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情美文欣赏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7年物理学奖得主,是中国(后加入美国籍)的两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奖理由是他们发现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定律,从而导致有关基本粒子研究的重大转变。
杨振宁Chen-Ning Yang,1922—),出生在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原清华大学(后转入西南联大)教授。由于家学渊源,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抗战时期,他在昆明的西南联大获得理科学士学位,本科论文导师为北京大学吴大猷教授1944年在清华大学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导师是王竹溪教授。1945年,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后长期在美国普林斯顿高学术研究所工作。1964年加入美国籍。1966年起,购物网站大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主持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工作。1971年回国访问,此后曾多次回国,为中国科技发展献计献策,为中美科技交流牵线搭桥。2003年底,杨振宁回中国定居,居住于清华园的“大师邸”。2015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满足了他父亲久违的心愿。2017年,扬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近代理论物理学许多领域的发展,都与杨振宁的名字分不开。1949年,杨振宁与世界著名的
物理学家费米一起,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结构模式,即费米-杨模型。1954年,杨振宁与米尔斯合作,提出蹈字组词语规范场理论,确立了他作为20世纪后半叶物理学奠基人的地位;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这一重大成果冲破了当时物理学界的传统观念,促进了基本粒子理论的发展,被科学家们称之为“科学史上的转折点”。杨振宁自始至终认为,青少年时期在国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自己事业取得成就至关重要。
运动会加油稿100字最新
然而,了解现代物理学的人都知道一点,尽管宇称不守恒定律为杨振宁赢得了诺贝尔奖,但这并不是他的最高成就,他最大的贡献是杨-米尔斯理论,这是现代规范场论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是背景更加宏大的台湾旅游简介理论与爱因斯坦类似,杨振宁没有因为自己的主要贡献而被授予诺贝尔奖,不是因为这个贡献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对这个新理论缺乏了解,没有认识到它的真正价值。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这个理论的深邃与庞大。关于杨-米尔斯理论,暂且不在这里讨论,留待其他篇幅另行阐述。
除了科学成就被人称道外,杨振宁的个人生活也被人们津津乐道。1950年,杨振宁与杜致礼(国民党将领杜聿明之女)在美国结婚,育有两子一女。2003年杜致礼去世。2004年,82岁的扬振宁与时年28岁的翁帆结婚,至今已共同生活17年,打消了很多人先前的置疑。
李政道(Tsung-Dao Lee,1926—),出生于上海。1943年,在江西联合中学毕业。他上高三时,曾因学校师资紧张,走上讲台给高一的学生讲物理课。1943年,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1944年,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学。1946年,经吴大猷教授推荐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1950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助理研究员,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1950年—1951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1951年—1953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1953年—1960年转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1956年不满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他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1956年,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年仅31岁,是历史上第二年轻的获奖者(最年轻的获奖者是1915年的小布拉格)。1960年—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1年,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暮光女向女友求婚。1962年入美国籍。1963年—196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4年—198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1986年,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