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工父亲四级时间分配
①父亲在乡下的时候,时常想念城里,其实,父亲是想念城里的儿子。父亲在城里的时候,时常念叨乡下,其实,父亲是念叨乡下的那帮子哥们。
②这几年,父亲乡下的那帮子哥们都来城里打工了,于是,父亲就卷起铺盖,朝着城里走来。
③父亲不住在城里的儿子家,而是来到城里的建筑工地上,和他的哥们儿住在了一起。白天,父亲和他的哥们在工地上干活,晚上,父亲和他的哥们在工棚里聊天。如果想念儿子了,父亲只需要两元硬币,一元投给公交车,是去,另一元还是投给公交车,是回。
④我去工地看望父亲的时候,没敢开车,因为父亲是个小气的人,所以也和父亲一样为公交事业做了两元的贡献。
⑤在工棚里,我看到了父亲休息的板床,父亲的被褥有些单薄,秋风渐凉,工棚又不严实,到了晚上,寒意肯定会乘着夜袭击父亲,并且,父亲还有关节炎的毛病。工地附近就有超市,我为父亲买了一条被子,被子是鹅黄的,暖融融的。我把被子给父亲送去的时候,父
亲喜得脸上绽满了桃红。
nba2k13键位设置⑥我早就说过,父亲是个小气的人,无论是在乡下还是在城里。秋末,当我再次来到工地的时候,在父亲的板床上,那条新被子安稳地摆放在角落里,父亲根本没舍得用。我对父亲说:“天这么凉了,怎么不用呢?”父亲笑笑说:“还不冷,等上冻了再用。”
⑦今年冷得早,冬初,就上冻了。我对小气已经成为恶习的父亲很不放心,抽空又赶到了工地。令人欣慰的是,那条被子没有闲置角落里,可是很快我又发现,那条被子根本没在父亲的床上。我真的生气了,责怪父亲:“新被子让你卖掉了?”父亲浅浅地一笑,摇了摇头。
⑧父亲的姿势和表情让我莫名其妙,后来,还是父亲的伙伴们帮我解开了疑云。父亲把新被子送给了“小山东”。“小山东”是山东人,家里穷,小小年纪就出来打工,来的时候,仅仅带了一条薄被子,所以,父亲把被子送给了“云南大学怎么样小山东”。后来父亲解释说,小孩子皮薄骨嫩,不禁冻。
⑨对于父亲的解释,我既啼笑皆非,又无话可说,只是觉得父亲管的挺宽的,从河南管到了山东。
⑩没办法,冷风中,我又为父亲买了一条被子。临走的时候,还塞给父亲一部手机,并教给他使用的方法,我告诉父亲,因为工作忙些,来工地看他时间可能会少些,有什么事情或者需要啥的,打个电话就行了。此时的父亲,脸上又绽满了桃红,嘻嘻笑着说:“咋想这样周到呢。”我回了一句:“谁让你是父亲呢。”
⑾过了两天,我就给父亲打电话,可是父亲关机了,隔了一天,再打,还是关机,以后打了多少次,父亲一直都是关机。我知道,父亲关机的原因一定是为了节省电话费,说来说去,还是源于父亲的 (A.性格 B.习惯 C.劣根):小气。
教师节礼物网⑿父亲生日那天,我准备把父亲接过来,好吃好喝一顿,我试着拨打父亲的手机,居然通了。我说:“老爸啊,你猜今天是个啥日子?你的生日——”我的话还没说完,对方传来一个怯怯的声音:“你打错了,打错了——”我看了看号码,没错呀。我明白了,一定是父亲错了。
⒀不出所料,是父亲把手机送给了“小安徽”。“小安徽”是父亲工地上的一个小伙子,安徽人。他牵挂乡下的对象,常常到外面的话吧给对象打电话。父亲为了方便“小安徽”打电话,就把手机送给了他。看看吧,父亲又从河南管到了安徽。
⒁我忽然觉得,父亲不仅是个小气的人,还是个大方的人。
12.第⑤和⑩两段都刻画了父亲的脸上“涂料市场绽满了桃红”,但原因不完全相同,第⑤段是因为_________,第⑩段是因为_____________。
13.联系语境,第 ⑾段画线处可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
14.第⑧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1)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
15.下列对女生暗恋男生表现⑤—⑩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住的工棚并不暖和,但他一直不用被子,是因为他舍不得用。
B. 对父亲送被子给“小山东”,“我”非常理解,也赞成父亲的做法。
C. “我”给父亲买被子,并提醒他用被子,写出“我”对父亲的关心。
D. 父亲起初不说出被子送给“小山东”的真相,是担心“我”不同意。
16.文章最后一段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2. “我”给父亲买被子御寒,这份孝顺让他高兴 “我”没有反对父亲的做法,又给他买了被子并送手机,这份孝顺和考虑周全让他舒心、高兴
13. 劣根 因为“我”多次打电话都是关机,对父亲的这种小气行为很不满;另外从文中对“我”对小气行为的态度上,第⑦段提到小气时用了“恶习”,这里程度进一步加强,所以用“劣根”比较恰当。
14. (1)补充交代父亲被子的去向和送给“小山东”的原因,表现了父亲待人热情大方、乐于助人。 为下文他把手机送给“小安徽”作铺垫。
15. B
16. 不能删,因为最后一段写了“我”对父亲有了新的认识,概括了父亲对自己小气,对他人大方的特点。自然总结全文,使父亲形象更明确。可以删,父亲送手机给“小安徽”与我对父亲“小气”的印象形成对比,让父亲的形象隐藏在两件事情中。以此结束全文,这样更容易引发读者的思考,让人回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