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小说环境的特点与作用
对小说自然环境的特点概括,一般选用形容词,如荒凉、寂静、凄清、生机勃勃、恬静美好等。对小说社会环境的特点概括,一般选用形容词或短语,如偏僻闭塞、人际关系和谐等。环境描写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故事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例1:以下两段文字描写的环境有哪些特点?(杨闻宇《日月行》)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
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参考答案:秀丽明艳、壮观辽阔、静谧美好、富有诗情画意。
56
实
战
演练S
考点突破
2.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与作用
小说情节特点一般有:顺序、倒叙、插叙、一波三折、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详写、略写、抑扬结合、首尾呼应、留白等。
税负率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发展等。
例2:小说第⑥段在全文情节上有什么作用?(臧克家《六机匠》)
⑥几年以后,六机匠成了个空头衔,他的那一张织布机卖给人家了。同时也
分了家,别人都有老婆孩子,他却分了一个白发的老母。
参考答案:①失去织布机,引出后文六机匠务农做生意、闯关东等情节,推动
故事情节的发展;②“分了家”既与上文“弟兄们一起过日子照应,又与下文六机
匠寄居在三机匠家呼应;③“分了一个白发的老母”,为下文母亲去世后六机匠的
悲痛和孤苦等情节作铺垫。
3.分析小说形象与作用
小说主要通过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细节描写,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主要分析人物的性格、情感、精神品质、生活状态、生存状态等。小说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采取正
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
例3:白嘉轩是小说的主人公,节选部分他有着多重角,作为族长有怎样的
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陈忠实《白鹿原(节选)》]参考答案:①有担当(有责任),主张修学堂;②能隐忍,被长辈鹿泰恒嘲讽;
③有心计(有计划,心思缜密),鹿泰恒商量修祠堂(“修复祠堂的详细周密的
王者荣耀嫦娥计划”);④有仁义,兴办学堂,不只是为自己家的孩子学习;⑤重教育,谋划修祠堂、办学堂、请先生。
例4:小说是如何塑造胡顺昌这一人物形象的? 请简要分析。(路翎《平原》)
参考答案:①语言描写:胡顺昌对妻子又劝又怪,表现他既疼爱妻子,又性情
暴躁;②环境映衬:“阳光强烈得刺眼”映衬了胡顺昌的焦灼不安;②细节刻画:胡
顺昌自艾自怜的心理,“昏沉地抱着头”等细节凸显了他的无奈与辛酸;④侧面表现:郫老二说还要征粮,侧面表现了人物处境的艰难。
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③推动情节发展;④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例5:“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贾平凹《玻璃》)
参考答案:①是讲述者,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是参与者,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
展变化;③次要人物,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
更加鲜明。
57实战演练考
点
突
破
物象是指小说中所描写的事物形象,它与人物形象密切相关。物象的作用:具有象征、隐喻作用,暗示主旨,推动情节发展,情感载体,控制叙事节奏,揭示人物心理,营造气氛,衬托、丰富主人公形象,和次要人物形成对比,暗示人物命运。
例6:自动铅笔盒多次出现,简析其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映衬作用。[铁凝《哦,香雪(节选)》]
参考答案:①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映衬出她对人格尊严的重视和对铅笔盒所代表的知识文化的渴求;②香雪执意用鸡蛋换铅笔盒,映衬出香雪倔强、自尊心强; ③香雪把擦脸油的小盒放入笔盒,映衬出香雪证明愿望实现后的安心和满足;④结尾香雪举起铅笔盒,映衬出香雪克服困难后的欢愉和骄傲。
4.赏析小说结尾的手法及效果小说的结尾类型有以下几种:欧亨利式、留白式、细节型、突转式、写景型、中断式、大团圆、悲剧式、卒章显志式。赏析小说结尾主要从文本、作家、读者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其中,文本层面要考虑结尾在情节、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等方面的作用,要概括结尾的情节内容,分析结尾所使用艺术手法的效果,分析结尾的语言特等。作家层面,主要探究作者在结尾寄寓的情感、态度等。读者层面的作用与散文阅读考虑的方向一致。
一般而言,不同的结尾呈现主旨的方式不同,有揭示主旨、暗示主旨、强调主旨、深化主旨、丰富主
旨等。
例7:探究文章结尾的表达效果。(《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终于,又在一个11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大金空调怎么样参考答案:①情节: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结构;②环境:环境描写,给“我的朋友”的辞世带上感伤彩;③人物: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语调形成反差;④语言:叙述语言含蓄克制、富有张力。5.分析小说的叙述艺术
小说的叙述艺术主要从叙述对象、叙述顺序、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手法、叙述节奏、叙述语言等方面考虑。叙述顺序包含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的人称包含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人称交替使用,叙述视角包括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儿童视角、女性视角等,叙述手法包括对比、悬念、伏笔、呼应、抑扬、铺垫等,叙述节奏有舒缓、紧张之分。叙述语言主要考虑语言的风格,也要关注句式、字词等。例8: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萧红《呼兰河传(节选)》]
参考答案: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叙述语言细腻、生动、传神。
苏宁广告语
58
实消防工程师报考条件
战
演练考点突破
6.探究小说画线句子的含意
理解句子含意时,要根据句子类型,有针对性地解析。如层次鲜明型的句子要采取逐句剖析法,关键结构型的句子要考虑情节和主旨,心理情感型的句子要揣摩人物的丰富情感和心理,景物描写型的句子要经由借景抒情体味背后的情感。分析的方法有对象分析法、侧面反推法、具体分析法、联系前后法、原因分析法、作家读者法、整体把握法等。
例9:理解下面画线句子的含意。(陈忠实《李十三》)
“戏好嘛!咱的戏演得好嘛!你的戏编得好嘛!……《春秋配》《火焰驹》一个
村接着一个村演,那些婆娘那些老汉看十遍八遍都看不够……”田舍娃接着对李
十三说,“有人编下口歌,‘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人都不管丰年
歉年的光景咧!”
参考答案:①表现了村民对皮影戏《火焰驹》由衷的热爱;②表明田舍娃表演
的精彩;③表明李十三剧本创作的成功;④隐含了村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求。
7.分析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小说表现主
旨的手法有:以小见大、突转、对比、欲扬先抑、卒章显志。小说主旨的表达类型有:揭示……的现象,反映人物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或揭示人生真善美、假恶丑,或揭露、讽刺、批判……的现实;或赞扬……,或阐明……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态度。
例10:结合全文,探究小说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态度? (路翎《中国胜利之夜》)
参考答案:①对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欣喜;②对一些阶层只关心自己不关
心社会的态度的批判;③对底层人民艰难生活的同情;④对当时国家积贫积弱现状
和未来发展的忧虑。
8.小说中的异型题
小说中的异型题比较多,一般而言,诸如:为何先他写?为何对比写?为何反复写?为何突转写?何变换人称写?写得是否多余?内容貌似与主题无关?为何穿插写?为何要补写?种类甚多,不一而足。面对小说中令人眼花缭乱的题型,不必惊慌失措。我们只需要立足于循着主旨答题,充分考虑相关语段内容对环境、情节、人物、主旨
等方面的作用,依循文本、作家、读者三个思考层面,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例11:文章最后写“妈妈一想起藤二, 就这么念叨起来,直到如今,还要流泪哩!”
和《祝福》 里祥林嫂反复说阿毛的事有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黑岛传治《两
分硬币》)
参考答案:①都表现了母亲因未能照顾好孩子的悔恨;②凸显了小说中人物形
象的悲惨命运;③两个家庭的悲剧都反映了时代的残酷,当时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
深化了小说主题。
59实战演练考
点
突
破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江苏省宿迁市2021届高三期中考试)
受伤的猫头鹰毕飞宇
这个秋季,我们村的收成不错,最丰收的首推红薯。红薯堆满了打谷场,真像一座山。
但我们村的头头脑脑们很伤脑筋,红薯多了反而成了灾难。村里专门召开了诸葛会,会议做出了决议,把村里的红薯加工成粉丝。这个决议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不久,磨坊的四周晒满粉丝,粉丝在正午阳光下发出半透明的银光。
这时,一只猫头鹰突然出现在我们村的上空,没有人认识这只庞然大物。后来
猫头鹰俯冲下来了,栖息在一棵苦楝树上。猫头鹰的俯冲带着一股侵略性,无比威严,但又无声无息。人们放下手里的活,十分清晰地看到了猫头鹰:它既是一只会飞的猫,也是一只长了兽面的鸟。看完了猫头鹰人们就面面相觑,他们瞳孔的深处都出现了一块大阴影,长了翅膀,以鸟的姿态滑翔并且盘旋。
这只猫头鹰受伤了,它的左肩有多处鸟铳子伤。猫头鹰栖息在那株苦楝树上,怎么赶它都不走。它就那样静坐在苦楝树的枝头,睁大了猫眼,以猫的表情冷冷地打量着全村老少在恐惧中走动。
这样的时刻出现猫头鹰,绝对不是好兆头,道理很简单,没有人见过它。对没有见过的东西多加警惕,多加防范,多加小心,总是不会错。猫头鹰绝对会给村子
带来厄运,它的表情在那儿。人们用眼睛四处打听、询问,在可能出现的大祸来临之前,人们的眼睛活灵活现, 能够捕捉任何苗头,再把它们播送出去。夜里人们并没有睡。所有黑的窗口都有一双黑眼睛。人们蹑手蹑脚,严密地注视猫头鹰。猫头鹰静坐在苦楝树上,它的瞳孔由白天里的直线变成了圆,它双目炯炯,目光无所不能无微不至,它使人们的蹑手蹑脚最终成为掩耳盗铃。
第二天一早,朝霞映照在村里的粉丝上,大片大片的粉丝被照得多彩绚烂,发出天上的光,但粉丝没有能够消解深夜的恐惧。一位老者似乎到了事态的根由,他原就不赞成村里做粉丝的。他说,满村
风往北吹子都白花花的,像死了祖宗八代,还能有什么好。他的说法立即遭到了年轻人的反对,年轻人说,这不关粉丝的事。老者大声反诘说,不关事,那东西怎么飞到我们村里来了?有和事佬一开口就是谚语,谚语实际上也正是和事佬的专题格言。和事佬说,没有不散的席,没有不飞的鸟,别理它,它自己会飞走。但事态的要紧关头和事佬的话受到了顶撞。顶撞者说,谁说
那东西是鸟!谁敢保证那东西一定是鸟!
这句话使磨坊的气氛愈加紧张了。谁也不能保证那东西是鸟。谁也不能保证,事态的要紧关头谁也不会担保什么。当然,在事态平稳之后,和事佬会这样补充:我早就说过,那东西是鸟,它不是鸟还能是什么?然后,顶撞者会用另一句谚语表达自己对和事佬的敬意,顶撞者会说,不听
专项训练(二)现代文阅读
时间:30分钟
60
实
战演练
考点突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