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红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时间:2012-10-7 13:21:14 点击:165558 我要投稿
核心提示:红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 一、六安旅游资源状况 1.自然资源禀赋好,开发潜力巨大六安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众多观赏性强、生态...
红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
一、六安旅游资源状况
1.自然资源禀赋好,开发潜力巨大六安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众多观赏性强、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自然风光。皖西地区峡谷众多,天然湖泊、河流众多,水库历史悠久;大别山还有众多的山寨风光,蕴含了丰富的山寨文化,如天堂寨等。
2.人文景观丰富,水库建设取得众多成就六安旅游资源景观类型齐全,文化积淀深厚,资源品位和科学研究价值很高。安丰塘是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新中国建立后,皖西地区相继矗立起佛子岭、梅山等五大水库,位于其上游的佛子岭水库,是我国建成的当时亚洲第一的大型连拱坝。
3.知名红文化景区众多,特鲜明皖西大别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是著名的将军县,其中,金寨县以59名授衔将军名列全国第二。六安红旅游资源大体可分为:北部游览区、中部游览区、南部游览区。
二、六安红旅游发展的现状
目前六安市境内有200余处革命纪念物,其中有皖西金寨县、霍山县、霍邱县、寿县、小甸集烈士陵园5个;有霍山、金寨、小甸集、皖西、西镇、苏家埠、丁埠、斑竹园、土门店纪念馆9个;有金寨、霍邱、皖西、小甸集、张家店、独山、诸佛庵、三尖铺、龙门冲纪念塔11个;有石婆店、维子山、磨子潭、方家河、上土市、顺河店、挥手店、大化坪、平田、安莱山纪念碑13处;有王永才、舒传贤、许继慎、周狷之等塑像6尊,有丁集等分散安葬的烈士土墓160余处。[2]这其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1处,省级文物保护有13处,有国家级历史文化
名城寿县一座,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多处。[3]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发展红旅游,各地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形成一股“红旅游热”,而地处安徽西部的六安具有区域红旅游资源的显著优势,其中有国家级精品。近几年来,六安市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业收入占六安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六安旅游业发展态势喜人,强劲的旅游发展势头为红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硬件支持和客源支持,下表说明了六安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表略)。
六安红旅游资源丰富,但与全省乃至全国其他旅游地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六安市红旅游的区位优势不明显,距省会合肥乘汽车要两个小时,乘火车要一个半小时,而且班次特别少,加上地处山区、路基不好,交通不便给旅游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另外,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再加上市场区位不好,外地游客少,很难促进六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情人节该送什么礼物 三、红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红旅游景区开发滞后,内涵不突出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六安市红旅游开发相对于国内先进地区明显滞后,丰富的红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有些旅游景点只是简单的文物摆设,一张床、一张桌、一把椅,缺乏现代化的展示手段,游客处于被动的状态,无法领
悟其内涵。另外各景区基础设施落后,景区内交通专线少,各景点之间通勤不畅,有的布局不合理,餐饮点少,卫生条件差,购物点少,未能形成一体化网络。
2.红旅游资源具有品牌潜质,但缺乏品牌战略六安市具有众多的红旅游资源,充分具备了在市场上打造品牌的旅游产品潜力,但六安市对红旅游宣传力度较弱,加上经济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导致六安对外宣传不能统一协调行动,加上各景区开发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在市场上形成具有竞争力和知名度高的红旅游产品,导致六安红旅游主题不够鲜明,形式过于单一,品牌不突出。
3.红旅游资源分散,整合力度不强六安市虽然红旅游资源丰富,但高品质资源不多,又因区域分布较广,较为分散,不利于各区域联合起来综合开发,相对贫困的皖西地区,交通不便,市政府用于红旅游资金十分有限,加上资源保护、开发、管理、整合力度不够,有些旅游资源破坏较为严重,甚至消失,目前尚存的高品质资源不多,与延安等旅游地相比,六安市政府对现有红旅游资源缺乏针对性的科学规划,综合开发难度大。
4.红旅游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六安对红旅游开发较晚,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以及对外宣传工作相对滞后,没有打造出代表自己形象、独具吸引力
清明节哀悼去世的句子的品牌,在旅游市场上标志不鲜明,特不明显,印象不深刻。受投入资金影响,宣传形式单一,缺乏具有促销红旅游机制的战略,对红旅游客源市场缺乏科学、系统的分析,严重影响了六安在全国红旅游市场的知名度。
四、皖西开发红旅游设想六安红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禀赋,必须珍惜其独特、闻名的“大别山精神”,做好保护开发工作,打造六安红旅游品牌。
dnf召唤师刷图加点 1.将人文景观和红文化历史与自然资源相结合,赋予景观红文化的精神皖西地区的人文历史和红文化是这里一切自然景观的灵魂,这里的山、水、峡谷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大别山区人民的共同艰苦奋斗下,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寿县是蔡文化、楚文化、淮南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受到了历朝先进文化的影响;驰名中外的淝水之战也发生在这块土地上。辛亥革命时期,张汇滔、王庆云等人组织淮上军,武装起义,攻克数十县,给清廷以沉重打击。“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新思想在寿县广泛传播,安徽最早的党组织也在此成立,随后中共又领导了瓦埠。[4]皖西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赋予自然景观红文化的精神,它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能在一定时期内或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等产生重大影响,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历史见证,同时又与特殊意义
芋头要蒸多久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所以开发六安红旅游要体现其文化的灵魂。
2.突出六安地方特与地域文化,注重红旅游产品的包装,打造富有地方特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在开发六安红旅游资源时,要充分认识到,必须高度重视旅游资源的地方特,尤其是六安的红文化历史背景。仅仅是红资源,还不足以开发成为红旅游产品,必须将具有六安地方特的传统工艺、农副土特产品、民俗、历史文化等围绕六安红旅游来开发创新,避免与其他红资源的雷同,注重旅游产品的创新性与独特性。将当地的红文化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融入到红旅游中去。围绕六安红旅游主题,塑造特旅游纪念品,包装、打造大别山区享誉全国的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和珍贵药材品牌,增强游客对旅游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突出提高六安红旅游的品牌效益。可以从历史资料、原材料、制作工艺、包装等方面赋予商品的红文化内涵,从而使游客感受到旅游的与众不同。例如将六安瓜片、野生葛粉打上大别山的红印记,以多样化的加工、包装形式满足不同消费水平、不同要求的旅客的需要,使更多人了解并认识六安红旅游品牌。
3.丰富六安红旅游的内涵与形式逐步改善和丰富革命圣地、陈列馆和纪念展览馆的内
涵,将单一、传统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变为富有人性化、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展示、生活场景展示。景点场景的设计应利用声、光等现代多媒体技术拓展展示的信息,尽量再现当年的实际情境,适当考虑旅游者参与性的内容。提高展馆的趣味性,贴近旅游者的生活,激发旅游者的动手动脑热情,吸引旅游者参与,使旅游者更乐于接受红旅游的革命精神和文化精髓,形成独具一格的六安红旅游品牌。例如六安市中心的皖西革命烈士陵园,在现有的图文展示历史事件和橱窗展示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可利用多媒体技术适当增加展馆的信息量,以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从而使展馆的内容更加符合现代旅游者的品位,丰富展示的内涵。还可以将现有的红遗址、纪念场所与文艺作品、传说故事、地方民俗相结合。在重要的革命事件活动遗址、纪念馆等地,放映相关的纪录片等影视作品,如《将军的摇篮》《永别大别山》等,播放《八月桂花遍地开》等表现六安地区红文化生活、颂扬红光辉历史的歌曲。在适当的红景点景区定期安排具有六安地方特的真人曲艺表演、名人秀等不同形式的文艺演出,尤其可以上演现代版皖西庐剧,以时尚的眼光和符合时代性的节目为游客营造贴近游客生活的六安红文化,让旅游者对六安红文化长久不忘。
4.加强六安经济旅游区域间的合作,整合红旅游资源六安各地县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协调区域间的旅游资源,在项目选择和景区建设上统筹兼顾,通过各类资源的综合开发,将点、
线、面有机结合,形成各具特的区域、线路的合理分工和相互促进的格局,防止出现各地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前,六安市虽然存在寿县古城,以将军数量之多而闻名全国的霍邱革命烈士陵园,两地虽然邻近,但尚未形成有效的旅游产品的区域合作。六安各地市景点在红文化旅游客源市场上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合作较少。六安各地的红旅游区应加强共同开发旅游资源,设计区域协作的旅游路线,扩大同周边旅游区的合作,共同宣传,以加大规模效用,创立红旅游联合品牌。
5.抓住“中部崛起”战略决策有利时机,充分融入合六巢经济圈,大力打造六安红旅游品牌目前,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决策,给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旅游在“中部崛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乘势发展,加快各区域合作步伐,实现中部地区旅游业的共同发展,加强与中部其他旅游地的合作,可以采用资源互享、客源互送、政策互惠、信息互动、经济互推、品牌互流的合作模式。合肥是安徽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水陆空交通网发达,每日进出合肥的旅客多,黄金周更多,积极加强六安与合肥的合作,融入到合六巢经济圈,既能为六安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推动六安红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又能为六安经济的发展提供多渠道路径。
6.将红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发展可持续的红旅游将红文化背景融入“农家乐生态游”,整合农村文化资源,突出农耕文化与红文化的共同之处,让旅客感受民风的淳朴、勤劳节俭,渲染红文化氛围,走出一条新型农村节能、生态旅游的路子。六安地区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周边无污染的乡村充满田园情趣,可让游客从嘈杂、拥挤的环境中解脱出来,远离喧嚣,充分享受宁静的田园风光和闲适的田园生活,让心灵充分呼吸大自然的气息,回归到自然中去,同时感受与体验在红老区生活了多年的居民的淳朴、善良的思想文化观念。此外,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将现代乡村的农、林、牧、副、渔等产业与红旅游有机联系起来,在生态系统意义上形成无污染、零排放的现代经济循环产业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旅游的问题,为乡村红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 莉1论陕北红旅游资源的开发[J]1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4).
[2] 张树萍,周 刚1皖西红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1皖西学院学报,2006,22(2).
成人高等教育是什么意思 [3] 万 青1六安市区域旅游竞争力研究[J]1甘肃农业,2006(3).玫瑰颜代表什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