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平台运用于大学微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大学课程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多,而课时量相对较少,这样学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中完全掌握和巩固所学的所有课程知识。随着网络的发展,公众平台是一种快速且精准地传递信息的新方式。近年来,公众平台已经成为教学领域实现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基于公众平台的微课建设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大学生实现课后自主复习的有效工具。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级卓越工程师(“卓越班”)为试点,通过文章推送的实践,关注学生使用以及关注的情况,分析目前公众平台应用于学习的现状,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应用于大学的课程教学去。
笔者随机抽取了2018级电子工程学院的本科生,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样本286份。通过调查和数据整理,统计得到的结论是97.2%的学生每天会登录一次,99.3%的学生每两天会登录一次,关注的同学比例达到了100%,利用公众平台进行自主知识学习的学生达到了90.9%。以上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同学对于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对的关注度也很高。这为老师利用公众平台进行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公众平台的建设
2021年冬至具体时间作者以所教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例,分析课程的公众平台的架构和文章的推送。作为大学生手机中的必备软件,在校内学习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实时推送
和简便的朋友圈转发功能非常适合课程内容的分享,将公众平台与大学微课程紧密结合,便于高校大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1.注册。大学教师通过注册公众后,可以很方便地借助公众平台的发功能进行文章的发送,在文章中可以上传微课视频、作业、习题等资料,发布与课程相关的图片、文章等,也可以在手机或者电脑上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并在线答疑。同样,学生也可以通过智能移动设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1]
2.课程内容的梳理整合以及文章制作。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梳理,通过制作适合移动学习”的微课程,整合电子讲义、电子课件、电子教案、课后练习和大作业等重要的学习资源。这样既可以单独抽取某个学习单元来讲解,也可以通过组合和系统构架形成一门完整课程资源。与此同时,基于文章的微课程也可以对教师课堂讲解内容与学生自主复习起到引导作用。在一次微课程的最后,设计出相关知识点的小试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际应用,强化学生的记忆,并概括总结。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学习的收获,进而可以对下次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期待。
3.课堂的学习。课堂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知识的吸收,包括本节课程的理解、提升以及对教学反馈。知识吸收的效果不仅体现学生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还体现了学生是否掌握了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及
2022年端午节高速免费吗
公众平台运用于大学微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许述文颜学颖廖燕
摘要:在课程教学之外,通过公众平台,整合课程重点内容,并发布到公众平台上,通
过分析目前应用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如何更好地将与微课
教学应用于大学课程教学中。
关键词:公众平台;微课;大学教学
作者简介:许述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颜学颖,西安电
子科技大学科学研究院人文办公室主任,博士,工程师;廖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硕
士生。(陕西西安710071)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093-02
新媒体应用
-
-93
2019.05新课程研究
运用能力。在公众文章中,可以设置基于实际生活的问题作为小例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
课堂教学阶段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在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仔细思考和深入讨论,充分运用平台的多媒体和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迪奥真我香水4.课后总结和思考。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可以利用公众平台进一步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作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反馈结果及时总结,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并可以对发布的资源进行修改和补充,最终形成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库。以迭代式和反馈式的方式,促进基于的微课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后续教学研究和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公众平台用于大学课程教学的优势和可行性
1.用于课程教学的优势。excel求和怎么操作
(1)受众广。是现今移动用户安装的必备软件之一,2018年用户大数据统计显示,每天10.1亿用户登录,其中60%用户是年轻人(15-29岁),因其便利性、免费性、信息传递的多样性受到大学生们的喜爱。[2]
(2)操作简单便捷。大学教师注册公众后,可以很方便地借助公众平台的发功能,上传微课视频、文章、作业、习题等资料。大学生可以通过关注相关公众平台,自动接收上教师上传的内容,多次阅读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3)公众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利用平台可以发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设置丰富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持续学习。
(4)课程资源可以实现精准推送,通过公众平台,可以轻松实现对应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料的精准在线推送。
2.可行性分析。新农村调查报告
(1)拥有庞大的用户体,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是的忠实用户。在校大学生属于年轻体,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思维活跃能够接受教学改革。同时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为充裕,对于通过获取新的知识这种方式较为容易接受,对于公众平台上展开的开放性学习活动具有强大的学习兴趣。
教师节祝福语图片大全(2)符合微课知识碎片化特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人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越来越多,这无形中丰富了他们的阅读和学习方式。微课程的特征就是短小精悍,主题鲜明,一个知识点就是一节课,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将精力聚焦到一个知识点,将知识进行碎片化、情景化、可视化处理,满足学员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需求。
(3)能提供实时交流服务。对于学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可以直接向老师留言咨询,老师实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统计学生常见疑难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加强学生对疑难点的学习。同时平台具有自定义关键字回复功能,教师能用此功能预设关键字检索条目和回复内容,学生输入相应的关键字,系统就会回复预设的内容。[3]
三、结语
随着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的逐渐推广,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学习的物理和地域围墙,能不断满足学生不断增加的弹性学习需求,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学新模式。笔者通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级卓越工程师(“卓越班”)试点,基于公众平台的大学微课教学有效地利用了平台及微课体系的优点,将二者有效结合,发挥了微课教学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高校其他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振,王留根,梁芬.“管工结合”应用型高校微课教学探讨——基于公众平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34-138.
[2]梁展锋,魏晓彤.基于构建微课平台的探索与实践——以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59-61.
[3]梁芬;郭亚男;张新英.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教学新模式——以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2):70-72,80.
责任编辑胡江华
--9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