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而人又是自然界的有机身体,因此,人与自然界具有辩证的同一性.也就是说:人类应当同自然界的万物保持和谐亲近的关系,而不是对抗的关系。人与自然界之间不能是征服与被征服、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应当建立和谐统一的价值关系。“敬畏”既有尊敬之义,又有畏惧之义,是人类在自然界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神圣的情感。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一切,包括人的生命。但是,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能无限制地、过分地、失去理性地进行掠夺。人类如果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整体,就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自然界的万物,同情和尊重自然界的生命。自然界的动物与家养的动物虽然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但它们都是我们的朋友,都应当受到尊重和爱护,决不能任意虐待、丢弃和杀戮。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的界线,正是为了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保护人类自己——维持人与自然的有机和谐与生态平衡。自然界不仅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是有“内在价值”的,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类应当重新理解人在自然界的地位与作用,尽到人类的职责。人的最大特点是有理性,有良知,应该知道什么是爱,也应该知道如何去爱。
大自然然赐予了人类繁衍生存的条件和充足的资源,使人类成为了地球的主角。但是,人类回报大自然的确是无尽的索取和破坏;当人类宣告向征服大自然的目标前进同时,却已写下了一部令人痛心的破坏大自然的记录书。这种破坏不仅仅直接危害了人们所居住的大地,而且也危害了地球上的所有生灵。20世纪是人类对资源和环境破坏最严重的100年。20世纪70年代,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和
平与发展慢慢成了人类追求文明与进步的共同主题,核战争已不再是威胁世界的第一一危机,取而代之软盘写保护
的是环境危机。
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然而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自然灾害像古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高悬在人类头顶。
虞兮叹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但从来不曾高枕无忧过,几乎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极其复杂的严峻挑战。归纳起来,这些挑战无非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人类本身,二是大自然。人类正是在不断地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斗争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这就是人类的文明史。
当代高科技已经把人类送上了太空。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已经进入了天堂,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下去了。恰恰相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将愈来愈多,有些问题甚至更加尖锐而且突出了。自然灾害对于人类的威胁就是如此。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的频度越来越高,间隙期越来越短,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这是有目共睹的。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与生物活动的诱发作用所引起的自然变异在内,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其变异强度威胁到人类生存和物质文明建设时,便构成了自然灾害。
广义的自然灾害,既包括缓变的自然灾害,也包括突发的自然灾害。缓变的自然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气候的长周期演变、海面趋势性升降、淡水资源减少与水质恶化、地面沉陷等,
有人也称之为环境灾害。狭义的自然灾害则仅指突发性的以及成灾过程不超过一年的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按其成因或致灾因子的归属,可分为大气活动、地壳活动、水体活动、生物活动、人类活动和天体活动等所引致的灾害,如按致灾载体或承灾体的类型和特点,则可分为气象灾害、洪水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灾害、农业灾害等7大类,每类又包括若干灾种。
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和日趋城市化,经济与高技术财富和生命线工程的密集发展,加之人类自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因而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日趋严重。过去的20年,突发性自然灾害在世界范围内已造成近300万人的死亡和几千亿美元的巨额损失。许多专家一致认为,到21世纪初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的严重时期,因此呼吁国际社会行漂组词两个字
211大学有哪些大学有多少所动起来,共同采取有力措施。专家们的呼吁已引起了各国领导人与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在许
多国家的倡导和积极推动下,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69号决议,决定把二十世纪最后十年定名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呼吁各国政府和科学技术团体积极行动起来,
广泛开展减灾活动,提高全人类的减灾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成就,有计划地开发
经典老歌dj新技术,使用新方法,补充新知识,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增强各国的减灾能力,以期能在
怎么自制胶带贴纸全球范围内大幅度地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环境复杂,自然变异强烈,而经济基础和减灾能力又都比较薄弱,所以自然灾害的强度大、分布广、种类繁多。据已有资料估计,如不进一步采取更有效的减灾措施,未来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计。因此,大力加强减灾工作已成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为此,我国政府于1989年4月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以协调和推动我国的减灾活动。
在一次有关预防火灾的批示中曾精辟地指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一语道破了“防”与“救”的关系,阐明了防灾的重要性。显然,为了实现减灾目标,必须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减灾方针。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唤醒民众。只有取得广大民众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减灾效果。而要唤醒民众,就必须大力普及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强化全社会的减灾意识,这是实现减灾目标最基本的保障。正是出于上述目的,我们撰写了这部《面对大自然的报复——防灾与减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只顾着经济的发展,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人类怎样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怎样对待我们,大自然用它自己的方式是在惩罚着人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