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壹心理读书
《认识⾃⼰,接纳⾃⼰》—壹⼼理读书
⾮原创,转载,学习⽤,勿侵权。
图⽚发⾃简书App
【⼀句话推荐】
利⽤我们宝贵的时间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值得我们去改变的东西。
今年国庆放几天假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马丁·赛利格曼。他曾以历史最⾼票数当选美国⼼理协会主席,在宾⼣法尼亚⼤学⼼理学系担任教授期间,开设应⽤积极⼼理学专业。截⽌到本书发表时,他共出版21本书,发表了218篇论⽂,他是世界上公认的“积极⼼理学之⽗”,英国前⾸相卡梅伦也是他的疯狂追随者。
《认识⾃⼰,接纳⾃⼰》作者结合⼤量的科研成果,从积极⼼理学⾓度告诉我们:要想拥有轻松快乐的⼈⽣,你需要做出最明智的改变。⾸先要真正认识⾃⼰,知道什么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然后,学会与⾃⼰不完美的⼀⾯相处,⽽不是致⼒于消除它。最后要清楚,虽然改变是可能的,但它也是有限度的。
【你将听到】
1. 为什么⼼理问题总是反复出现?
2. ⾯对总是如影随形的坏情绪,我们应该怎么办?
公司春节祝福语3. 什么样的改变才是最明智的?
27届金曲奖
【本书⾦句】
1、⼼理学不应该只研究⼈类的弱点和问题,⽽应该同时关注⼈类的美德和优势。
2、分清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和什么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就是真正改变的开始。利⽤我们宝贵的时间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值得我们去改变的东西,我们的⽣活就会少⼀些⾃责,多⼀些⾃信。这样,我们对于我们是谁和我们在做什么就会有⼀个全新的认识。。
3、我们不是过去经历的囚犯。
【推荐阅读】
书名:《认识⾃⼰,接纳⾃⼰》
作者:马丁·赛利格曼
译者:任俊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家好,这⼀期为你解读的书是《认识⾃⼰,接纳⾃⼰》。
近年来,虽然⽣活⽔平在⽇渐提⾼,但我们的⼼理困扰却层出不穷。⼯作的压⼒、⽣活的变动、⼈际
关系的错综复杂都成了压⼒源,⼀不⼩⼼就将我们推向抑郁和焦虑的边缘。为此,有⼈花很多钱上各种各样的⾃我提升课,有⼈不断接受着咨询,其中也不乏有⼈依赖着药物。可事实是⼼理问题并没有因此烟消云散,反⽽在短暂的缓和后,⼀次⼜⼀次地爆发。
⾯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会禁不住困惑:为什么⼼理问题总是反复出现?如何⾯对如影随形的坏情绪?不知道什么样的改变才是最明智的?那读完这本书,你会到答案。
本书作者马丁·赛利格曼,是世界上公认的“积极⼼理学之⽗”,英国前⾸相卡梅伦也是他的疯狂追随者。他在宾⼣法尼亚⼤学⼼理系担任教授期间,主导开设应⽤积极⼼理学专业。《认识⾃⼰,接纳⾃⼰》就是作者的著作之⼀,作者从改变的可能性和⽣物局限性出发撰写这本书,教你把有限的时间和精⼒集中在那些能够改变的东西上,进⽽到⼀条最有效的⾃我提升之路。
好了,事不宜迟,让我们马上进⼊这本书具体内容的学习。
在本书中,作者结合⼤量的科研成果,从积极⼼理学⾓度告诉我们:要想拥有轻松快乐的⼈⽣,你需要做出最明智的改变。⾸先你要真正认识⾃⼰,知道什么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然后,学会与⾃⼰不完美的⼀⾯相处,⽽不是致⼒于消除它。最后要清楚,虽然改变是可能的,但它也是有限度的。简单来说就是,认识⾃⼰、接纳⾃⼰和智慧地改变⾃⼰。
2
我们先来看看认识⾃⼰,为什么有时候你做了很多努⼒和改变,但结果却差强⼈意呢?
本书提到,改变之前,我们需要真正认识到:什么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先,你要接受⼀个事实:那些源⾃遗传性⼈格特质的问题是⽆法改变的。
什么是遗传性⼈格特质的问题呢?就是那些与基因、遗传相关的东西,⽐如性取向、肥胖体质、攻击性⼈格特质等等。
就拿最常见的减肥来说吧,想⼀想,⾝边是不是有很多减肥者,⼀直在控制⾃⼰的饮⾷,把正餐换成代餐或者⽔果,甚⾄⼲脆不吃,但⼤部分⼈都减肥失败。这个时候,他们是不是经常怪罪⾃⼰,意志⼒不够、不够坚持,才会失败?
但作者说,把减肥和意志⼒放在⼀起,才是我们对于减肥最⼤的误区。因为研究发现:肥胖很⼤程度上与我们的基因有关,⽽不是意志⼒。也就是说,我们的基因决定着我们的肥胖程度,因此不管我们多努⼒去改变⾃⼰,也是徒劳的。就算有些⼈采⽤了⼀些⽅法,减肥成功b ,也会在4、5年内重新恢复原来的体重。所以,⼈定胜天这个说辞,放在拥有肥胖基因的⼈⾝上是不合适的。
⼜⽐如说性取向问题,有些⼈天⽣喜欢同性,但其中有⼀部分同性恋者为了迎合家⼈及世俗的眼光,强迫⾃⼰做出改变和让步。但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因为这些都是源⾃遗传性⼈格特质的问题。
总之,如果我们真的要想避免进⼊⾃我控制、失败、⾃我否定的恶性循环,我们必须要接受有些东西是⽆法改变这个事实。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东西都不能改变的,⽐如认知类的问题,我们就可以采⽤正确的⽅法去改变它。
所谓认知类问题,也可以说信息加⼯类问题,它是因为我们对于⾃⾝⾏为和外界事物不合理的看法、判断及解读产⽣的。⽣活中,认知类问题⽐⽐皆是,像不敢当众讲话,这就是个认知类问题。不敢当众讲话的⼈,⼀旦接触公共场景,就会出现⼼跳加速、脸红、语⽆伦次等情况,重者还会出现浑⾝冒汗、呼吸急促甚⾄躲藏的⾏为。如果你仔细盘问,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有⼀种类似想法,那就是讲话⼀旦搞砸,他就会被看不起,甚⾄被⼈嘲笑⼀辈⼦。
可⼀个⼈演讲不好,真的会被嘲笑、讨厌和看不起吗?当然不是。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脑杜撰出来的想法,它是⼀份认知上的错误。⼀旦你到那个认知上的错误并进⾏修正,这些诸如脸红、冒汗的⾏为就会消失。
那要怎么到这个认知错误并修正呢?⼼理学上有⼀种⽅法叫做认知疗法。所谓认知疗法,就是借助认知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
书中就有⼀个⽤认知疗法惊恐发作的案例,电脑软件设计师凯勒是⼀位惊恐症患者,差不多每周⾄少发作⼀次。因为这样,⼯作和⽣活都受到
了影响,他曾接受了4年⼼理,吃过最⾼剂量的药物,也在⼼理中探索童年创伤,但均以失败告终。最后,在认知下,他不仅完全治愈,⽽且从未复发。
那他是怎么通过认知疗法治愈的呢?他做的是澄清⾃⼰的认知,意识到呼吸困难、⼼跳加速的情况只是紧张的反应,⽽不是⼼脏病的征兆。当他把这个认知修正后,即便惊恐再次发作,他也不会过度害怕,因为他知道了那只是焦虑紧张的⼀种反应。但在这⼀部分,我们要说的,并不是药物和其他⽅法不好,只是想说,只要⽅法得当,这样与认知相关问题就可以痊愈。
其实,我们很多问题的产⽣都是头脑加⼯过程中过度解读的结果。但个⼈是很难进⾏⾃我的,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得到专业⼈⼠的诊断结果之前,不要拿⼀些⾝体反应来吓唬⾃⼰。
好了,那么通过上⾯的内容,我们知道了,源于遗传性⼈格特质的问题是⽆法改变的,⽐如节⾷减肥、性取向等问题,但对于⼀些认知类的⼼理问题,只要⽅法得当,我们是可以改变的。只有你对⾃⼰有了这样客观的认识,才能不做过多的⽆⽤功,把有限的精⼒集中到可以改变的事情上。其实,⼈⽣最⼤的痛苦并⾮问题本⾝,⽽是我们的认识偏差及执拗地坚持和重复。
3
当我们对⾃⼰有所认识后,就会发现我们脑海中的坏情绪对我们的困扰,实在是太⼤了,它甚⾄会让
我们滋⽣⼀些抽烟、酗酒的坏习惯,所以我们都想消除它。可事实是,情绪⽆论好坏,都是我们与⽣俱来的,甚⾄可以说,是个正常⼈,就会有情绪的起伏。你的确可以借助药物让⾃⼰暂时摆脱⼀种情绪,但却⽆法永久消除它。那我们要怎么做呢?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个重点:要接纳⾃⼰,与其消除坏情绪,不如学会与它相处。
要想与坏情绪相处,我们先要对最常见的三种坏情绪有个清晰的了解,它们分别是焦虑、抑郁和愤怒。
我们先来说说焦虑,塞利格曼说,焦虑就像汽车上⼀闪⼀闪的“汽油不⾜”警⽰灯,看到它会带给我们不好的感受,但它只是提醒我们需要去加油或者在油耗尽之前停下来。书中提到,有⼀个单亲妈妈因为同事的解雇通知书⽽坐⽴不安。她之所以会焦虑,不过就是害怕⾃⼰也被解雇,担⼼没有能⼒让孩⼦过好的⽣活。你看,这份担⼼的作⽤,就是让她要意识,要么是她要更认真⼯作,要么是学习更多技能,甚⾄更多退路。总之,这个不好的情绪,就是提醒她居安思危。
支付宝密码除了焦虑,我们再来说说都市⼈常常会犯的抑郁情绪,简单来说,抑郁就是眼睁睁看着绝望、挫败、失落⼀步步逼近,⾃⼰却⽆能为⼒的表现,也就是⾃我价值感低,甚⾄会产⽣“我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悲观念头。那它在提醒我们什么呢?赛利格曼曾在他另⼀本书,《持续的幸福》⾥,表⽰抑郁出现时,就是提醒我们要去多多帮助⼈,从中感受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说完焦虑和抑郁,我们来说说愤怒。愤怒是你的⾏为受挫折时引起的⼀种紧张⽽不愉快的情绪,它就像封闭管道⾥的⽔,你在这⾥把它压下去,它会在其他地⽅冒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在⼯作中受⽓的家长,会朝着没做好作业的孩⼦⼤发雷霆,孩⼦很⽆辜,⾃⼰事后也很后悔。
以上就是三种最常见的情绪:焦虑、抑郁和愤怒。从⼼理学上讲,坏情绪是我们对外界不满的⼀种⽣物性反应,确切地说,是⼀种防御机制,它存在的⽬的是保护我们免受外界的伤害。所以,坏情绪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可怕;只要我们学会和它好好相处,我们也能有所获益。
那么,如何相处呢?简单来说就是接纳它的存在,然后从中培养⼀种有效应对的⽅法。为了更好理解,我们先来了解⼀下狙击⼿和战⽃机飞⾏员的训练。这是两种⾼挑战也⾼风险的⼯作,情绪更是⾄关重要。在新⼿训练时,训练员很重视学员情绪管理能⼒,但他们不是教授应对技巧,⽽是魔⿁般的训练。⽐如训练狙击⼿的射击技术前,会让他经历24⼩时的彻夜不眠。换句话说,当他们真正射击时,⾝体已经极度疲惫,精神也极度焦虑和暴躁。⽆独有偶的是,训练战⽃机飞⾏员时,训练员会直接开着飞机冲向地⾯,让准飞⾏员真实体验那份强⼤的恐惧。总之,⼀句话就是,让他们置于最⽆助的情绪中。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狙击⼿和战⽃机飞⾏员能在这样的困境中更好地练得⼀⾝本事,那在真正的危险来临时,他们才不⾄于惊慌失措,才有可能逢凶化吉。
朝鲜旅游签证
⽽我们普通⼈也可以这样。当我们有不好的情绪时,不要想着逃避、摆脱,⽽是去直⾯它,去感受到⾃⼰真实的状态,就可以去⼀点点探索到可以化解它的⽅法。⽽⼀旦我们习得与它相处的⽅法,或者从中到应对技巧,那下⼀次再陷⼊这样的情绪时,我们就会迎刃⽽解。⽽且,战胜糟糕情绪的经验会⼤⼤助长我们的⾃信,让你会从中拥有更多⼒量。
好了,那么通过以上的内容呢,我们知道了,⼈⼀般有三种最觉的坏情绪,那就是焦虑、抑郁和愤怒,它们出现会给我们不好的感受,但情绪只是⼀份提醒。与拼尽全⼒消除它相⽐,学会与它相处会让我们获得更多好处。
4
通过前⾯两个重点的学习,你学会了客观认识⾃⼰,也知道和坏情绪相处要⽐消除它更重要,也就来到改变⾃⼰的阶段,如何改变才是最明智的呢?也就是第三个重点,培养改变的勇⽓,了解改变的限度。健康证
说起培养改变的勇⽓,⾸先第⼀个改变是观念上的改变,你要相信,你有能⼒摆脱过去经历的影响。这要怎么理解呢?
我们先来看看帕蒂·戴维斯的故事。她是⾥根总统的⼥⼉,也是公认“第⼀⼥⼉”中最叛逆、最放荡不羁
的⼀个。和摇滚歌⼿厮混并中途退学;为杂志拍摄裸照。⽽她把这些问题归为⽗母的责任,并指出8岁时,被妈妈打⼀巴掌的经历。
从精神分析的⾓度看,也就是所说的“童年创伤”,可是⼀个巴掌真的可以让⼀个⼈如此⾃暴⾃弃吗?我们不敢枉下结论,但随着⼼理学的普及,有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在谈“原⽣家庭”及“童年创伤经历”的影响,甚⾄很多⼈把⼯作不顺、婚姻不好都归为过往不好经历的错。
塞利格曼坚决否定了这个说法。他认为,我们之所以会选择怪罪过去,是因为怪罪童年经历会让我们成为“受害者”,如此以来,我们会觉得⾃⼰不管做错什么都是⽆辜的,⼀切不满都有合理的解释。但这种想法是⼀种消极暗⽰,会让我们⽆法⾃省,⽆法认识到⾃⼰的不⾜并改正。
⼼理学家阿德勒也曾说,沉浸在“原因论”⾥,我们永远不会进步,但不可否认,怪罪过去就是在“原因论”⾥挣扎,其实,我们有⾜够的能⼒摆脱过去的影响。
⿊⼈教育家玛雅·安吉罗就是⼀个有着不幸过去的⼈,她成长在种族歧视最猖狂的年代,少年被妈妈的男友,虽然遭受到来⾃家庭和社会双重创伤。但她没有因此⼀蹶不振,反⽽投⾝反种族歧视的事业⾥,因为她想改变现状。后来,她结识了最伟⼤的伙伴马丁.路德.⾦,他们⼀起筹备反歧视游⾏,可马丁却在游⾏刚开始时,于安吉罗⽣⽇当天被杀。就这样,她再次遭受重创,但她还是选择直⾯痛苦,重新出发。⽽仅仅⼀年后,她创作了⾃传《我知道笼中的鸟⼉为何歌唱》,从此名扬世界,成为
⼀个时代的发声品。
可见,⾯向过去,你只会看到那些“刻⾻铭⼼”的创伤,但当你⾯向未来时,却会想⽅设法地改变现状。总之,⽆论我们怎么怪罪过往,⼀切都没有办法重新来过,所以,我们要坚信,探索过去创伤并不会让你过的更好,⽽你有⾜够能⼒摆脱过去经历的影响。
到这⾥,我们完成了观念改变的部分,那就是相信⾃⼰有能⼒摆脱过去影响。那接下来就是第⼆个改变就是判断⼀个问题的改变限度:从⽣物、证据、信念三个层⾯来判断⼀个问题可解决的程度。
⼀是⽣物层⾯。⽣物层⾯的问题就是指那些以⽣物学为基础的⼼理反应,它与潜意识有关,甚⾄很多时候是天⽣使然。⽐⽅说,你吃了⼀份平时不常吃的东西,刚好当天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即便后来你知道那是流⾏性病毒造成的,但下次看到这个⾷物时,你也会⼼有余悸。还有就像对蛇、爬⾏昆⾍的恐惧,我们⼤部分⼈都会对这样的动物有恐惧,只是程度不同⽽已,那这些就是进化过程中产⽣的反应。也就是说,⼀旦你⾯临的问题是属于这个层⾯,你就要知道,它很难进⾏完全改变。相反,如果它仅仅是某⼀种习惯,就⽐较好改变。
除了⽣物层⾯,证据层⾯也可以协助我们进⾏判断。所谓证据层⾯,是指潜藏在问题底下的信念越容易被证实,就越难被推翻,也越难改变。⽐⽅说有的新⼿妈妈担⼼不洗⼲净⼿,会把细菌传染给孩⼦,所以每天花2个⼩时来洗⼿,的确孩⼦从来没有因此感染过。但这个洗⼿⾏为却困扰着她和⾝边
的⼈,⽽且难以改变。这是因为她有个证据:“我洗⼲净了⼿,所以孩⼦没出现问题。”那真的⽆法改变吗?如果想要改变她的过度洗⼿⾏为,就要去寻妈妈不每天洗⼿2⼩时,孩⼦也会没事的证据。总之,如果遇到⼀个证据层⾯问题,证实的证据越多,就越难改变。但我们可以试着从反⾯证据下⼿,只要反⾯证据⾜够多,它也是可以改变的。
还有⼀个信念层⾯也可以协助我们。所谓信念层⾯,就是判断问题底下信念的⼒量。假设问题底下的信念⼒量是很强的,就很难改变;假如这个信念较⽆⼒,它就很容易改变。那如何判断信念⼒量的强弱呢?⽐⽅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是⼀个⼴为⼈知的真理,想要说服⾃⼰或者他⼈这是错的,就⼏乎不可能,这就是信念很强的东西。相反,那些没有太多理论证实的东西就⽐较容易改变,⽐如“今年夏天⽐较⼲燥,所以跳蚤就会多。”这是谚语性质的推论,它仅仅考虑了湿度和跳蚤的关系,那从其他影响因素⼊⼿,就很容易把这个说法推翻,因此,属于容易改变的问题。
借助这三个层⾯就可以判断⼀个问题的深度,进⽽知道了⼀个问题是否容易改变及能改变到什么程度。接下来就来到真正改变的部分,也就是第三个点,最好的改变是:产⽣新⾏为,减少坏影响。
改变是有限度的,再好再多的和药物都达不到完全治愈的效果,我们要做的是承认这个事实,⽽不是归为⾃⼰或者他⼈的不好。⽐如酗酒、减肥,这些看似都是表层问题,其实改变起来是⾮常难的,因为有⼀些遗传性的因素在其中,如果过于执拗,就会出现很挫败,那你是不是要放任不管呢?当然不是。虽然不能完全改变,但我们可以尝试培养新⾏为。
⽐如喝酒时换成⼀个精致的⼩杯,减肥时把⽬标定的⼩⼀些,哪怕是每天多⾛2000步。因为这些新⾏为都是很容易达成的,⼀旦达成就会给⾝体⼀个积极感受,这样⼀来,它更愿意坚持下去。
除了这些不好的习惯,还有很多我们避之不及的东西,⽐如焦虑、愤怒等情绪,只要有⼈际关系的地⽅,它就会出现。通过前⾯的学习,你知道
了,它是根除不了的,我们要学会与它相处,⽽我们相处的⽬标就是减少它的影响。当不好的情绪和习惯出现时,不要着急去消除它,⽽是看见它,尽可能减少它的影响,哪怕只是很⼩的程度。⽐⽅说,感到⾃⼰愤怒了,不要去压抑,⽽是试着去表达出来。⼜⽐⽅说性取向跟常⼈不⼀样,可以减少和排斥⾃⼰的⼈接触,既不去试图强制别⼈接受⾃⼰,也不为了迎合别⼈,去痛苦改变,毕竟这些与我们的遗传基因相关,我们能做的改变是微乎其微的,那就把焦点放在减少影响上边。
好了,通过上⾯的内容呢,我们知道了,改变是可能的,也是有限度的。想要改变,⾸先要有观念上的改变,相信我们有能⼒战胜童年创伤。其次,从⽣物、证据、信念三个层⾯来判断⼀个问题是否容易改变。最后,我们说到了最好的改变,那就是增加新的⾏为,减少坏的影响。我们的⽬标就是理解⾃⼰的⼼理问题并设法正确应对它们,以便在⽆法消除它们的情况下仍能使⾃⼰正常地⽣活或⼯作。
5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讲解的全部内容,下⾯,我们简单回顾⼀下。
当今,各种各样的⾃我提升课,如⾬后春笋般出现,我们对于⼼理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可为什么我们采取了各种⽅式预防和,还是总有⼈反复出现⼼理困扰?⾯对如影随形的坏情绪,我们应该怎么办?什么样的改变才是最明智的呢?在《认识⾃⼰,接纳⾃⼰》这本书⾥,作者结合⾃⼰⼤量的科学研究经历及实践经验,为我们讲述了怎样改变才是最明智的。总结来说,我们分成三部分:客观认识⾃⼰、接纳⾃⼰不好的⼀⾯、明智地改变⾃⼰。
要想有好的效果,我们⾸先要客观认识⾃⼰,知道哪些可以改变,哪些不可以改变。其实,只要⽅法得当,那些认知类的⼼理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那些源⾃遗传性⼈格特质的问题,是不能改变的;其次,我们要知道,与消除不好情绪相⽐,学会和它相处更利于我们轻松幸福。那常见的不好情绪有焦虑、抑郁、愤怒三种。只有抱着与它们好好相处的⼼,我们才能获得持久快乐;最后,我们说到了改变,改变是可能的,也是有限度的。我们要相信⾃⼰不是过去的奴⾪,你是有能⼒摆脱童年创伤的影响。我们还可以从⽣物、证据、信念三个层⾯来判定⼀个问题可以改变的程度。⽽最好的改变就是产⽣新⾏为,减少坏影响。
对于⼀些深信传统⼼理理论的⼈来说,本书是有些颠覆的,因为他的焦点不在于解决问题,⽽是帮我们到更多幸福快乐的可能。即便⾯对⽆法消除的糟糕情绪和环境,本书也在教你拥有正常⽣活和⼯作的能⼒,希望你能从中受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