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冲刺模拟练习(附答案)
新高考历史冲刺模拟练习
一、单选题
1.在春秋战国之际,有大批奴隶主贵族因没落被抛进了平民阶层,成了士人的一个重要来源,如《左传》云:三代帝王后裔,“于今为庶”,栾、郤、胥等大贵族“降在皂隶”,《国语》也有“天所崇之子孙,或在畎亩”的记载。这一社会变动(  )
A.导致士人阶层演变为新兴地主      B.matlab求导全面改变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
C.动摇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基础      D.客观上促进了上层文化下移民间
2.嵇康《家诚》:“人无志,非人也”。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归隐山林,远离俗世,向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生活,上述现象反映了(  )
A.儒家修齐治平的社会意识的弱化    B.归隐生活更有利于文学创作灵感
C.门阀制度影响下的社会运行异化    D.庄园经济影响下的国家财政极剧减少
3.明初,承宣布政使司负责地方民事,按察使司负责地方法律诉讼和监察地方官员,都指挥使司负责地方军事。后来,巡抚作为中央官被派至地方参与整顿与管理,逐渐成为地方“钉子户”,但跨省问题又使巡抚间“顶牛”,“总督”应运而生。清朝更是将巡抚与总督作为地方官常态化。明清地方行政的变化(  )
A.有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B.削弱了中央集权
C.促使官僚集团内部开始分化        D.实现了军政合一
4.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5.下表为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整理自《世界经济千年史)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
时间
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
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中国
西欧
中国
西欧
1500年
25
17.9
600
774
1600年
29.2
19.9
600
894
1820年
32.9
23.6
600
1232
据此可知(  )
A.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下滑  B.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迟滞
C.工业革命后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迅猛  D.人口不断增长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6.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増。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的农村(  )
A.出现新型经营方式                B.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C.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D.不同产业和谐发展
7.唐朝前期,73.02%的水灾都发生在北方,南方多雨区仅占9.8%。仅关内道、河南道水灾频次占唐前期总数的50%以上。安史之乱后,淮南道、江南道水灾频次记载明显增加,史书中还多次出现江南西道暴雨山洪的记录。据此可知(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经济重心南移  D.政府管理失控
8.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
9.明清时期,关公被商界敬奉为保护神和财神。下表为乾隆年间朱仙镇重修关帝庙捐资商号的行业分布统计。对此解释正确的是,朱仙镇(  )
行业类别
商号数
捐银(两)
占总额(%)
杂货业
99
1458.48
14.91%
典当业
44
1329.8
13.58%
粮食业
59
832.0
8.51%
烟业
16
620.0
6.34%
服饰业
73硬盘磁头坏了
922.71
9.43%
饮食业
49
267.15
2.73%
手工业
318
432.2
4.42%
其他
80
514.95
5.26%
行业不详
391
3306.09
33.79%
官员
2
100
1.02%
合计
1131
9783.38
100%
A.香料配方商号注重提升自己的社会影响      B.手工业的发展最为迅速
C.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转为商业      D.商业致富意识成为主流
10.晚明时期,江南地区许多农民一大早就把自己纺的棉纱和织的布拿到市场上去卖,买回原棉或者棉纱,然后回到家里再纺纱或织布,次日,他们再去市场上这样交易一圈。这一现象(  )
A.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推动了朝贡贸易繁荣
C.不利于新生产方式发展            D.加速小农经济的瓦解
11.汉武帝推行算缗告缗令,规定商人、手工业者、者必须向政府申报财产,按多少纳税。瞒报或少报者,罚戍边一年且没收财产,告发者可得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下列做法与这一政策效果相似的是(  )
A.起用“酷吏”对地方豪侠实施严厉镇压
B.实行“富民”政策,大力推广“代田法”
C.推行“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政策
D.主张与民休息,“从民之欲而不扰乱”
12.清代北洋贸易三大区域沿海贸易税收统计:
詹天佑的资料
 
康熙后期
雍正年间
乾隆中期
嘉庆、道光年间
山东船税
786两
0.8万~0.9万两
10793两
2万~3万两
天津关税、海税
较少
1万~2万两
5万~6万两
8万~10万两
山海关关税
较少
1万~2万两
3万~4万两
10万~11万两
合计
数千~1万两
3万~5万两
9万~11万两
20万~24万两
上表内容表明清朝(  )
A.对外政策有所调整                B.财政税收以海关税为主
C.尚未实行闭关锁国                D.经济受到外国资本冲击
13.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吕思勉意在说明(  )
A.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    B.儒学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C.汉武帝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    D.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如何设置默认浏览器14.三国时期,官学一蹶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租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  )
A.儒家思想日益衰落                B.“贵儒”又“尊道”
C.传统文化走向断裂                D.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15.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甚至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据此可知,王阳明的思想(  )
A.受到佛教思想的启发              B.注重加强道德修养
C.体现平等和叛逆萌芽              D.最终引出异端思想
16.顾炎武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主张,认为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据此,顾炎武(  )
A.认为应独尊儒家经典              B.反对空谈义理,要大胆实践创新。
C.强调经学要解决现实问题          D.认为六经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
二、材料阅读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的晚明社会,出现以徐光启、宋应星、王微、李之藻为代表的科学家体和以《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为代表的科学著作。徐光启认为象数之学乃是有度有数之事的基础,强调因数以明理的观念,试图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从科学方法论层次来教偏理学“虚玄时妄之说”的倾向。徐光启还在天津建立农业试验场利用西方技术将南方水稻种植在高纬度地区,并将甘署引进天津以解饥民之饿,宋应星提出“穷究试验”“凡事皆须试验而后详之”的实学思想,他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要亲身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王微认为西方科技巧器甚多,在选取上必须以长乎五姓日用为宗旨,国家急需为先务。李之藻认为中学、两学各有所长,不能相互遮蔽,而是要兼收并蓄,以求会通一二,以彰显文盛。
——摘编自李敬峰《晚明“四贤”的科技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晚明时期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科学思想产生的背景。(6分)
18.(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据(唐)刘知几《史通》
历史者,“叙述人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
(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
影响?(5分)
(2)任选材料二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8分)
(3)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儒家文化之所以就够源远流长,延续至今,不仅是因为儒家文化的信奉者们不断为它添砖加瓦、拾柴加火,同时也是因为它作为民族文化,蕴含了那个历史时期人们所具有也是人们所能够接受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关于人的修身立命之说,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及有关“仁义礼智信”等说法,都是做人之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精神财富,但也必须看到,儒家文化在本质上是维护和强化封建统治的御用文化和官场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儒家文化的保守思想,抑制了中国人民创新思难的本质灵性。
——摘编自卢希悦《文化力量与国运兴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前兴后衰的历史之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文化力量与国运兴衰”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