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震及地震预报
浅谈地震及地震预报
                                           
地震被人誉为灾之首,地震预报被人称为整个人类的重大科学难题,中国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曾给人类带来希望的曙光,唐山、阪神等地震的漏报又使人们陷入绝望的深渊。一些国际著名地震学家曾断言、至今仍有许多学者还坚持“地震不能预报”,现在大多数人还是谈震变。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地震及地震预报:1 地震基础知识;2地震前兆;3地震预报发展历史4现代地震预报及其面临挑战。
地震基础知识
1 什么是地震?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由于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分布是不均匀的,因而造成了地球内部物质不停地做缓慢运动,在这些巨大力量的长期作用下,有些岩石会发生倾斜、变形,当地球内部的能量积累到足够大时,一些本身比较脆弱或有些轻微裂隙的岩层就会在这种力量下产生剧烈的震动,这样地震就发生了。
2 地震基本术语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
k宝密码是什么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有关地震的成因,现在比较流行的有三种假说: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
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跳说;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裂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3地震带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像一个巨大的花环,把大陆与海洋分隔开来;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我国地处全球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台湾和福建沿海一带,华北两会结束的时间2022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渤地区,西南青藏高原、云南和四川西部,西北新疆和陕甘宁部分地区。
地震前兆
由于科学发展和宗教的影响,古代人通常将地震视为“天罚”,认为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往往是皇帝失德或者当地风俗败坏,引起天神震怒,从而降祸人间以示惩戒。
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它来临之前是有前兆的,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孕育过程中总会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息。我们把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相关联的现象称之为地震前兆现象。
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早就开始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地震前兆的记载。如古书《隆德县志》上就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称为"地震六端",对地震前的天气异常,海啸、地光、地震云等前兆都作了精辟的概括。
常见的地震前兆如下:
地声: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习惯称之为地声。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大致判断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一般说,如果声音越大,声调越沉闷,那么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较小。当听到地声时,大地震可能很快就要发生了。
地光:指大地震时人们用肉眼房屋买卖合同注意事项观察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光的颜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以白里发蓝的为多;其形状不一,有的呈片状或球伏,也有是电火花似的。 地光在空中持续的时间一般为几秒到数分钟之间,很短,瞬时即逝。地光在地表上空的高度一般为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地下水异常:指由构造应力作用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升降、泉水流量变化、水质和水温变化、水中气体浓度变化,以及通过包气带逸出地下水、气异常现象的总称。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
天气异常: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骤然增温或酷热蒸腾等。
研究认为:地震发生前,由于地应力的积累加强和集中释放,导致地球内部释放出大量粒子流和热电流,这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后附着于大气微粒子,成为天气中水气的凝结核心,并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引起了天气异常。
地震云云是大地的脸,它不会撒谎。研究者把在辽阔的天空出现的与地震有关的、与一般的云有着明显区别的、最大特点是的云称为地震云。研究者们根据长期观测结果认为: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地震云的颜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
动物异常地震前动物出现的反常表现、活动反常等称为动物异常。                                  动物异常出现在震中区,目前已发现对地震有反应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蜒等。
  复联4彩蛋
三地震预报发展历史
地震预报就是对破坏性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也就是对地震三要素的预报。
长期预报:对未来十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中期预报: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短期预报:对3apple id密码忘了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进行的预报.
临震预报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 、地点、震级的预报。
地震预报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地震预测,指人们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判断和理论研究,对未来地震(主要指强烈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震级)做出估计。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震级)称为地震三要素。
二是地震预报,指政府根据科学家的地震预测,综合考虑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向社会正式发布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
我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为频繁,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也是对地震现象记录和研究最早的国家。自公元前23世纪(4300多年前)就开始有了地震现象(受灾地点、范围、破
坏情况、地震前兆现象、对地震成因和地震预报的探索)的记载,并发明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等等,对地震的观察、记载和研究堪称世界之最。
回顾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发展进程,从时间上可大体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00—1948年)
随着国外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中国产生影响的日益增加,一些接受西方教育的专家开展了地震观测、地震考察等工作。建立一批地震台站,利用地震仪器测报地震,开始了地震预报的探索和研究。研究者观测到一些地震前的异常现象,开始研究地震发生的时间规律及水位、地倾斜、潮汐和气压变化触发地震问题、地震与纬度变迁的关系、地震与地磁的关系、地震与天文现象的关系、震前动物异常等等。并撰写论文阐述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强度和感震区域、前震和余震、地震的预知和预防等问题;
第二阶段:初期阶段(1949—1966吴克何超莲年)
这一时期地震学家的主要工作是为地震预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特别是由于全球大地震陆续在一些大城市附近发生,造成了程度不等的严重破坏,引起有关国家
政府和科学家对地震问题的重视。
我国首先于1953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收集、整编中国地震历史资料并且在19571958年建立了国家地震基本台网,开展了地震速报业务,并开始了区域地震活动性的研究;
第三阶段:大发展阶段(1966—1976年)
197525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实践, 不仅大大地激励了中国地震学家的研究热情,也给世界地震学界带来了极大鼓励。同时,推动了全国范围的地震测防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得地震预报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奠定了地震监测手段和预报方法的研究基础,进一步推进了地震孕育和发生规律的科学研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