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纠缠”的启示:改变命运、实现自我突破的心法
“量子纠缠”的启示:改变命运、实现自我突破的心法
导读:
随着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公布,这半月来,一场由量子力学引领全民头脑风暴的热闹场面在各大网络平台出现了。
获得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
我觉得,当下这场思维盛宴对全人类思想境界的提升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这可以从它对科学大厦的奠基与重塑、打破科学与宗教意识形态疆界的哲学思辨、引领人类探索宇宙和推动社会变革发展等多个角度去解读。
在本篇,我不想重复被多数人唠叨过的常识性话题,而是聚焦到人类个体生命,以随机的方式谈谈我对“量子纠缠”的理解,以及这个原理对人生命运的深远影响……
01头号玩家
四年前,有一部很受欢迎的美国科幻大片《头号玩家》在全球上映了,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曾
看过,且应该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影《头号玩家》海报
我是因为一直喜欢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所以就第一时间看了这部影片。在观看的时候,我强烈地感觉到,这部充满彩蛋的影片预言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一种态势。
比如,这几年全球大火的“元宇宙”概念,其实,很多入圈人就是从这部影片得到灵感,坚定了投入其中的信心。
“元宇宙”(Metaverse)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中。
尼尔·史蒂芬森著
2022年的网名该作品描述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基于数字科技的网络虚拟世界——元宇宙,所有现实世界中的人在元宇宙中都有一个分身人们来回游走于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
《头号玩家》则将这个概念以直观的影视画面进行了终极演绎。
《头号玩家》剧情片段:赛车夺取绿洲钥匙
譬如上面这段剧情,身在元宇宙中的男主在一场到钥匙赢得“绿洲”所有权的竞赛中,他独自另辟蹊径,从后门的地下秘道到了唯一可以通关的捷径,最终成为第一个到钥匙的幸运儿。
:“绿洲”是元宇宙里的一个繁华都市,有与现实世界中相似的各种生活场所,并有独立的经济系统维系运转,每个进入绿洲的玩家都是现实世界中的人,但玩家可以通过自选形象模式变换自己的性别和身份。如此,很多现实世界中过得不如意的玩家就可以在游戏世界里放纵宣泄,释放性情。】
《头号玩家》剧情片段:虚拟游戏的绿洲
虽然,这是VR游戏中的一个程序设计,但游戏的过程和结果却与男主在现实世界中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那么,带着这份感悟,跳出影片里的故事,回归到大众普遍认同的现实世界,敏感的人不免会有过这样的遐想
我们眼前的这个现实世界,会不会就是一个类似绿洲的元宇宙呢?
这个问题,如果依据当前科学界对“量子纠缠”特性的盖棺定论,那么用逻辑推演的结果,就会得出:所谓的现实世界就是一个虚幻世界!
02爱因斯坦的错误
我注意到,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颁给三位科学家的理由,是以表彰“用纠缠光子验证了量子不遵循贝尔不等式,开创了量子信息学”
这个理由,若用另一种更直白的方式表述,大致是这样的:
被观测的微观世界显像完全是随机的,纠缠态物质(信息)彼此间的联系不受时空尺度影响,这突破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光速不可超越的极限观点,今后以量子信息学为基础的科技生产力将迅猛发展。
也就是说,“量子纠缠”特性的确认,是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基石。
苹果13和14哪个更值得买
量子纠缠概念图那么那么造句
那么,何谓“量子纠缠”?
按照科学定义,就是指在量子力学里,当几个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则称这现象为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
简单地说,就是在微观世界的系统中,两个甚至多个曾经相互作用过的粒子,在分开之后,不管相距多远,它们都不是独立事件,而是彼此有着神秘的联动影响。
在科学界,“量子纠缠”这个物理特性差不多是在近百年前被发现的。当时,创建了相对论的科学大咖爱因斯坦是不能接受它的,因为他笃信宇宙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类的意识活动为先决条件的,这是“实在性”。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相对论物理创立者,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此,老爱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五香兔肉
你真的以为没人看的时候月亮就不存在吗?
此外,老爱认定光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宇宙任何相邻物质彼此影响的传播速度不能超越光速,也就是说,信息的传播也不能是超光速,这就是“定域性”原理。
但是,“量子纠缠”却打破了爱因斯坦固守的“实在定域性”,以致于老爱发牢骚地称这个现象为鬼魅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distance)。
其实,老爱同志就是走的早了点,如果他能活着看到后期的“双缝实验”,以及更为诡异的“延迟选择量子擦除实验”,估计很可能会郁闷到得自闭症。
在此,我就简单说说这两个实验更深刻的理解。
众所周知的“双缝实验”,通常被描述为人的观测行为,会导致原本状态不确定的量子叠加态坍缩成一个确定的状态。
事实上,这个实验在不同时期曾被多次改进重复做过,主要是用来探讨意识在让物理现实成型时所扮演的角如何办理离婚手续
随着大量实验数据积累,科学界发现与意识相关因素,诸如冥想、注意力集中程度、心理状态等,也包括物理相关因素,如透明度、吸收等,这些与双缝实验中干涉图样的预测路径有着相关性,意识不仅会干扰必须测量之物,而且还会产生观测者意念驱使而导致的测量结果
下面,再说说很多人不知道的“延迟选择量子擦除实验保管协议”究竟又出了什么幺蛾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量子纠缠”的启示:改变命运、实现自我突破的心法
延迟选择量子擦除实验(视频)
“延迟选择量子擦除实验”相比“双缝实验”,它使用的设备更为复杂与精致,进而演示出更多量子力学的奥秘。
这个实验最令人惊愕的发现,莫过于它所展示的“时间倒退”、“因果颠倒”,以及“当下(或未来)改变过去”的演绎过程。
这种反直觉、颠覆世界观的实验结果,确实令人惊诧不已。
对此,朋友们不必徒增烦恼,试想,就连天才智商的爱因斯坦都曾为量子行为困惑不解。所以,难以理解这些实验就太正常不过了。
坦率地说,我对“双缝实验”的结果,没有理解上的障碍,但在理解“延迟选择量子擦除实验”上,却耗费不少脑细胞。
“延迟选择量子擦除实验”截图
在经过多次反复观看实验过程,以及汲取古老经典的启示(后面讲述),我了能够令自己释怀的解释
简单地说,就是人在当下的意识状态,不仅能够决定未来,还能重新定义曾经的过去。换句话说,过去发生过的是一种叠加态,对它的定性,取决于当下的意念和/或未来的成就。
至于所谓的“时间倒退”、“因果颠倒”,那都是一种认知错觉
总之,自量子力学出现直至当前该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显示,意识参与的作用是“量子纠缠”现象的决定性因素,这个认知已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重视起来。
对于量子力学系统意识的主导作用,早期创立了量子理论的马克斯·普朗克是这样评述的:
马克斯·普朗克(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
创始人之一。
“我认为意识是基础。我认为物质是从意识中衍生出来的。我们不能落后于意识。我们谈论的一切,我们认为存在的、假设的一切都是意识。”
天才科学家冯·诺依曼也曾说过:
约翰·冯·诺依曼(1903年12月28日-1957年2月8日),天才数学家、计算机、物理学家。
意识才是导致波函数坍缩(即量子态坍缩)的原因; 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边界就是意识本身。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教授近年在介绍量子纠缠时提出:
朱清时,1946年2月7日生于成都,化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物质世界和意识不可分开。” “测不准原理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参与,甚至意识本身就是量子物理现象。”
既然科学界已关照到“意识”因素,那就意味着,未来物理学的发展,就势必要与心理学、人体科学、乃至宗教玄学结合起来,相互参悟印证,如此才会快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那么,探究量子纠缠的本质,就应该从古老的宗教经典中获得启示。否则,就容易重蹈爱因斯坦的错误。
现在,回过头来看,爱因斯坦当初不能接受“量子纠缠”的物理特性,就在于他始终忽视意念的能动作用,认为宇宙万物运行自成体系,它是与人的意识完全割裂的独立客观存在。
此外,爱因斯坦将恒定的光速作为一把衡量宇宙万物彼此关联的时空度量标配尺,但他忽略了宇宙暗(物质)能量对光量子的影响。(这个主题牵扯的内容过多,其中涉及“以太”如何理解的问题,本篇不展开论述,以后单独开篇。)
光本身仍有很多谜团
究竟是什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