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
           
08
|
好看的吸血鬼电影5
姓名:******   
学号:************教师节贺卡上的祝福语(新疆师范大学)
1. 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主要代表人物及生平介绍、创作特征和主要作品。
在欧洲音乐发展史中,从巴洛克时期结束到19世纪20年代这一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追求的是一种基于理性基础之上的对称美,偏向于用音乐来表现重大社会题材以及新兴市民阶层风貌。在古典主义时期,乐器已经完全独立,成为音乐艺术中的一个独立分支,音乐进入了从复调织体向主调织体转变的过程,对器乐彩的变化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海顿: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早期代表,被誉为“交响乐之父”,代表作品有《伦敦交响乐》(共12部)、《第94(惊愕)交响曲》、《创世纪》、《四季》以及《皇帝四重奏》。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 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把各部的主题彼此想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
莫扎特:1756—1791,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拍杰出代表,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主要代表作有《安魂曲》、《费加罗的婚礼》、《后宫诱逃》、《魔笛》、《唐璜》。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地把德意奥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他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其创作手法新颖,旋律淳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效果,发挥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
贝多芬:1770—1827,钢琴家,指挥家,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主要代表作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钢琴鸣奏曲》等。他用最平凡的素材和最朴素的音乐语言表达了那最丰富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想,感情激烈,充满矛盾。晚期作品则给人以超凡的宁静和感情的升华。
2. 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主要代表乐器,并每类介绍两款乐器的发展、乐器构造和主要代表作品。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
分类
主要代表乐器
吹管乐器
笛子、箫、排箫、埙、笙、芦笙、巴乌、管子、唢呐
弹拨乐器
柳琴、琵琶、阮、月琴、古琴、筝、杨琴、三弦、东不拉、热瓦甫
打击乐器
堂鼓(大鼓)、碰铃、定音缸鼓、铜鼓、大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拉弦乐器
t p什么意思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京胡、中胡、高胡
吹管乐器:
笛子:它是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常见的六孔竹制膜笛 由笛头、吹孔(1个)、膜孔(1个)、音孔(6个)、后出音孔(2个)、 前出音孔(2个,又名筒音)和笛尾组成。中国笛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先辈们点燃篝火,架起猎物,围绕捕获的猎物边进食边欢腾歌舞,并且利用飞禽胫骨钻孔吹之(用其声音诱捕猎物和传递信号),也就诞生了出土于我国最古老的乐器——骨笛。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延续了很长时期。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横笛,亦称“横吹”。从唐代起,笛子还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同时,竖吹的篪才被称为箫,横吹则称之为笛。代表作品有《姑苏行》、《春到湘江》。
箫:箫又名洞箫、单管、竖吹,也是一件非常古老的乐器。它一般由竹子制成,直吹,上端有一吹孔,有六孔箫和八孔箫之分,以按音孔数量区分,六孔箫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箫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横吹笛子竖吹箫”,即笛箫之间最基本的差别。箫历史悠久,
音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箫笛同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在秦汉至唐,箫是指编管的排箫。主要代表作品有《平湖秋月》、《梅花三弄》、《关山月》等。
弹拨乐器:
琵琶: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琵琶的头部, 由“弦槽”、四只“轸子(弦轴)”、“山口”等组成。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称“颈”部,即“相位”之处,颈的上端叠出部称“枕”中与中下部是“品位”, 相与品古代都称作“柱”,是一种音位装置。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主要代表作品有《阳春白雪》、《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吕梁旅游景点大全
筝: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长箱形,中间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筝的头部有缓缓而落的筝脚。在木制箱体的面板上张设筝弦。在每条弦下面安置码子,码子可以左右移动,用来调整音高和音质,且可用于转调。筝外形扁长方
形,主要取材于梧桐木。琴面张弦。   每条弦下设筝柱,可移动以调节音高和转调。最初为5弦,经过9弦的过渡,战国末期发展为12弦。唐以后为13弦,明、清以后1516弦,20世纪60年代逐渐增至18弦、21弦、25弦,并改传统丝弦为钢丝弦或尼龙缠弦。以后又试制出有变音装置的快速转调筝和以十二平均律定弦的蝶式筝。主要代表作品有《高山流水》、《汉宫秋月》、《寒鸦戏水》等。
打击乐器:
堂鼓:堂鼓,又叫做同鼓、战鼓,清代则叫它杖鼓。 鼓框是木头作的,两面蒙上皮革。 现代堂鼓一般有三种规格,鼓面直径分别为222532公分,鼓高都是33公分,前两种小堂鼓发音高亮,后一种堂鼓音宽厚。 演奏时,将鼓放在木架上,用木头作的双槌敲击。代表作品有《击鼓骂曹》、《战金山》。
小锣:也属锣的一种,因锣面较小而得名。铜制,圆形,直径约22厘米,中心部稍凸起,不系绳。演奏时用左手指支定锣内缘,右手持一薄木片敲击发声。它的音明亮 清脆。小锣在京戏中也称京小锣,它与大锣在京剧中随着表演动作的节奏敲击,起着衬托和加强效果的作用。它在锣鼓曲时,除有时突出其音特点外,也敲击花点,起着丰富合奏
的效果,主要用于京剧。
拉弦乐器:
二胡: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元明清时期,随着戏曲、曲艺的发展,民间乐器随着“勾栏”“瓦舍”的兴起而发展了自己的伴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马尾胡琴(又称二弦琴),经与前朝留下的嵇琴、轧筝融合,创制出新颖的胡琴。这一乐器充分标志中国弓弦乐器走向成熟。二胡的构造比较简单,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码和弓毛等组成的。代表作品有《二泉映月》、《长恨歌》等。
京胡:京胡,又称胡琴。拉弦乐器。 京胡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实用格斗技巧18世纪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京胡由琴杆、琴筒、弦轴、千斤钩、弦马、琴弦和弓子等部分构成,琴杆、琴筒都是竹制,琴杆置有千斤钩,筒口蒙蛇皮,用马尾弓拉奏。
3.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听后感。(不少于500字)。
前奏响起,在轻柔的背景下传来了优美的引子音乐,好像一只竹笛在自由歌唱着风和日丽的景,既浑厚又不太明亮的音,使我深深的陶醉在如此清丽的前奏旋律中。仿佛看见了各种鸟栖息在树枝上,呼朋引伴地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湖水随着微风荡漾起层层涟漪,它以优美的小提琴声为中心,向人们诠释了一个纯洁爱情的真谛。尽管这个旋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熟悉,但却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每一个音符仿佛都经过了夕阳的点染,闪烁着清逸的光芒。很快,主部通过连接部进入到副部主题,梁祝长亭惜别的依恋情景突地撞进了我的脑海中。在四处林荫的小道上,两个年轻人的手却迟迟不肯松开。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松,就不知道何时才能重逢。强烈的颤音结束了这场离别,它以自身深沉浑厚的独特音预示着不祥的征兆即将来临,各种震竟有些痴  了,心随着音乐的起伏而起伏着。前奏旋律过后是梁山伯与祝英音、三连音、四连音生动地诉说了祝英台在失去梁山伯后的惶恐不安与痛苦,旋律的抑扬顿挫像是暴风雨的来临之前大海上波涛汹涌的场面。音随着猛烈的配音变得越来越厚重,使我的脑子一片混乱。终于,在一大串的铺垫后,祝英台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进行了抗婚,连续的重音充分表现了祝英台英勇的反抗精神,向往破除封建宗法礼教,获得现实主义的心声。很快,一段凄美的音乐侵入我的耳朵,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梁祝楼台相会,互诉钟情的情景。紧接着,乐曲急转直下,以急板和散板的表
现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向苍天控诉,并运用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中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把乐曲推向了全曲中的最高潮,在奏完最后一段后,乐声齐鸣,祝英台纵身投坟。我不禁为祝英台悲惨的命运感到可惜。最后,序奏主题再现,冲刷着之前所有的黑暗,又带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让我看见祝英台和梁山伯的灵魂在天宇下花成蝴蝶,在苍穹中凄然地飞舞。这样的尾声把听众引到一个传说中去,体会一次美好的艺术享受。
中途接班老师自我介绍
4. 音乐带给我美的享受。
一个学期就这样飞逝而过,一直害怕自己的碌碌无为,一直渴望在封尘中寻过去 点点滴滴,证明自己的曾经还存在。侥幸的是从那一对对杂乱的记忆中,我看到了一道柔光,关于生活,关于音乐,关于美的享受。
音乐鉴赏这么课是我生命中的一个意外,我误打误撞选了这门课,我以为第一节课会是纯粹的理论课,那么无聊,结果出乎意料,老师并没有过多地去讲解理论知识,而是教我们聆听,发音,基本的乐谱知识,轻轻和唱,我渐渐地感受到了音乐的美。
仍然记得开始的时候老师讲了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从海顿到莫扎特,再到贝多芬,
一些名家的生平经历创作历程的艰辛让我感觉生活的不易,那些名字依然清晰,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舒伯特、柴可夫斯基,此时我才真正理解他们对艺术的追求,那是一种执着的献身,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我想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真正理解当时的牺牲,并且认为那是快乐的,为了自己的艺术与理想。
爱丽丝没有接受贝多芬的追求,他依然穿过了《致爱丽丝》,得以流传千古,他一再为情颠倒,不断憧憬着幸福,但很快又情场失意,随之而来的便是痛苦的煎熬,他又饱受疾病的摧残,他说,他必须过着痛苦的生活,避开他所热爱的和珍惜的一切,在如此悲惨而又自私的世界上!《悲怆奏鸣曲》流露着他当时悲苦的情绪和不堪的生活,但是《C大调交响乐》这一部关于莱茵的作品,一首青年人满怀梦想的诗篇,既欢快有为爱情而苦恼,令人感觉到有一种取悦心上人的愿望与希冀,与他的生活遭遇完全不同,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悲惨的生活状况形成强烈反差。
《第七交响乐》中表现得如此坦率和狂放的力量,这是超人精力的疯狂发泄,无任何目的,只是为了欢乐,宛如泛滥的河水淹没一切的欢乐,光荣的时刻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艰难困苦的时期,他的兄弟卡尔1815年死于肺病,似乎是境遇的惠顾,故意一再增加他的劫
难,使他的天才不致缺乏营养,他却总想歌颂欢乐的美妙境界,但他不断地陷入激情和忧伤的漩涡,直到生命最后时刻,才完成一部杰作《第九交响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