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项目客运量预测方法优化研究
摘要:在轨道交通工程中,交通流量的预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从宏观角度看,运输能力对工程的经济效益、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对工程的立项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工程技术水平制定的重要基础。在铁路施工的前期研究和设计中,对其它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决定站场规模、站房规模、运营设备配置和列车编组方案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高速铁路;客运量;影响因素
辽宁移动网上营业厅1主要影响因素
1.1内部因素
(1))轨道交通的供应。而铁路本身的交通供给水平,既是限制交通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又是影响乘客出行的一个重要指标。铁路交通的供应能力是影响其交通密度、吸引范围和运行速度的基础。铁路客运服务供应的主要表现是:客运服务的总里程,客运服务的复线里程,电气化里程,自闭里程,火车头,客车,动车等。2)运费及差旅费。乘客的交通需要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有交通意愿,二是有经济实力。购买力和差旅费成正比。随着旅游成本论文抄袭
的降低,更多的人有能力负担旅游,旅游需求的增加也会加快。在这些因素中,消费旅游的需求是受到旅游成本的冲击最大的。票价与旅客流量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反向的:票价上升,旅客流量下降;相反,运费下降,旅客流量上升。铁路旅客运输价格是衡量旅客运输成本和旅客运输成本的重要指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对铁路旅客运输的价格进行了宏观控制。车票市场波动幅度较小,不能反映出车票定价与市场需求的经济性。3)交通服务的品质。乘客出行的本质就是乘客乘坐的交通工具要有一个安全、温馨、方便的出行环境。交通服务的舒适性、方便性、安全性、可靠性、快速性、规律性、环保等方面都包含了交通服务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体现为:购票便利、旅行时间少、安全、正点率高、乘坐环境舒适和服务周到态度好等。在这些因素中,速度是交通行业“产品”表现最根本的反映。交通速度的增加,出行时间的减少,都是促使人们出行的主要原因。行程愈短,所需的人力就愈少。人们对旅游的需要更多地被调动起来。4)道路交通网络的建设。一个稳定的铁路网是进行铁路客流预报的一个关键条件和依据,对其进行网络组成的研究,就是要对与工程有较大关联的线路进行施工。由于轨道交通自身的特点,其网络结构经常发生改变,使得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目标也随之改变,进而导致轨道交通系统的旅客吞吐量也随之改变。
1.2外部因素
环境保护英语作文(1))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在我国,轨道交通是一种特殊的交通方式,轨道交通是一种特殊的交通方式。其对经济发展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城镇化及地区开发程度、旅游业发展程度、人口规模和结构、居民人均收人及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影响。2)其它运输工具之间的相互争夺。各种交通工具之间有某种互补性。在一个特定的交通工具中,其它交通工具的运价水平、服务质量以及它们的发展状况都会对这些交通工具产生直接的作用,进而会对这些交通工具的市场占有率和运量产生影响。(3)地域特征。中国的东部是一个经济发展和人口密集的区域。随着人们的收入和消费的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也随之增多。而在西边,情况却是截然相反。与此类似,处于铁路网中心的线路的人流密度要比偏远地区的铁路网线路的人流密度要大得多,而地理要素对铁路客运的需要也会在行政区域、吸引的腹地面积、所在地区的地貌、气候等方面体现出来。4)其它影响因素。此外,政策因素,重大事件,信息技术的发展,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也会对旅客出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铁路旅客需求受到国家政策变化、行业政策变化和制度变革等因素的影响。另一边。社会经济活动和突发事件等重要事件对轨道交通的运输也会产生临时性和突发性的影响。在交通流量的预报中,由于很难将其进行量化,因此,目前的预报方法通常是基于定性的方法来
对其进行校正。
2高速铁路客运置预测方法优化思路
2.1预测与实际运量差异因素分析
(1)影响因子)。铁路客流量的增加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区域内人口,土地开发利用性质,人均收入,以及其它交通方式的发展状况有关。但是,由于铁路工程的竣工运行与前期的预测研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很容易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改变,这就势必会造成对预计的旅客数量以及真实的运行状况的预测偏差。2)预报的错误因子。旅客流量预报中的错误主要表现为趋势流量预报、诱导流量预报和转移流量预报三个方面。趋势型交通流量预测的误差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精度较低,二是传统的四阶段方法对于各种情景的适应能力较弱;二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精度较低,三是在交通流量发展的“逐渐形成一迅速增长一相对稳定”三个时期存在一定的滞后;三是交通流量预测的偏差来源主要是由于没有能够精确掌握未来一年交通线路上其它交通方式的变化。3)旅客流量的分散性。目前对高铁客流量的估算多以高铁为主,而现有的普通高铁客流量较小,严重低估了高铁客流量对高铁客流量的适应性,导致
高铁客流量与普通高铁客流量在高铁客流量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另一边。随着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扩大,各线路的规划职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旅客流量发生改变,然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轨道间距、车站接发能力和安全等技术因素的作用,导致线路的实际运行方式与设计目标存在较大差异。
2.2客运量预测方法优化
在新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在开始运行时,其所要承受的客流量,主要有引出客流量和调出客流量两种。从交通流量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出发,通过以下几个方程来进行预测:
诱增运量=新建高铁项目运营后的通道内实际运量-无新建高铁铁路项目情况下通道总趋势运量
某运输方式转移运量=无新建高铁项目情况下某方式趋势运量-新建高铁项目运营后某方式实际运量
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内的高铁建设,对区域内、通道内的各类交通工具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区域内、通道内各类交通工具的实际需求,对我国未来的高铁建设进行综合评价。
本课题拟从已经完工并通车的高速铁路项目的运量变化的动态趋势出发,对高速铁路项目的运量增长变化进行研究,包括:不同区域的高速铁路项目完工后的运量增长变化,所在通道的客运量增长变化,不同运输方式的客运量增长变化,吸引范围内的人均坐车率变化,铁路项目的转移运量、诱增运量等,从中发现具有指导意义的客运量变化规律,对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
结语
截止到2022年年底,我国的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到了150,000 km,而高铁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0,000 km以上。所以,对于已经开通运行了较长时间,已经进入运量培养期的高铁项目,其运量增长状况以及运量结构的变化等方面,有必要展开深入的研究,从而可以为新的高速铁路项目的运量预测工作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经验,从而为今后进一步提升客流预测工作的准确性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研究的高铁工程旅客流量的最优预报方法,是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的高铁工程运行后的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并通过统计得到的诱导增加和转换系数来实现,从而使得预报的旅客流量更接近于真实的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音乐之声排行榜
[1]杨飞,王洋.基于改进自然选择粒子算法的铁路客运量组合预测研究[J].高速铁路技术,2022,13(06):63-68+73.
[2]赵赫.关于铁路客运量的预测及客流高峰期应对措施的探讨[J].哈尔滨铁道科技,2022(04):26-28.
[3]蔡倒录,王伯礼.基于ARMA模型的新疆铁路客运量预测[J].经济研究导刊,2022(33):51-5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