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机遇和发展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机遇与发展
一.邮政储蓄银行的现状
在众多银行激烈竞争的今天,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可谓是兴起的一颗新星。众所周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07年3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但我们对他诚然并不陌生,因为他的前身正是国家邮政局,他龙岭迷窟互动剧是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承继原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的邮政金融业务及因此而形成的资产和负债,并将继续从事原经营范围和业务许可文件批准、核准的业务。经国务院同意并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由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底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依法承继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全部资产、负债、机构、业务和人员,依法承担和履行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在有关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或协议中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和法律责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定位,发挥邮政网络优势,强化内部控制,合规稳健经营,为广大城乡居民及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邮政储蓄的业务发展
邮政储蓄作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大吸储机构,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金融力量。其主要业绩如下:
(一)优良的服务网路。邮政储蓄自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截止2008年已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网点面最广、交易额最多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邮政储蓄银行已在全国31个省(市 、自治区)全部设立了省级分行,并且在大连、宁波、厦门、深圳、青岛设有5个计划单列市分行。
(二)迅速发展的邮政金融业务。经过25年的发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形成了以本外币储蓄存款为主体的负债业务;以国内、国际汇兑、转帐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保险及证券业务、代收代付、代理承销发行、兑付政府债券、代销开放式基金、提供个人存款证明服务及保管箱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中间业务;以及以债券投资、大额协议存款、银团贷款、小额信贷等为主渠道的资产业务。2008年至2010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对公存款和对公结算业务在全国36家分行全面铺开,信用卡成功发行。
(三)忠实的客户。全国遍布城乡的5万个汇兑网店,邮政储户数量达到2.7亿,年汇款额高达2700亿。全国31个省市地区,98%的县市之间实现了活期储蓄通存通取,联网网点到3万多处,联网自动柜员机达到1万余台,邮政储蓄累积发放绿卡7千万张。
网页游戏排名
4399天书奇谈
然而虽然位居全国第五位,但是根据银监会的部署,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是:主要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以零售和中间业务为主事实上,自2006年3月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获批以来,邮政储蓄的资金回流农村的渠道就进一步拓宽。加上通过资本市场向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提供批发行的资金,截至2006年底,邮政储蓄银行已累计向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超过3200亿元。
此外,据了解,邮政储蓄银行将设立专门的农村金融服务部门,进一步加强与农发行、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并积极完善条件,抓紧开办针对农户的小额信贷、微小企业贷款等业务,探索产业基金投资模式,全方位地向“三农”和国家基础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邮政储蓄银行不会涉足除零售业务之外的业务。据透露,邮政储蓄银行
成立后,将与邮政在网络资源共享、产品交叉销售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完全继承邮政储蓄及各项邮政金融业务的资产和负债,客户不必因改制而办理任何变更手续。
三.邮政储蓄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中国邮政金融业务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金融业的一只重要力量,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调控的不断深入,中国邮政储蓄进入转型期,原有的邮政储蓄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其发展的要求。其管理和经营的诸多不适应已经表现出来,影响邮政金融业务的正常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管理体制不顺畅
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以邮政为主导的邮政金融管理体制,增加了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难度,内控措施难以完善和落实,这是邮政储蓄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的难题。一是邮政储蓄机构网点、从业人员归属不统一,难以“一杆子”管到底。邮政公司与邮政储蓄银行分家时,对邮政储蓄银行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当地邮政公司是第一责任人,授权邮政储蓄银行负责邮政金融业务。同时将网点分为三类,除一类网点归属邮政储蓄银行外,二类网点
和三类网点人员归属邮政公司,由当地邮政公司对其进行管理和考核。二是邮政储蓄银行与当地邮政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当地邮政公司对二类、三类网点实施业务考核与激励,从而导致邮政储蓄银行的风险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难以贯彻落实。三是二类、三类网点固定资产及硬件设施改造审批权归邮政公司,从而导致二类、三类网点风险管理的硬件设施难以按照银行要求改善和提高。四是对二类、三类网点责任划分上邮政储蓄银行更多的是建议权而无处理权,致使风险管理措施执行不力。
那个牌子的洗衣机好(二)在风险理念上认识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1)员工普遍存在风险意识不强的问题。邮政储蓄银行经营范围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员工对操作风险的认识还停留在原来经营邮政储蓄的层面,对公司业务、信贷业务的操作风险认识不足。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发生,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银行没有一套具有执行力的,严密的政策和程序。二是银行员工因缺乏诚信与审慎的道德标准而不愿或没有严格执行制度。(2)对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关系存在误区。一方面,错误地把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上,认为风险管理是为难业务人员,没有把控制风险与创造利润看作是同等重要的事情,未能把风险和利润紧密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不能把风
险控制与市场营销、市场拓展有机结合起来,害怕承担责任,过分强调控制风险,丧失了业务发展的机会,反而降低了银行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三)人力资源管理薄弱
1、部分岗位人员配备不足。虽然在内控制度有岗位编制要求,但由于人员流动频繁、经营成本压力等原因,部分基层支行和业务岗位仍然存在缺员现象,造成普遍存在人员兼岗、分级授权落实不到位等现象,留下较大的操作风险隐患。
2、新员工比重过大。由于近两年来规模扩张带来了人员扩张,柜面人员和信贷人员的新工比重超过50%。这些新工从业经验较少,会计基础工作很不扎实,防范风险的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操作随意性较强,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3、人员素质不高。总体人员综合素质与商业银行相比仍有差距,人员知识结构和专业管理水平无法达到银行风险管理的专业要求。特别是在信贷、公司等新业务及法律方面缺乏专业人才。
4、学习制度不落实。各营业机构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业务学习制度或业务学习制度形同
虚设,无法加以严格落实,学习成效不明显。
(四)内控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和业务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规章制度已不完全适应当前的管理需要,监管部门对邮政储蓄银行的内控管理要求也改为严格按照商业银行的标准执行,这些变化必然促使邮政储蓄银行不断完善现有的内控制度。同时伴随着新业务产生的新内控制度也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疏理和补充。一些新业务品种的开发,既缺乏对新业务的开办制度和运作流程的充分论证,又缺乏有效落实内控制度的保障措施,使得业务开拓与内控建设不同步,形成无章可循的空隙。
工作评价范文
(五)计算机系统还不够完善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各项业务的计算机系统是相对独立的,柜员日常办理业务需要分别登入七个独立的系统进行操作,这样不利于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一是各系统的账务是相对独立的,但实际业务中存在各系统中的资金调拨,需要进行调账处理,增加资金管理风险。要盘点柜员的现金需要同时对所有系统同步进行轧账,增加了检查难度。二是除了储蓄系统
和公司业务系统是用指纹登入,其他系统是用密码登入,但登入各系统的密码是不一致的,为了便于记忆柜员常把密码抄在纸上或设置成简单的密码。三是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监控各系统可疑交易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违规操作行为,从而有效控制风险。信贷、公司等业务系统是邮政储蓄银行新开发的,由于业务人员经验不足,系统研发人员能力不足等原因,新业务系统存在不少漏洞,功能还要进一步完善。
(六)资金分流
农场金融市场供需矛盾加剧。由于地方邮政储蓄将新增存款绝大部分交由国家邮政总局运用,导致县域资金大量外流。在邮政储蓄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信用社储蓄业务持续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资金,加剧了农村地区资金供求矛盾,影响了“三农”经济的发展。
(七)产品单一
长期以来,邮政储蓄限于存款业务,且品种单一,虽然也开展了证券,保险,代后代发等多种中间业务,而贷款业务和货币市场业务未有涉及。
四、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一)要理顺管理体制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起它就是一个法人主体,中国邮政可以代理邮政储蓄银行部分业务,当地邮政公司与邮政储蓄银行是兄弟合作关系。邮政储蓄银行的经营优势要依附于邮政网络系统和邮政资源,邮政代理的金融业务也要依托邮政储蓄银行的新业务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正确处理好邮政储蓄银行与邮政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形成双方发展的合力,发挥协同效应,才能充分发挥邮政储蓄银行的竞争优势。
(二)要营造风险控制文化
风险控制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时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存在重大操作风险的单位员工都清晰了解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邮政储蓄银行营造的风险控制文化应是一种融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管理理念、风险控制行为、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要素于一体的以“诚信审慎”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