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6 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
一、选择题
5. (2016·广东)“绿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出行多乘交通工具
B. 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
C. 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
D. 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
【答案】B【解析】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虽然能减少它们造成的污染,但其燃烧会产生气体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绿发展”的理念;而A、C、D都符合要求,正确。
6. (2016·广东)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石蕊溶液的干
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
A. 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B. 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 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 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得紫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和为用紫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因此比先变红,和为干燥的用石蕊浸过的棉球,不会变红。
15.(2016•湖南衡阳)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还原性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答案】C
【解析】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下面先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13. (2016·江苏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无毒,但呼吸时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造成人体缺氧而致病或窒息死亡。
8.(2016•江苏扬州)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H2 B.N2 C.O2 D.CO2
【答案】D
【解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的保温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3.(2016•山东枣庄)比较下列三种物质,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B.组成上都含碳元素
C.属于单质的是干冰
D.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大理石
【答案】C
【解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金刚石是碳的单质,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中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它们都含有碳元素,金刚石属于单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故选C。
1. (2016•四川泸州)下列气体中.参与绿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A.SO2 B.CO2 C.N2 D.CH4
【答案】B
【解析】主要考查了绿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促进了碳氧平衡。A项SO
2没有参与光合作用;C项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没有参与光合作用;D项甲烷气体,没有参与光合作用,所以此题选B。
1.(2016•浙江宁波)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A.气密性检查 B.添加试剂 C.制取并收集气体 D.气体验满
【答案】D
【解析】实验室制取气体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图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气密性良好,A操作正确;倾倒稀盐酸时,仪器要口挨口,瓶塞倒放,标签挨手心,B操作正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操作正确;验满二氧化碳时要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现象,D操作错误;
8.(2016•重庆B卷)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选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固液不加热型,故不能用A装置,其发生装置应为C,收集装置为D;干燥装置为B。
8.(2016•湖南常德)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提升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
C.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消除大气温室效应怎样查电信手机流量
齐铭喜欢易遥吗D.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D
【解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稳定,故错误;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故错误;C、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减缓大气温室效应,不能消除,故错误;D、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故正确。
7.(2016•湖北黄石)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一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答案】B
【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
B、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可以,B错误;
C、CO怎样在淘宝开店2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C正确;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有毒,极易使人中毒,D正确;
故选B.
6.(2016•广西贺州)下列关于CO2性质的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
①可以助燃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 ④可供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A
【解析】CO2不助燃;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4.(2016·广西南宁)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氧气才能供给呼吸。故选A。
二、填空、简答题
5.(4分)(2016•浙江衢州)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合理改进实验装置,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实验中收集集满一瓶CO2后,应将盖有玻璃片的集气瓶 (选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2)有两位同学对图甲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装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其中可行的是 。
【答案】(1)正放 (2)丙
【解析】(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满的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2)乙装置中的导管伸入了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无法导出;而丙装置中的导管刚好露出橡皮塞,利用气体的导出。
6. (2016•浙江台州)小晨同学在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一般用 法收集.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答案】(1)向上排空气;(2)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
31.(2016•湖南衡阳)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倡导“低碳”生活.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采取的措施有:(任写三条即可)
(1) ;
(2) ;
(3) .
【答案】1)减少使用化石燃料;(2)更多地利用清洁燃料;(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解析】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更多地利用清洁燃料(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另外,植物能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因此要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18.(2016•山东烟台)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气候变暖.
小哨兵还原卡(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①绿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如果CO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咸水层中,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合成气”(H2和CO的混合气体).用“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甲醇(CH4O)时,按照“绿化学”原则,应调节“合成气”中H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 .
答案:(1)反应条件不同;6CO2+6H2OC6H12O6+6O2
(2)分子之间有间隔;CO2+Ca(OH)2=CaCO3↓+H2O
(3)1:2
解析:(1)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条件,是在叶绿素催化作用下发生的,而水吸收二氧化碳只需两者接触即可,由此可知,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会导致产物不同。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O2。
(2)气体易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绿化学”的一个理念是使反应物中所有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中。由甲醇的化学式(CH4O)可知,要想符合“绿化学”理念,则CO与H2分子的个数比为1:2。
4.天黑黑 欲落雨 (雨水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2016·山东德州)(3分)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工业上却可用CO2来制备甲醇等物质。“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如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CO2。其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