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编号: 年 级:八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科学 学科教师: | |||||||||||||||||||||||||||||||||||||||||||||||||||||||||||||||||||||||||||||||||||||||||||
授课主题 | |||||||||||||||||||||||||||||||||||||||||||||||||||||||||||||||||||||||||||||||||||||||||||
授课日期及时段 | |||||||||||||||||||||||||||||||||||||||||||||||||||||||||||||||||||||||||||||||||||||||||||
教学内容 | 2022除夕|||||||||||||||||||||||||||||||||||||||||||||||||||||||||||||||||||||||||||||||||||||||||||
一、 课前检测 1. 人体的呼吸系统组成是怎么样的? 2.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哪些物质、什么条件、产物是什么? 3.自然界中的氧循环途径是什么样的以及碳循环的途径有哪几条? 4.大气污染物有哪些? 5. 呼吸系统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其中由 、 、 和_______________构成了呼吸道,实现了肺的通道;气体交换的场所主要在 部。 6 光合作用是指绿植物在 下,利用 和 这些 (无机物或有机物),来制造 (有机物或无机物),同时释放 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 7. CO2的性质: 6大症状是更年期前兆(1)CO2的物理性质有:常温下 味 态;密度比空气 ,故可采用 收集; (不易或易或微)溶于水,故不宜用 法收集。 (2)CO2的化学性质有: ①它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来 。 ②与水发生反应(写出方程式): , 其生成物能使紫石蕊变 ,但这种生成物不稳定,加热又会发生分解反应(写出方程式) ; ③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写出方程式): ,常利用这个反应来检验 气体的存在。 8、下列事例属于自然界中消耗氧气的途径的是: A、煤的燃烧 B、人类呼吸 C、植物呼吸 D、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 E、植物的光合作用 9、臭氧的化学式是 。氧气在紫外线作用下能生成臭氧的化学方程式为: ;臭氧是一种 的带有 味的气体,它主要位于大气层的 (对流层或平流层);臭氧层的作用是能 和 过强的紫外线,保护地表生物。 10、下列事例不属于碳循环过程中的某个环节的是: A、可燃物燃烧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植物的呼吸作用 D、微生物分解残体 E、植物的蒸腾作用 11、pH值 的酸性降水我们称之为酸雨。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和 这些物质过多。酸雨中有害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指 和 。 二、知识梳理 ①呼吸 1. 呼吸过程中气体含量的变化 人体吸入的气体:空气 人体呼出的气体:O2—16%,CO2—4%,N2—78%,稀有气体—1%,较多水汽,即人呼吸时,会使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人体的气体交换是在呼吸系统内进行的。 (1)呼吸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2)呼吸运动 人体的气体交换是靠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即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运动来完成。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腔容积 扩大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 缩小肺借本身的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所以,肺泡内气压的变化是:吸气时,胸腔容积扩大,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呼气时,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3. 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当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流过肺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肺泡,同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到毛细血管,红细胞与氧气结合,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 4. 动物的呼吸 实验证明:动物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5. 植物的呼吸 课本P56实验分析: ①把吸干水的豆芽装入塑料袋中,密封,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 ②观察实验:塑料袋内壁有明显的水珠生成;将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温度计测量,可以发现温度计的读数略有提高。 ③这个实验说明:植物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6. 呼吸与呼吸作用: 呼吸指的是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例1. 人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是( ) A、不含氧气 B、全部是二氧化碳 C、氧气多于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多于氧气 答案:C 例2. 下列哪一项不是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 A、肺泡数目很多; B、肺泡和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 D、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答案:C 例3. 下列与用鼻呼吸无关的是( ) A、可吸入更多的空气 B、使空气温暖 C、过滤空气 D、使空气湿润 答案:A。 例4. 人在平静呼吸时 ( ) A、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B、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C、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D、吸气和呼气都是被动的 答案:A 例5. 下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横坐标表示呼吸频率,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请回答: (1)曲线AB段表示 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填“吸气”或“呼气”) (2)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的容积 。(填“增大”或“减小”)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___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吸气 (2)减小 (3)B;相等 ②光合作用 1.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概念: (1)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分析:在相同的条件下,取两片相同的叶子做实验,现象很明显。得出如下结论:整个过程用对比的方法进行,用遮光和不遮光的叶片进行比较,能清楚地得出结论,即被阳光照射到的叶片中产生了淀粉,而没有被阳光照射到的叶片没有产生淀粉。所以,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 (2)水生绿植物的实验分析:在晴朗的天气中将植物释放的气体收集起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氧气。 (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取两片相同的叶子做实验,也用对比的方法,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叶片能产生淀粉;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叶片不能产生淀粉,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还需要水。 所以,光合作用就是绿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淀粉和氧气,条件是阳光,场所是叶绿体。 2、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淀粉)+氧气 3、实质:光合作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 物质方面,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 能量方面,把光能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意义:(1)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的物质来源、能量来源和氧气的来源。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例6. 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 ①选叶遮光 ②酒精脱 ③黑暗处理 ④碘酒显 ⑤清水漂洗 ⑥观察变化 A、①③②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例7. 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经脱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部位不呈蓝,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本实验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答案:C 例8. 植物在白天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在夜间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 B、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在夜间停止 D、叶片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B 例9. 如图为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回答: (1)实验过程中要用黑布遮住大烧杯不让光透过,其目的是:______; (2)第二天揭开黑布,小烧杯中的石灰水______,说明大烧杯内的___浓度大大增加; (3)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大烧杯中,木条会______,说明大烧杯内的______浓度大大减少。 答案:(1)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变浑浊 二氧化碳 (3)熄灭 氧气 例10. 在金鱼缸中放养适量的金鱼藻等水草,金鱼将生活得更好,其主要原因是( ) A、增加了金鱼所需的食物 B、美化了环境 C、增加了水中氧气的含量 D、增加了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答案:C 例11. 贮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是因为( ) A、温度低减少细菌病毒 B、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C、温度低,促进光合作用积累 D、温度低蒸腾作用弱 答案:B ③二氧化碳 1、实验室制取CO2 ①原料: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②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著名的钢琴家2O+CO2↑ ③装置:“固+液→”型 ④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注意:不能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⑤验满方法: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集满。 2、物理性质:①无无味的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能溶于水 ④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可作为制冷剂。 3、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不能供给呼吸 ③CO2通入水中和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碳酸能使紫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会分解 H2CO3= CO2↑+H2O ) ④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难溶于水的白沉淀(碳酸钙) 反应式:CO2+Ca(OH)2==CaCO3↓+H2O (这一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4、二氧化碳的用途:①灭火: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②作化工原料:制纯碱、饮料、尿素等 ③作气体肥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④做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 例12. 实验室制备CO2,可选择的试剂组是( ) A. 石灰石和稀盐酸 B. 碳和氧化铜 C. 大理石和稀硫酸 D. 碳酸钠和稀盐酸 答案:A 例13.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 氧气 B. 氢气 C. 二氧化碳 D. 答案:B 例14. 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准备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应选择 发生装置,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要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应选择装置 (填字母)。 (3)如果用该装置制取CO2,则如何证明瓶里已收集满了CO2? (4)集满CO2的集气瓶应如何放置 (5)该同学现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如下图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根据实验回答: ①观察两支蜡烛的变化,写出实验现象。 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案: (1)A CaCO3+2HCl=CaCl2+CO2↑+H2O (2)B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表示CO2已集满。 (4)应瓶口朝上放置。 (5)①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④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①氧循环:氧气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使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持恒定。 ②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物质燃烧、生物呼吸等 产生氧气的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大气中的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运动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自然界的氧循环。 2、保护臭氧层 ①臭氧:分子式是O3,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它是一种较不稳定的、活泼的气体;通常状况下,是一种具有天蓝和刺激性腥臭味的气体;具有氧化性,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在距离地面20~35公里的高空,形成了包围地球外层空间的臭氧层,这厚厚的臭氧层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 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来自太阳光的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②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a. 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氟氯烃等物质对臭氧的作用。 b. 臭氧层的保护措施: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氟氯烃的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可以以单质和化合物的形态出现,碳在自然界中也是可以循环的。 碳的循环主要通过CO2来进行。它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①是植物经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化合生成碳水化合物(糖类),在植物呼吸中又以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 ②是植物被动物采食后,糖类被动物吸收,在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并通过呼吸释放回大气中又可被植物利用。 ③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入生态系统和碳循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烧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过程,释放到大气之中。 4、温室效应 ①温室效应: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像玻璃一样,让太阳光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层被地面吸收,同时防止地面辐射的能量散逸到外层空间,使地面的气温升高,产生类似温室的保温效应,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 ②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较快。 ③温室效应的好处: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气温的稳定,有利于动植物的生存。 温室效应的危害: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它会带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例15、地球表面的臭氧层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起到保护作用。那么臭氧层主要集中在大气的(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层 D. 热层 例16、把大量的植物放在房间过夜,对人体的健康有好处吗? 答案:植物的呼吸和动物、人一样,都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白天植物除了呼吸作用之外,还要进行光合作用,但在夜间植物只发生呼吸作用,吸收房间内的氧气并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例17、如何保持房间内氧气含量的平衡? 答案: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房间内氧气含量的平衡 例18、某学生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24小时测定,下图曲线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当日时间,纵坐标为CO2浓度) ( ) 答案:C ⑤空气污染与保护 1、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主要有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氮氧化物。 ①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有CO,NOx,SO2,固体颗粒和臭氧等。 CO的危害:当吸入人体后,极易跟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 NOx的危害:它进入人体后,开始是刺激呼吸器官,然后逐渐侵入肺部,与细胞中的水分结合成亚硝酸和硝酸,产生强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 ②固体颗粒的危害:被人吸入后,会沉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 2、酸雨 ①酸雨的形成原因:降水在其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形成了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酸雨中的有害物质是硫酸和硝酸。 ②酸雨的危害:酸雨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使水域和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和林业生长;危害渔业;腐蚀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化古迹等。 3、保护空气 保护空气的措施:①使用清洁能源 ② 控制污染源 ③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防 ④ 植树造林。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逐步减少直接消费煤炭,提高使用燃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 ①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能看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知道污染指数(API)越高,空气质量越差。API小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50~100为良好。 ②绿化造林,净化空气。绿化造林是治理大气污染、净化空气最有效而且经济的措施。植物是氧和二氧化碳的调节器。植物能够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 例19、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提出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奥运”的口号。为了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奥运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 B. 用天然气逐步取代民用燃煤 C. 提高污水处理率 D. 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 答案:A 例20、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不包括( )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氮 D. 臭氧 答案:B 例21、森林是“地球之肺”,下列说法与之不相关的是( ) A.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B. 森林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和烟尘 C. 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D. 森林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有毒气体 答案:C 例22、某农业科技工作者在“酸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中,得出酸雨的pH大小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如表所示。根据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雨的pH越大,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B. 酸雨的pH越小,小麦减产幅度越小 C. 酸雨的酸性越强,小麦减产幅度越小 D. 酸雨的酸性越弱,小麦减产幅度越小 答案:D 三、易错知识 1.呼吸与大气压 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压和外界大气压所形成的压力差是推动气体进入肺部的动力。在吸气结束尚未呼吸的一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例1.当吸气刚刚停止时,肺内气压以及肺内气体含量情况分别是( ) A 等于大气压,等于空气含氧量 B 等于大气压,低于空气含氧量 C 高于大气压,高于空气含氧量 D 低于大气压,低于空气含氧量 答案:B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同时,静脉血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就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呼吸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呼吸是指肺换气,包括呼气和吸气。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发生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其它产物,同时八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是一个复杂、多步骤的过程 4.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概念: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反应公式: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观察种子呼吸现象的演示实验。 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萌发的种子放出热。 蜡烛熄灭说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放出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其余主要用于维持各项生理活动。 ◎影响的因素:氧气的浓度,温度等 (1)生物正常活动所需能量大部分由呼吸作用提供,在生物正常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例2下列哪些活动所需能量只能来自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 ) ①矿物质的吸收 ② 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 ③ 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④ 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2)呼吸作用无时无刻都在进行中,会受到氧气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例3 植物呼吸作用的进行是在 ( ) A.白天 B.晚上 C.中午 D.全天 答案:D (3)吸收氧气的部位和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不一样的,人由肺吸收氧气,在各个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植物一般有根和叶吸收氧气,在各个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 例4简答题:农田和花盆要经常松土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 正解:保持土壤中有足够的空气,从而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 5.光合作用 关于验证光合作用的实验: 过程: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光。 隔水加热酒精的目的是避免危险。 智慧团建登陆滴加碘液后,叶片变蓝部分为见光部分。 该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是淀粉。 2)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例5.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变成蓝的那部分叶片切下一细条,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内变蓝的部位是( ) A .上、下表皮 B. 导管 C. 叶肉 D.叶脉 答案:C 例6、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A.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B.使叶内的淀粉储存在叶绿体中。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存在叶肉细胞中。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A 例7把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溶解叶片中的淀粉,避免将叶片烫死 B.将淀粉煮熟,避免将叶片烫死 C.溶解叶片中的叶绿体,避免酒精过度挥发 D.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酒精燃烧起来 答案:D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的强度,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 ,水 光照强度:一定范围内,光强越大,光合作用速率越快,当光强到一定值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温度:光合作用是由酶催化的,所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增大则光合作用速率也增大,一般在25--30摄氏度时最适宜,35摄氏度以上则开始下降,40--45摄氏度则会停止 水分:光合作用的原料,缺乏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二氧化碳浓度:影响效果和光照强度一样 氧气浓度:浓度越高,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例8、某研究人员曾经对绿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作过以下研究。 实验一:将某绿植物放在黑暗装置中,分别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植物对氧气的吸收量,如图1所示.a、b分别表示10℃和20℃时植物吸收氧气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实验二: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黄豆种子呼吸作用和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实验。 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一可知,温度越高植物吸收氧气越 。 ’ (2)由实验一结果可推知:在实验二中,当广口瓶内黄豆种子温度适当 时.就会促进玻璃罩内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 (3)联系本实验,试分析吐鲁番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答案:(1)快(答“多”不给分)(2)升高(提高)(3)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分解少(合理均可)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
例9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夜晚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其原因是( ) A .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 B. 光合作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夜间进行 C. 叶片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白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夜间不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D 四、专题过关 CO2 制取实验题 1、下图是他们设计的一个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对其优缺点的评价,错误的是:( ) A、所用材料均为家庭废品,有较好的资源利用意识 B、使用碱石灰(主要成份NaOH和生石灰)有利于得到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C、将石灰石放入铜丝网,不用时可使反应中止,体现便利使用的设计思想 D、利用拉动铜丝的设计,要注意保证气密性良好,方能使实验成功 解答: B 2、某学生打算用如图的装置采制并收集CO2.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装置名称:a. b. . (2)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① .② .③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为:(1)锥形瓶 长颈漏斗(2)①长颈漏斗没有插入液面以下;②反应装置中的导气管插入液面以下;③用了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3)CaCO3+2HCl═CaCl2+H2O+CO2↑. 3、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38%,当其含量超过0.05%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 (1)目前有以超临界(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作致冷剂(以前曾用氟利昂),这种做法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 . (2)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 (说明:吸收池中盛有饱和K2CO3溶液,发生反应K2CO3+H2O+CO2=2KHCO3.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 ①分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请在上述流程图中标出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名称和循环的方向(用箭头表示). ③在该流程图中,吸收池和分解池所起的作用是 .如果将空气直接通入合成塔,可能会引起的危险是 . ④合成塔内的反应为 ,生产3.2吨甲醇,可回收空气中的CO2 吨. 答案:(1)防止臭氧层破坏;(2)①2KHCO3=={△}==K2CO3+H2O+CO2↑;②循环利用的物质为K2CO3,循环的方向为分解池指向吸收池;③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氢气不纯会引起爆炸;④CO2+3H2=CH3OH+H2O;4.4. 4、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 _______;b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O2时,A中应放 MnO2;其作用是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连接制取装置;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④收集气体;⑤向大试管内放入石灰石,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①⑤③④D.③④⑤②① 实验室制取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 (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__ ; (5)通常情况下,氢气是无、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固体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直接反应制取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是 .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试管;铁架台 (2)MnO2起催化作用 (3)C;CaCO3+2HCl=CaCl2+H2O+CO2↑;向上排空气法 (4)2KMnO4=={△}==K2MnO4+MnO2+O2↑;B;C、D (5)A;C、E;Zn+H2SO4=ZnSO4+H2↑ 植物的呼吸与光合作用实验题 1.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 ②将叶片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图所示),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叶片A和叶片B; ④把叶片A、B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 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B滴加碘液。 (1)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 运走耗尽。 (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部分变为 ,非绿部分变为棕黄,说明绿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物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 (4)步骤④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 。 答案:(1)淀粉 (2)蓝 淀粉 叶绿体(素) (3)二氧化碳 (4)叶绿素 2.某同学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 (1)玉米中富含淀粉、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玉米种子的 中。 (2)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将装置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证明玉米幼苗的呼吸作用产生了 。 (3)若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则要探究的问题是 。要验证这一问题,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其对照实验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应为 。 (4)若要探究玉米幼苗的蒸腾作用,该装置需改变的是 。 答案:(1)胚乳 (2)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清水(蒸馏水) (4)移走小烧杯 3.选取生长正常的爬山虎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实验前应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几小时,再将甲、乙、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_________ 。 (2)叶片A、B两部分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 ___________ 。 (3)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其中叶片乙 蓝。乙和丙两叶片形成对照实验,可以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如果将叶片丙的叶脉切断叶片丙经过上述①②步处理,其叶片颜将 。 (4)根据以上实验所得结论,根据叶片甲实验可得出结论,在农业生产上种植大棚蔬菜为了提高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答案:(1)运走耗尽叶片内的有机物 (2)皋怎么读音光照 (3) 不变 二氧化碳 变蓝 (4)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 4.下图表示在某晴天的上午,将一盆植物的部分枝叶用干燥的透明塑料袋罩住,扎紧袋口并置于阳光下。请回答: (1)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植物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2)下午打开袋口,迅速将一根带有火星的卫生香伸人袋内,观察到卫生香复燃,说明袋内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气体),该气体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 (3)傍晚换上黑不透光的塑料袋罩上,扎紧袋口。第二天打开,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棒,结果火柴棒迅速熄灭。若将该袋内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此时袋内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气体),该气体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 答案:(1)蒸腾、(2)氧气、光合、(3)二氧化碳、呼吸 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装置图A 装置图B (1)设计图A实验装置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以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会出现水珠,其主要是由于水分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_向外散失凝聚而成的;选用黑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因进行_______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 (2)装置图B中是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的一个有名的实验。据此实验他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能够更新因为动物呼吸变得污浊的空气。请你大胆地推测普利斯特利随后可能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植物呼吸释放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吗 变浑浊 气孔 光合作用 (2)此问为开放性问题,答案不惟一。如老鼠能为植物的生存提供原料吗 五、课后作业 1.一绿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2 .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下图①——④部分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图是探究呼吸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A瓶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 。 (2)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 (3)若将萌发的种子换成大豆幼苗,应对C装置进行 处理,目的是 。 4.右图为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的演示 实验示意图: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加盖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甲、乙两瓶中,观察燃烧情况。 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 。 5.既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又相当于呼吸作用的原料的一组物质是 ( ) A.二氧化碳和水 B.有机物和氧气 C.水和氧气 D.水 6.将盆栽扶桑枝条上一叶片的主脉切断(见右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取下该叶片脱,加碘液处理,叶片的上半部呈棕黄,下半部呈蓝黑。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 ( ) A.水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7.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 8. 某同学在光下的一棵植物上摘下一片叶子,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漂洗后用碘液染,叶呈蓝,他应该得出的结论是 ( ) 第2题图 小烧杯 酒 精 沸 水 A.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 B.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C.叶中含有淀粉 D.缺乏对照组,什么结论也得不出 9.右图是某实验过程的装置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植物也需要进行呼吸作用 B.小烧杯中酒精的作用是检验叶片中是否有淀粉 C.煮沸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的酒精会变成绿 D.煮沸一段时间后,叶片会变成蓝 10.下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 11.根据下面的资料,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 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千克,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克。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 (1)该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这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 被柳树吸收。 (2)柳树吸收的水中,一部分进行 合成有机物,而绝大部分则通过 作用散失到空气中。水分散失到空气中对植物本身的意义之一是: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的 。 12.甲乙两地出产同一品种葡萄,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葡萄的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见下表: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推理,因为甲地昼夜温差 (大/小),白天光合作用 (强/弱),夜间呼吸作用 (强/弱),分解有机物少,积累有机物 ,瓜果甜。所以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含糖量高。 13.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的实验装置和方法。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按图示装置好后,光照2~3小时。取下叶片A和B, 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然后用碘液分别检验。 (1)该实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作原料。 (2)实验中,A组对B组起 作用。 (3)25℅的氢氧化钠溶液具有 的作用。 (4)用碘液分别检验后,不能变蓝的叶片是 ,生命它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14.生物小组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活动中,作出了如下设计方案。 [提出问题] 光照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 [作出假设] 光照能够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实施方案]
请你在表格中完善实验方案中乙组的环境条件和实验材料。 ⑵预期实验结果: 。 ⑶归纳结论: 。 15.根据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 (1)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 实验前,要将一盆天竺葵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3)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的一片叶部分遮光后,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30min。然后摘下这片叶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其目的是 。 (4)此实验的变量是 。 (5)右图示步骤(3)中用酒精处理的叶片,A是遮光部分,B是见光部分。用清水冲洗叶片后,在上面滴加碘液,其中变蓝的是 。此实验说明了绿叶只能在光下产生 16、绿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其他生物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 中进行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和 。 (2)右图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某种蔬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度)的影响曲线。a或b曲线都可以说明 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 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3)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已经总结出许多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如 、 等。 (4)菜农不宜在蔬菜大棚内过夜,原因是 . 答案: 1、D 2、B 3、(1)吸收空气中的CO2 (2)检验呼吸作用产生CO2 (3)遮光(放在暗室中) 防止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吸收CO2 4:甲 吸收(消耗)氧气 5---10 B A B C C D 11.无机盐 光合作用 蒸腾 温度 12.大 强 弱 多 13.二氧化碳 对照 吸收二氧化碳 A 14
甲组小麦叶片颜为黄白, 乙组小麦叶片颜为绿 没有光时,小麦叶片不形成叶绿素;有光时,小麦叶片能够形成叶绿素。光照能够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15 (1)绿叶制造淀粉需要光吗? (2) 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3)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或答脱) (4)光 (5)B部分 淀粉 16.(1)叶绿体 有机物 氧气 (2)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的浓度 (3)合理密植 间作套种 (4)大棚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对人体的健康不利(合理即可) 六、专题总结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