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健康科普项目标书
项目名称
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项目
项目联系人
项目起止年月
年  月至    年  月
一、立项根据和目的
1立项依据
19世纪,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人口结构的转型,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社会逐渐呈现,法国是世界第一个老年型国家,相继瑞典等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20世纪后,欧美发达国家加速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进入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老年人口总人数迅速攀升。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将达20%,2050年将达到25.5%。上海是中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老龄化程度最严重。静安区率先成为老年型地区,是上海市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行政区。截至2011年底,静安区老年人(60岁及以上,84528人)占总人口(301810人)的28.01%,老年人口密度大,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高龄老人比例大,独居、空巢老人比例高,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可忽视。
国内外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认知效能较差。许多老年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出现失落感、孤独感、恐惧感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并引起各种疾病,影响健康及寿命。抑郁症、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较高。抑郁是导致老年人自杀的一个明显、高危、独立的因素,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损害严重。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具有心理障碍的老年人中有约10%的致残率,导致医护资源的巨耗。
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会使老年人获得最佳的心理状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延缓衰老和促进健康。可见,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对老龄化社会的意义重大,也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领域的核心。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的美国,主要是指在社区服务工作中,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原则保持和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即通过讲究心理卫生,培养人们的健康心理,从而达到预防心身疾病的目的。具有以下特点:以整体社区为对象;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提供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一定心理专业水平的个体为工作者。
20世纪80年代,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兴起于西方各国并蓬勃发展。经过长期努力,国外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基本由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社区动员,而且目标明确、服务途径和服务内容多样、队伍建设完整,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措施。服务者与接受服务者的满意度高,效果显著,各类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显著下降,不良情绪明显减少,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积极促进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开始起步。进入21 世纪,老年人开始成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主体,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服务理念和成功经验,我国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也日渐成熟,普遍化程度不断提高,服务内容和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2目的与意义
汽车踏板通过本项目为静安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增强老年人的预防观念,加深其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技能,实现健康积极的老龄化;促进社区老年人整体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患的发生,保障身心健康发展,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增加社区服务内涵和水平;促进国际静安、和谐家园的构建。
二、项目主要内容、目标、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
(注:对以科普读物、音像制品,如涉及知识产权,请说明知识产权归属,可附页)
3 对象与范围
3.1 服务对象
社区老年人,年龄60岁及以上,自愿参加、知情同意;独居、空巢、贫困、伤残、卧床等老年人为重点服务人。
3.2 服务范围
老年人的消极心理(失落感、孤独感等);心理危机(年老体衰多病、儿女不孝(家庭问题)、丧偶、离退休适应问题、经济窘迫、再婚等);心理疾患(抑郁症、焦虑症、老年痴呆、老年精神病等)等。
4 主要内容
4.1成立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小组
由区精卫中心、社区的精神专(兼)职医生、心理咨询师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组成。在项目开展前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包括项目开展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实施方案等。使小组工作成员详细了解项目整体,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的宣传
开展项目工作之前,在社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印发宣传资料,针对老年人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咨询,提高老年人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加大其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内涵和意义的了解,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以上服务。
4.3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阴阳师酒吞童子
设计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表,在项目开始之前,对纳入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调查,了解其主要的心理健康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4.4 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以“乐龄家园”为平台,共同协作,由心理健康服务小组向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服务。具体内容如下:可以艺考的学校有哪些
4.4.1 设立心理健康服务室
在社区设立心理健康服务室,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技术支持,经过培训的社区心理健康辅导师提供日常心理咨询服务。
4.4.2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为参加心理健康服务的老年人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一般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测评记录。
4.4.3 心理咨询服务
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或经过培训的心理辅导师帮助社区老年人解决心理问题或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
4.4.3.1 团体心理咨询,多人参与的咨询形式。增强老年人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团体心理咨询2-3次/月。
麻辣烫的配料4.4.3.1.1 心理剧
通过扮演某一角,患者可以体会角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改变自己以前的行为习惯。在心理剧中,患者可以扮演自己家中的一位成员、一个老相识、一个陌生人或者专家。剧情可以是一般的内容(离婚、母子冲突、家庭纠纷等),也可以是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近似的内容。在舞台上,患者所扮演的角,其思想感情与平日的自己不同,他可以体验角内心的酸甜苦辣,可以成为患者理想或幻觉的化身。从而使患者的感情得以发泄从而达到心理效果。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问题设计剧情,以促进情感发泄,去除消极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4.4.3.1.2 家庭游戏疗法
游戏与家庭相结合的方法。指包括家庭所有成员在内 (成人和儿童)的一种通过游戏的活动形式达成家庭问题、促进成员之间沟通与交流、提高家庭活力和机能的一种方法,如家庭木偶采访。针对老年人当前面临的主要家庭问题(再婚问题、赡养问题、尊严问题、代际和谐问题、遗产问题等)可以运用家庭游戏疗法得以解决。从而使老年人自身的消极心理状态得到缓解,同时也减轻了子女等其他家庭成员的心理负担。
4.4.3.1.3 心理健康沙龙
一种形式自由活泼、参与性强的主题讨论会。根据老年人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确定一系列的主题,鼓励和激发老年人就相关主题进行自由发言和讨论,从而达到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的目的。
4.4.3.1.4 团体互动活动
根据老年人的特殊性开展相应的团体互动活动,通过自我探索、价值观探索、相互支持及活动后交流分享各部分的具体活动来改善自身心理和行为。
4.4.3.2 个体心理咨询,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形式。对具有严重躯体疾病、伤残、卧床等重点老年人或者对有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主动咨询服务。
4.4.3.2.1 面对面心理咨询,由心理咨询师为老年人提供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并进行心理疏导,解除老年人的心理困惑。
4.4.3.2.2 电话心理咨询,在心理健康服务室设立心理健康,有专业心理医生对有心理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帮助。
4.4.3.2.3 书信心理咨询,在区精神卫生中心和街道设立专门的心理信箱,同时开通网络心理信箱。使有心理需求的老年人可以通过书信或邮件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困惑,由专业人员回复。
4.4.4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老年人消极心理的调适、积极心理的维护与促进等心理健康知识,主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求调查结果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辅导。以多媒体、录音、录像等多种方式进行。
4.4.5 放松训练
通过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心情放松法等使老年人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增强适应能力,调整因过度紧张而造成的生理心理功能失调,起到预防及心理疾患的作用。
4.4.6 心理危机干预
短程帮助的过程。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老年人予以关怀和帮助,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帮助其学会应对技巧,使心理平衡恢复,甚至超过危机前的功能水平。对于老年人的焦虑、紧张、自责,可以采用放松疗法、镇静或抗抑郁药物、休息和娱乐、行为的脱敏以及安慰保证技术。
4.4.7 心理健康组织论坛
不定期召开老年人心理健康组织论坛,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评估项目执行的成效,通过论坛促进服务项目的关注、支持和理解程度,同时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提供交流的平台。
4.4.8 心理
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及心身疾病等患者进行或者转介。主要采用精神分析法、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音乐)、认知疗法(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方法。
4.4.9 社会支持
社区建立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创造良好条件,提高老年人的认知结构,增强对心理环境的感知。活动中心添置心理宣泄、放松训练、沙盘游戏、音乐椅等设备,分设心理宣泄室、心理训练室、心理娱乐室、心理图书室等。
平时社区居委会起主体作用,通过出板报、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心理电影、举办心理健康为主题的联欢会或老年人活动队,通过活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融洽的体心理氛围,营造良好的社区心理环境,引导老年人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4.5 心理健康测试
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情感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指数和睡眠质量量表在项目开展前后及项目开展过程中分别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测试。
4.6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效果评估
心理健康服务一年后,对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前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评价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效果。
4.7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满意度调查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老年人进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项目满意度的调查。了解实施过程中服务质量的变化,并分析满意度相关的影响因素。
5预期成果
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获得相关数据资料;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满意度,减少心理疾患的发生;初步探寻适合静安区的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6考核指标
6.1项目过程考核:
项目完成情况:项目是否按计划目标进行。
根据心理健康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情感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指数和睡眠质量量表),综合评价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心理健康知识需求调查表,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及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活动的内容、时间和形式;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定期随访:连续评估服务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
6.2项目结果考核指标:
心理健康服务满意度得分
得分=∑(每例满意度调查得分)/参评人数
心理健康服务满意度改善程度
改善程度=(干预后平均分-干预前平均分)/干预前平均分X100%
心理健康状况平均分
平均分=∑(每例量表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参评人数
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程度
改善程度=(干预后平均分干预前平均分)/干预前平均分X100%
项目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的比较
三、项目实施步骤和进度计划
实施步骤
 
一吻便颠倒众生是什么歌
 
 
如何做蛋包饭
 
 
 
 
 
 
 
 
 评估及满意度调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