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阻碍创新思维的基本因素
第一节阻碍创新思维的客观因素
创新需要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我们生活在一种传统的僵化
的社会环境中,头脑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守旧观念,这都严重压抑着创新。
1、守旧观念
守旧观念压抑着创新,而传统守旧观念来自于传统社会。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农业为主,手工操作为主,信息闭塞,缺乏交流,社会主体是一元的而非多元的,所以极少发生横向之间的竞争,人们习惯
于按照老规矩办事。
在这种传统社会下,创新思维只属于极少数天才伟人的特权,而广大民众
则不需要创新思维,只需要去理解和执行就可以了。并且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2、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体制扼杀创新。
传统教育注重书本知识,轻视甚至反对学生提出与之不同的观点或想法,
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
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扼杀创新。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听话,在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中,带有强烈的
家长意识,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时不听孩子申辩,不容许孩子顶嘴,大人说话不
许孩子插嘴,这就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创新。
第二节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观因素
由于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对现有思维方式的超越,因此这就决定了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要因素必然地来
自于被超越者——思维方式本身。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一是固定观念,二是思维定势,三是自我思维,四是思维障碍。
1、固定观念
1升柴油等于多少公斤观念是内化于人脑潜意识中的观点和认识。
人们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反复地运用某种观点、某种认识去思考、评价问题,经过多次重复,久而久之,这些观点和认识被积淀到大脑深层意识之中
而达到“无意识”、“下意识”状态,这就形成了固定观念。
劳动节手抄报的文字内容由于观念是人的思维长期积淀的结果,所以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固性和不易更改性。
2、、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就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存在于头脑当中的认知框架.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头脑中随时会遇到各种信息,各种事物和问题,而人们在筛选信息、分析问题、作出决策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沿着过去所熟悉的
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而不愿意另辟新路,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
有一句经典的语言说:
思维一旦进入死角,其智力就在常人之下。
(1)辨证看待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对于解决经验范围以内的一般性的、常规性的问题是有积极作用的。它可以使人们熟练地运用以往的经验,驾轻就熟,简洁、快速地处理问题,从而具有很高的效率。
思维定势的弊端在于,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需要一定创新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观念、新点子的构想,同时也阻止头脑对新知识的吸收。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所说:
“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2)思维定势主要表现
思维定势主要表现为:
经验思维;从众思维;权威思维;书本思维等。
A、经验思维定势
如某些流传已久的观念、行为和处事经验等,构成了人的经验思维枷锁。
经验思维定势与一个人所继承的社会文化传统和个人的独特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
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大的惯性,而且很难改变。
思维定势(经验思维)的好处在于,我们用来处理日常事物和一般问题时,能够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使问题得到较快的解决。
但是,经验思维定势的弊端在于,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需要开拓创新时,它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观念、新点子的构想,阻碍头脑对新知识的吸收。“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有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马戏团的人在训练大象时,一般都是从小开始训练,为了防止象的逃跑,最初用结实的绳子,甚至钢索,把它们拴在结实的柱子上,小象一次又一次的企图挣脱绳索对它的约束,然而一次又一次失败,经过无数的尝试后,便不再进行这种努力,马戏团的人用一根很细的绳子,就可以控制住象的自由。为什么呢?象已经适应了这种约束,不想再改变了。
把跳蚤放在广口瓶中,用透明的盖子盖上。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地撞到盖子。当你注视它们跳起并撞盖子的时候,你会注意到一些有趣的事情。跳蚤会继续跳,但是不再跳到足以撞到盖子的高度。然后你拿掉盖子,虽然跳蚤继续再跳,但不会跳到广口瓶以外。为什么呢?跳蚤已经调节了自己跳的高度,不想再改变自己了。人的思维往往也是这样。
经验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束缚了思维的广度。
首先,经验具有时空狭隘性。其次,经验具有主体狭隘性。第三,个人的
经验在内容上仅仅抓住了常见的东西,而忽略了少见的、偶然的东西。
B、从众思维定势
"从众"就是服从众人,顺从大伙儿,随大流。
从众思维定势与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道德有关,所谓“个人服从体,局部服从全局,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从众思维的好处在于它使人有一种归宿感和安全感,是一种比较保险的处
世态度。
但是,它使人习惯于以众人的是非为是非,这样久而久之,就必然使人缺
houhui乏独立性,妨碍创新思维。
从某种角度来说,从众行为是必要的。社会生活需要相互合作,如果没有
一致的行为,社会组织将崩溃。况且,在特定的情况下,当你茫然不知所措
时,仿效他人的行为和见解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然而,从众行为却牺牲了我们的个性,妨碍了我们产生新的创见,压抑了
个人的独创精神。特别是当这种一致性要求达到相当的程度时必然对人的实践
行为、情感态度乃至思想和价值观产生影响。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从众行
为和附和态度不利于创造性思维,而独立思考的个性确有助于发展创造力。从
众思维定势形成的原因
(1)来自于体的压力。人类是一种居性的动物,为了维持体的稳定性,就必然要求体内的个体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性。然而实际情况是,个人
与个人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也不能长久一致。一旦体发生了不一致,那怎
么办呢?在维持体不破裂的前提下,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整个体服从某
自然堂护肤品一权威,与权威保持一致;二是体中的少数服从多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
97秘籍于是,思维领域中的“从众障碍”便逐渐形成了。
(2)来自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传统彩越强烈,其中个人思维的从众枷锁也越稳固。
C、xx思维定势
是外界xx对思维的一种制约。
xx思维定势的形成:
一是儿童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权威;二是来自于专业权威和思想权威、政治权威等。国庆 放假
权威思维定势在日常思维中有积极意义,它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拿来就用,且行之有效。但是,
权威思维定势显然束缚人的创新思维,特别在需要推陈出新的时候,人的思维往往难以突破旧的权威的束缚,总是被权威牵着鼻子走,使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D、书本思维定势
书本对人类所起的积极作用
书本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是千百年人类经验和体悟的结晶。应该说,书本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有了书本,前一代人能够很方便地把自己的观念、知识和价值体系传递给下一代人。使得下一代人能够从一开始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不必每件事情都从零开始。
假设一下,某一只野狼,掌握了它的前辈们对付猎人的所有手段,那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书本知识的缺陷
由于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一般性的东西,表示的是理想化状态,与客观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处理问题时,如果忽视这种差距,不视实际情况,不加思考地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为纲,那么书本知识在为我们带来无穷好处的同时,也会招来一些麻烦。
其根本原因在于:
书本知识与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二者并不完全吻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