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
09级生物技术
周金涛
20091070144
当前,人类社会“上天、下海、入地”活动十分普遍。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发展中国家则普遍采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加剧了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由于大量农药、化学品的使用,导致的人为污染及环境灾害,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生活质量。在人口资源环境会议上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裕与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他还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因此,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好转。我国尚处于工业
化起步阶段,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为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发展与过渡中,应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指标,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循环经济核心在于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以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目标。有资料显示:人类目前使用95%的能源、80%的工业原料和70%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源于矿产资源及产品。能矿资源的稀缺性告诉我们: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支撑、以牺牲资源存量和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绿GDP 的增长是难以为续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
一.当前加强生态环保的重要性
我国当前面临着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污染加剧的严峻态势。生态环境方面主要存在:一是农业资源供给不足。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的45%,全国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已占15%,1/3 国土受到风沙的威胁,8000 万亩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二是工业“三废”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由局部向整体蔓延。我国废弃物堆放占用和毁坏农田已达200 万亩,全国污水灌溉已占总灌溉的7.3%,比十年前增加1.6 倍;三是农业生产污染日益严重。我国化肥年用量达4124 万吨,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400 公斤,已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水体污染而
设置外地人上海买房225 竞选学生会公斤的安全上限;四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农产品的污染加剧、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多数行业是“高消耗、高产出、高排放”的发展模式。由于超越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生态失衡与环境危机的不断加剧。一位院士说过:五十年前我国
工商银行开户行查询曾提出人定胜天的口号,而五十年后沙漠却战胜了我们。由于对生态环保要求的苛刻,一些欧洲农民弃农离乡而去异地谋生。人类面临来自生态环保的挑战时代已经到来。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传统工业向现代文明的转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当前,有的绿食品基地因选址不当致使有害元素超标,许多农产品因没有土壤质量资料而被外商拒签商贸活动,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环境质量底数不清,存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农业结构调整缺乏科学依据。2000 年,我国对14 个经济发达省区蔬菜样品监测结果,蔬菜中农药、重金属和亚硝酸盐超标率分别为31.1%、23.5%、12.1%。据北京、天津、河北等21 个省区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 年底,我国基本农田土壤剖面样点污染物超标率为11.9% ,2001 年因污染损失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3500 多万公斤。这些污染物不仅直接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还严
重危害到人们身心及健康。而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哪些来源于产地环境?哪些产生于生产过程中?它们迁移、聚散机制与生态效益如何?迫切需要各学科的联合公关来解决。
二.循环经济与社会发展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运用生态规律指导人类的生产活动。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的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物质和能源在不断循环过程中,会得到合理持久的利用,可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循环经济为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范式,从根本上消解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冲突。面对国际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从中国长期经济发展前景看,必须把循环经济确定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全面规划和实施经济发展的步伐,有效克服来自资源与环境的危机。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20 世纪60 年代,就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他认为地球像一艘在太空中运行的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不合理地开发资源、肆意破坏环境,人类社会就将会走向毁灭。
西方国家发展经历了末端治理、资源化治理及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经济模式。对人类与自然界和环境关系处理模式是,人类理性地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又在生产过
程中随意排放废弃物,在消费过程中随意丢弃废弃物,是一种由“资源——生产——消费”构成物质单一流动的线性关系。第二种是以“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过程末端”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表现在:意识到需要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但这种事后治理模式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和代价。第三种就是循环经济模式。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减少环境污染,重复和循环使用多种物质和资源。这是一个“资源——生产——消费——资源再生”的物质循环过程,可把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则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模式,以全面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建行信用卡网上查询人类社会经历过“传统经济——末端治理——循环经济”等几个发展阶段,经济规律表现为“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几个时期,能源消耗表现为“低效率——中效率——高效率”,环境污染呈现为“高污染——中污染——低污染”的模式,社会生产则是在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的目标。当今社会,人与自然紧张的关系在全球范围扩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模式复杂多样,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更复杂;二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走过只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路子;三是通过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生产和消费方式在全球扩散。在
未来社会发展中,就是要充分利用生态客观规律,按“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强调“清洁生产”,实现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过程。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同样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三.走向和谐稳定经济社会的对策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代社会不再是单纯强调GDP 的增长,而是以国内生态净产出(即“绿GDP”)为追求的目标。只有做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保持生态环境和谐稳定与平衡,科技进步及人们素质的持续提高,人类社会才达到了真正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一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减轻污染,坚持环境评价和“三同时”管理增产减污,淘汰落后生产力与实施清洁生产,推行ISO14000 管理和环境产品认证工作,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二是改善重点地区环境质量,继续实施“33211”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库区污染防治;三是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转变作风、更新观念,适应WTO 社会的需要。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人类认识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会更好的建设与规划我们共同的未来。
在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社会的基本理念是:一是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斯德哥尔摩环境会议以来,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已确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内在关系。二是加大生态安全方面的科学研究。全球环境问题在不断恶化,生态安全是当前资源与环境的前沿课题,也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发展以绿生产为主题的社会生产。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前提下,在有机农业经验基础上,推广与发展以绿为主题的生产活动。生态农业是采用生态工程性防治措施,全面发展无公害农业、绿农业、有机农业现代生产。四是大力加强生态工业园建设。我国许多生态项目正在建或规划之中,生态园是按循环经济原理实行清洁生产,实现废物“零排放”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也是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富裕美好,就是要大力弘扬循环经济这一新的模式。
我国是生态环保的文明古国,早在4 千年前的夏朝,曾规定春天不能砍树、夏天不准捕鱼,在3 千年前的周朝、两千年的秦朝也曾有同样的规定。在总结发达国家教训后的今天,我国认识到:只有按照客观规律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与善待自然,才会在资源、环境与人口日益尖锐的环境中,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新路。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也只有认识与尊重自然规律,发展循环经济才是人类历史的必然选择。恩格斯早就说
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消除了”。这一教诲犹如对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对人类具极好的警示作用。实践证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理念,持续发展原则、公平原则和整体原则是生态文明理念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邹长新.生态安全研究进展[J].农村生态环境,2003,(19).
[2]王钦敏.建立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J].求是,2004,(13).
过年祝福的成语[3]陈剑平.环境地质与工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4]牛文元.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智能手机开机慢卢嘉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选择[N].人民日报,2004-10-08.
[6]陈维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N].光明日报,2004-06-3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