大小的红细胞之中并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急性贫血等病症。
青蒿素的发现
早期用于疟疾的药物是奎宁和氯喹,但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疟原虫已经对奎宁和氯喹产生了抗药性,效果下降。
黄道吉日11月份查询1967年,在中国国家人的亲自指示下,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旨在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屠呦呦所在的团队于1969年参加“523项目”。
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实验中发现,用低沸点溶剂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对防治疟疾具有良好的效果。1977年,她首次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发表于《科学通报》上,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
2004年5月,世界卫生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疟疾的首选药物,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2015年9月17日,根据世界卫生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布的一份联合报告,自20
七年级数学试卷
00年以来,疟疾死亡率骤降了60%,即拯救了620万人的生命,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
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与
阿维菌素
河盲症(盘尾丝虫病)
河盲症也称盘尾丝虫病,该病是由受到感染的黑蝇(蚋)反复叮咬人而传给人类,属于眼病和皮肤病。由于传播疾病的黑蝇在水流湍急的河流中繁殖,故称为河盲症。该病由在人体内皮下组织中移动的微丝蚴引起,人体会表现出激烈的炎症反应,尤其是微丝蚴死亡时,被感染者可能出现奇痒和各种皮肤病变。有些被感染者出现眼睛病变,最终发展为视力受损,直至永久失明。河盲症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可预防性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99%以上的被感染者生活在31个非洲国家,拉丁美洲和也门也有小块流行区。
淋巴丝虫病
俗称象皮病,是一种热带疾病。丝虫寄生虫通过蚊子传染给人体。疾病感染通常发生在童年期,会对淋巴系统造成隐形损害。感染者成年期会出现疼痛、严重畸形、淋巴水肿和阴囊肿胀等,甚至永久性残疾。目前,73个国家的逾14亿人受到丝虫病的威胁。
淋巴丝虫病的发病是因感染丝虫目线虫(圆形)引起。丝虫类型主要有三种:班氏丝虫(占90%的丝虫感染)、马来丝虫(导致其余大部分病例)、帝汶丝虫(也引起疾病)。丝虫成虫寄生在患者淋巴系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
最强大脑黑幕丝虫平均可存活6~8年,在此期间,它们产生大量的微丝
蚴(丝虫小幼虫),微丝蚴会进入血液循环。蚊虫在叮咬受到感染的宿主时因吞入血液而受到微丝蚴感染。微丝蚴在蚊虫体内长成感染性幼虫。当受到感染的蚊虫叮咬人体时,成熟的寄生虫幼虫就会沉积在人体皮肤表面,由此侵入人体。随后幼虫迁移到淋巴管,并发育为成虫,从而使传播周期得以延续。超市工作总结
传播淋巴丝虫病的蚊子有不同的种类,如普遍分布在城市和半城市地区的库蚊,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的按蚊和主要存在于太平洋岛屿的伊蚊。
阿维菌素的发现
日本微生物学家大村智专注于研究链霉菌,这一菌生活在土壤中,能够产生很多活性化合物。他从土壤中成功分离出新菌株并将其移植到实验室中,再选出其中最具活性的50株作为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来源,这些菌株中的一个,后来被证明是阿维菌素的来源。
威廉·坎贝尔出生在爱尔兰,现在美国任教,他是寄生虫领域的生物学家。坎贝尔从大村智手中收购了大批链霉菌菌株以探求其功效,并证明其中一个菌株对杀灭牲畜寄生虫非常有效。这种活性物质提纯后命名为阿维菌素,此后又改进为伊维菌素。
伊维菌素最初作为兽药,但后来发现它能够人类的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由此在非洲、拉美地区广泛分发使用,有效抗击了线虫类寄生虫引发的疾病。
外科手术摘除结节是伊维菌素发明前河盲症主要的方
300字美文法。伊维菌素可杀死盘尾丝虫的幼虫,但不能杀死成虫。因此,需要每年一次或每年两次进行,以防止疾病的死灰复燃。制造该的默克公司于1987年同意捐赠,免费提供给盘尾丝虫病流行的国家。这使得所有符合条件的社区成员每年可接受。
据世界组织的预测,伊维菌素的应用有希望使河盲症在2020年前后从地球上绝迹,可以说是继牛痘灭绝天花之后,人类医药史上的又一个伟大成就。
在应对淋巴丝虫方面,阿维菌素也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其遏制了感染传播,就能使淋巴丝虫病得到预防。大规模淋巴丝虫病应每年对整个危险人施行双药单剂给药:阿苯达唑(400毫克)配以伊维菌素(150~200微克每公斤体重),或枸橼酸乙胺嗪(6毫克每公斤体重)。
世界组织于2000年发起了全球消除淋巴丝虫病计划。最近的研究数据表明,自实行全球消除淋巴丝虫病计划以来,高危人的淋巴丝虫病传播已下降了43%。2000~2007年期间,按保守估计,该规划的总体经济利益是240亿美元。
伊维菌素目前被运用于全球线虫类寄生虫病的,尤其是在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其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也不可估量。这一研究成果使得相关疾病濒临消灭,是人类医学史上的又一大壮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