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江南梦天水:伏羲女娲不是传说
陇上江南梦天水:伏羲女娲不是传说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丝绸之路西入甘肃,第一个重镇就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我国神话传说的“三皇”、“五帝”中伏羲(xi)、女娲、黄帝的故乡就是天水。因出差途经天水,当然也就趁此机会去瞻仰一下伏羲这位人文始祖的风采。
陇上江南:记录八千年前的文明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接关中,南临巴蜀,西倚甘南,北扼陇坻,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是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山清水秀,气候温润,素有“陇上江南”之称,有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
天水有史可稽的建城史有三千年。在这座千年古城的一砖一瓦上,都停留着时间爬过的痕迹,岁月的长河荡涤着这个城市,留下了许多古旧、龟裂的痕迹……天水秦安县境内有个大地湾遗址,是距今7800年到4900年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村落遗址,已出土8000多件各类文物及中国最早的原始地画,有最早的“水泥”地面大厅和宫殿等,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它较完整地保存了仰韶文化早、中、晚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具有极高的考古和文化价值,在最近评定的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中列第十二位,影响很大。
大地湾遗址的发现是非常偶然的。那时候,大地湾所在的这座黄土山与天水四周的一道道黄土山梁一样,毫不起眼地蹲伏着,只是当地农民在这座山上劳动时,镢头和犁头经常带出破碎的陶片。l958年,甘肃省组织文物普查时,确定这里可能存在一处原始村落遗址。上世纪70年代组织开展的考古挖掘,其成果之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已经探明的历史文化遗存总面积达150多万平方米。仅就目前发掘的1.37万平方米的面积,已经涵盖了从距今7800年到4900年前阀门的种类
公司财务管理后3000多年华夏先民所创造的历史。作为实物依据,大地湾不仅复原了此前无法想象的华夏先祖在混沌初期时的生活场景,而且还给《山海经》里女娲补天和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中补《三皇本纪》中关于伏羲创世的历史寻到了实物依据。
伏羲城的文化徜徉
因有伏羲庙,天水小西关城又叫伏羲城。走进伏羲城里,感觉像走进了明朝,青石铺地,仿古建筑分列两旁,更有那参天古树,给这个古城增添一丝沧桑之感。天水的古树是一景,走在街上,不经意间就能看到几百年的古树,其数量在全国排第二,仅次于扬州。市里最古老的树在2500年以上。
伏羲城最有特的便是大理石铺就的民俗文化步行街,两旁有庑殿式的商店,零星地经营着纪念品之类的东西。在街上,远远看见了一片古建筑,灰的琉璃瓦,朱红的墙体显得宏伟而气魄。“伏羲庙”正大门前有个古戏台,古戏台前面是新修的伏羲广场。广场上面有一块碑,上面有在1992
年考察天水时候的题词“羲皇故里”。大门两侧分别有两个过街牌坊,风吹过,牌坊上面的铃铛清脆响起。
伏羲城民俗文化一条街的中央便是伏羲庙,当地百姓俗称“人祖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上古三皇之首伏羲氏而建造的。
天水伏羲庙依山而建,史载它创建于明代,历代修缮。庙前的广场明显是当代的杰作,巨大的太极图案只有凌空俯视才能一览它的全貌。站在太极图案中心放眼望去,神庙肃穆洁净,一股神圣的崇高感油然顿生。
蓝田玉鉴别
伏羲庙前牌楼匾额上的“开天明道”几个大字与古朴的牌楼相映,显出一种古老与庄重,而门前立着的两个石鼓被孩子坐着当滑梯而磨得光光的,有几位老人悠闲地坐在石阶上谈古论今。伏羲庙门坊正中挂一牌匾:“昊太宫”,门前柱子上刻一幅对联:“立极同天德合乾坤百王仪则,开物成务道传古今万世文祖”,乃后人对人文祖师爷万世功德的精辟概括。门上还有一块“兴天地准”的牌匾,门坊又称大门、正中国农业银行余额查询
门、前门、头门。明弘治三年(1490年)创建,面阔5间计17米,进深2间计5.4米。悬山顶,绿瓦龙吻,质朴典雅。
庙临街而建,坐北朝南,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占地3700庙。殿宇排列对称整齐,布局规则严谨,雕梁画栋,巍峨壮观,带有浓郁的明代建筑风格。根据庙内碑刻记载,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明清曾九次重修扩建,终于形成了这样一座整肃宏伟、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庙里游人不多,所以没开正门,只开了一个偏门供游人进出。庙宇里面和街道外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仿佛就这一步让我从繁华迈进了幽静,从现代跨入了古时。进入庙内,迎门是老书法家舒同写的“羲皇故里”大理石碑。庙宇里面古柏参天,浓荫盖地;庙宇辉煌,亭角挑翘;布局严谨,清幽雅静。两侧是两排厢房,厢房里面展示着天水出土的文物。
小米手机省电古树大殿铭刻沧桑
由仪门进入中院,数十株古柏直插入云,苍老俊挺,苍柏古槐,总让人有一种历经沧桑的感觉。倘佯在伏羲庙,目光不时被一株株苍劲高大的古树深深吸引。一位天水朋友自豪地称,挺拔的古树,是这座城市悠久历史的见证。在天水人眼中,伏羲庙的古柏就如同他们顶礼膜拜的伏羲爷一样,也是有灵性的。传说,伏羲庙创建时同时在庙宇各院内种植了64株古柏,象征伏羲六十四卦之数,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现存37株,它们被称为伏羲卦柏。其中,有一棵千年古柏,树身已经严重倾斜、开裂,但它顶部的枝叶依然挺拔矍铄。伏羲庙大门内侧东西墙角原有古槐两株,相对而立。现存东边一株,树干中空,经鉴定为唐代所植,这不禁让我想起“千年柏,万年松,不如老槐空一空”的谚语来。
沿着青砖路向里面走,是一个大门,上面写着“龙祖”。院内左右有碑亭,正中靠北是月台,“先天殿”就建在月台上,高大雄伟。殿宇重檐琉璃瓦顶,饰螭首。顶上平脊两端有翘转向内的“鸱尾”。斗拱五铺,三抄、三平昂,刻卷云和龙头。门扇饰透花金线艾叶纹。圆窗透
花,刻有二龙一珠,障水板刻松鹿图,雕刻精绝,别具一格,在民间象征着福、禄、寿,代表着吉祥如意,这也区别于一般的宫殿建筑。
“先天殿”前一株古柏的两枝从中劈开,一半就斜依在大殿顶上。月台下已是香烛辉耀,枭烟燎绕,大殿则更是庄严肃穆,殿内正中便是高达3米的人文始祖伏羲坐身塑像,高可抵顶,树叶披身,手持八卦盘,气宇轩昂,双目炯炯凝视前方。神龛匾额上悬清嘉庆州牧王赐均书“文明肇启”巨匾,仰头上望,顶上绘有河图洛书,六十四卦。祭台前素肴素果,红烛枭烟,耳畔钟磬声相闻,令人肃而起敬。
在天水老百姓眼中,伏羲爷画八卦、结网罟、取火种、兴嫁娶、制历法、创乐器、造书契……总而言之,他就像指路明灯一样,在原始社会演进中放出普照人世的光。时常,天水老百姓会以一种很自豪的口吻对人说,天水的伏羲庙是现存全国最大的祭祀伏羲的庙宇,而建于明代成化年间的伏羲塑像是全国最好的也是国内最大的明代伏羲塑像。身披树叶的伏羲,就是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形象,与那些镀金的相比,它完全呈现出了一种人性化。
伏羲坐像左侧是一匹飞马,另一个则是见证伏羲与女娲结为夫妇的一对磨盘。据天水大地湾文化的史
料记载,女娲与伏羲同属于大伏羲氏族,但与伏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支系,伏羲姓风,女娲姓凤。他们虽然以兄妹相称,并非同胞兄妹。公元前7744年,伏羲以一双精致的狐皮为聘礼,前往凤州(今陕西宝鸡市凤县)与女娲完婚,时年伏羲31岁,女娲16岁。
“来何从兮去何从兮何适,松柏穆穆兮鸟雀飞”(自天水伏羲庙《送神曲》)。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没有黄鹤,伏羲庙却有“来鹤轩”和“来鹤亭”。伏羲庙“先天殿”西便是座“来鹤轩”,自成院落。亭院之东墙即庙之西墙。清乾隆四年(1739年),秦州知州李宏主持重修伏羲庙,忽有白鹤飞临庙柏,古人视鹤为福寿吉祥的象征,为此建“来鹤轩”以资纪念。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陇南文宗”任其昌先生去世,学人私谥“文介公”,辟来鹤亭为生祠堂,于是亭亦被称为任文介公祠。庙东北有池,跨池有桥,池畔有亭,名曰“来鹤亭”。据说也是昔日有白鹤栖息其上,
故此得名。“先天殿”两侧是“钟楼”和“鼓楼”,说明在很久以前就有着“晨钟暮鼓”之说。先天殿后面为太极殿,又称退殿、寝殿、寝宫,依“前宫后寝”惯例而建,原供伏羲,后祀神农,建筑规模略小于先天殿。太极殿前扁额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老先生九十岁时所书“太极殿”三字,侧有朝房、碑房、庑殿、鼓乐亭。亭殿间镶以古柏37株,古槐1株,奇形怪状,俨然是一院人物一幅画卷。庙祠内,柏槐苍茂,花木芬芳,黄莺鸣啭,燕语呢喃,碧树亭影,交相辉映,景幽静,令人神思向往。
乘飞机禁带物品祭祀伏羲之礼
伏羲在我国历史上位居三皇之首,代表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伏羲时代。伏羲又作宓羲、庖牺(亦称庖牺氏)、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它们均有“伏化牺牲”的意思。因此,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伏羲是我国原始社会渔猎畜牧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伏羲聪慧过人,相传其人首蛇身,其实伏羲并非人首蛇身,而是真正的道家创始人,人首蛇身即是“道”字的原型。又相传他是古代华夏部落的杰出首领。在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帝王世系中,太昊伏羲氏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地位十分显赫。伏羲在五帝中尊为东方天帝,这是他的神职。伏羲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尚书》和《易经》等书,都对伏羲事迹、功德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奠定了伏羲在中国古史中的首席地位。
由于伏羲的伟大贡献,所以我国祭祀伏羲之礼世代绵延,经久不衰。每年春秋两次,正月十六为伏羲诞辰,实为春祭;农历七月十九,为伏羲祭日,举行秋祭,羲皇故里天水对这位人文始祖的祭祀更加重视,每年春秋二季都在伏羲庙隆重举行。在这里多次举办伏羲文化节,吸引海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旅游观光,寻幽访古,步入伏羲庙寻根祭庙。
“公祭伏羲爷最初在民间,具体始于何时现已无据可考,不过也有说法认为它始于明朝,而现在的正月十六的春祭和七月十九的秋祭应该说都是后人定的日子,这是根据伏羲生于春死于秋的传说来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