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人工养殖
蚯蚓的人工养殖
一、蚯蚓的品种简介
在蚯蚓养殖中,要根据所需蚯蚓用途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蚯蚓品种,才能收到预期的养殖效益。介绍几种不同用途的蚯蚓:
1、作中药材
适宜养殖的蚯蚓品种主要是参环毛蚓,又名广地龙。该品种个体较大,长120毫米~400毫米,直径新房去甲醛6毫米~医药营销专业12毫米,背面紫灰,后部颜较深,刚毛圈稍白,喜南方气候,食肥沃土壤。
2、产粪肥农田 
这种用途的蚯蚓品种主要有白茎环毛蚓,体长80毫米~150毫米,直径2.5毫米~5毫米,背部中灰或栗,后部淡绿,腹面无刚毛,喜南方气候和在肥沃的菜地、红薯田中生活,松土、产粪,肥田效果较好。
3、作水产饵料
代表品种有湖北环毛蚓等。该品种长70毫米~220毫米,直径3毫米~6毫米,全身草绿,背中线紫绿或深绿,常见一红的背血管,腹面灰,尾部体腔中常有宝蓝莹光。环带三节,乳黄或棕黄,喜潮湿环境,宜在池、塘、河边湿度较大的泥土中生活,在水中存活时间长,不污染水质。
4、林业用蚯蚓
该类蚯蚓主要有威廉环毛蚓,长90毫米~250毫米,直径5毫米~10毫米,背面青灰、灰绿或灰黄,背中线青灰,喜在林、草、花圃地下生活,产粪肥田。
5、生产蚯蚓肉、蚯蚓粪
这种蚯蚓为爱胜属类,较常见的是赤子爱胜蚓,全身80个~110个环节,环带位于第24节~排球技术33节。自4节~扫黑风暴人物关系5节开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节间沟无,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愈老愈深,体扁而尾略成钩状,适宜我国多地区养殖,喜吃垃圾和畜禽粪。
二、蚯蚓的生活习性
1、蚯蚓的外形特征:
蚯蚓的形态通常为细长的圆柱形,头尾稍尖,整个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无骨骼,外被一薄而具素的几丁质层,除前两节外,其余体节上均生有刚毛。由于蚯蚓为常见动物,具体形态略
2、蚯蚓的生长情况:
蚯蚓自蚓茧产下开始至幼蚓孵化,直至发育成熟,出现环带并开始产卵,称为一个生活周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赤子爱胜蚓的蚓茧需14~28天孵化成幼蚓,再经30~45天生长为成蚓,成蚓交配后5~10天开始生产蚓茧。若饲养条件适宜,成熟蚯蚓约1.4~5.5天产1个蚓茧。平均每条蚯蚓的生活周期(世代间隔)为70天左右计算蚯蚓的寿命,一般从幼蚓自蚓茧中孵出开始,到蚯蚓自然死亡为止。不同种类的蚯蚓,其寿命的长短也有差异,野外自然条件下生活的蚯蚓。其寿命仅为两个季度,而在较好的环境条件下,其寿命可延长至2-4年多;人工养殖蚯蚓寿命可长达10至15年
3、蚯蚓的生理习性:
蚯蚓对穴居生活的适应性,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其身体的形态结构对生活环境具有相当的适应性在自然界,蚯蚓以生活在土壤上层15~20厘米深度以内者居多,越往下层越少蚯蚓喜欢温暖、潮湿和安静的环境。一般蚯蚓的活动温度为5℃~30℃,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15℃~25℃,在0℃~5℃则停止生长发育,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或40℃以上常导致死亡蚯蚓还喜居安静的环境,怕噪音或震动。蚯蚓对光线非常敏感,喜阴暗,怕强光,常逃避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蚯蚓的活动表现为昼伏夜出,即黄昏时爬出地面觅食、交尾,清晨则返回土壤中。
4、蚯蚓的食性特点:
蚯蚓爱吃细、烂、湿的饲料,加之它依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因而水分的供应特别重要。饲料的含水率以70%左右为宜,用手挤压上层料,指缝间应有滴水,底层要求积水1~2厘米。夏季每天早晚要分别浇水一次,冬天每3~5天浇水一次,并在饲料面上加盖稻草保温保湿。
5、蚯蚓的繁殖特点
蚯蚓性成熟后,大多为异体交配,配偶双方相互受精,即把精子输送到对方的受精囊内暂时贮存。在交配过程中或交配后,成熟卵即开始从蚯蚓的雌孔中排出体外,落入环带所形成的蚓茧内。蚯蚓的受精过程是包含一个至多个卵的雏型蚓茧途经受精囊孔时,原来交配所贮存的异体精液就排入雏型蚓茧内。 蚯蚓产生蚓茧的过程是由蚓体环带分泌蚓茧膜及其外面细长粘液管开始的,经排卵到雏型蚓茧从蚓体最前端脱落,蚓茧前后封口为止。蚯蚓的胚胎发育过程(即蚓茧的孵化)。它包括卵裂、胚层发育、器官发生三个阶段。
三、投资蚯蚓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1、场地的准备:
蚯蚓的养殖方法较多,有简易养殖法、田间养殖法和工厂化养殖法。总之饲养蚯蚓的场地一定要选择靠近水源,交通方便的地方。农村可利用庭院、村旁或林间空隙地等进行养殖。场地应排水良好,不能有积水,要能防水浸、雨淋,要求没有噪音、烟气、煤气,通风要良好,无直射阳光,远离使用农药的田地,并且还应注意防止天敌的危害。
2、设施的准备:
蚯蚓的养殖设施较为简单,主要在冬季要注意保温设施
3、技术的准备:
蚯蚓的养殖技术主要靠自已从报刊杂志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学习,也可到本网电子刊物"养鸽技术文荟"等栏目学习,不断提高、丰富饲养养技术。
4、引种的准备:
引种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蚯蚓供种货源,掌握蚯蚓的基本知识,坚持比质、比价、比服务的原则、坚持就近购买的原则。
5、饲养管理蚯蚓基本知识 饲养管理蚯蚓要抓住"湿、料、温、光、防、除"六个字。湿:蚯蚓喜欢潮湿而不积水,不同品种要求湿度不完全相同,但一般可掌握在含水量70%左右;料:饲料要分批定点投喂,以表面吃光为度,不可堆积过多;温:蚯蚓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30℃,以25℃左右为好,高温(35℃以上)季节应采取降温措施;光:蚯蚓系夜行动物,怕光,应注意遮光;防:防蚯蚓逃逸,尤其在闷热天或下雨前,应在地面养殖床四周挖25厘米的排水沟,并须防蚯蚓敌害,如蛇、鼠、蚂蝗等;除:蚯蚓的粪便应及时清
除,一般每月清除一次,每平方米养殖床每月可清除粪土25~30千克。清除粪便后应及时添加新土料
欧联杯和欧冠四、室外养殖场地选择 :
1、场地要求背向太阳、通风、排水良好,以适应蚯蚓喜阴暗,昼伏夜出的性场地应能防水浸、雨淋避开人场嘈杂、噪声、震动严重的地方无农药和其他毒物污染,并能防止鼠、蛇、蛙、蚂蚁等的危害。
2、水质要求
水干净、卫生、无污染,最好使用地下水。
3、土质要求最好使用腐殖土,严禁使用粘土酸碱度呈中性。
六、养殖方式:
1、池养可利用阳台、屋角等闲置地方,建池养殖在室内用砖砌成5平方米大小的方格池,高25厘米左右,垫上10厘米以上松土。或建成长2米、宽2.5米、深0.4~0.5米的池,或按行距0.5米左右一个挨一个地排列建造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可不挖池底,在地上用砖直接垒池。如果地势高而干燥,可向下挖40~50毫米深池,以利用保持池内的温度和湿度。

2、养殖床养在地面上直接铺饲养土做成养殖床,养殖床面积5~6平方米大小,四周设宽30厘米、深50厘米的水沟,既可排水,又可作防护沟用不超过15%的鸡粪均匀地拌和在猪牛粪中堆制发酵,可使发酵速度加快,饲料营养素质提高。将晒干或烘干的鸡粪粉碎过筛后,用20公斤鸡粪拌和30公斤开水装在塑料袋中闷一昼夜,杀死蝇卵、鸡粪中的寄生虫卵及病菌。然后拌和50%的蚯蚓粪,进行堆积发酵。每堆以1立方米为宜,两天翻堆一次,翻堆四次后就可应用了。不过这时还在继续发酵。加料不宜过厚,气温高时须过一、二天才能加覆盖物。
将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绿萍等高产水生草料打浆或切碎拌和鸡粪堆制,同时两天翻堆一次,翻堆四次后应用。这样可使含碳量高的草料和含氮量高的粪料互相取长补短,有利于蚯蚓对养料的吸收利用将1/3的过筛鸡粪,均匀地拌和在2/3的蚯蚓粪中,直接撒在蚯蚓床上,然后均匀洒水,并一边洒水一边疏松,到干料完全湿透时为止,最后反复疏松使其通气,过一、二天后再喷水一次,然后盖上覆盖物。将蚯蚓床加水到含水80%左右,即捏料就有水流出的程度然后按蚯蚓床面积每平方米添加3—4公斤过筛鸡粪,两天后将料床均匀翻动,每10天加一次料,加两次或三次料提取一次蚯蚓。这种加料法是将新
料均匀撒布到料床各层,蚯蚓在吞食鸡粪的时候,同时会吞食一部分基料,免除了因蛋白质过高而引起中毒的危险。这种鸡粪加料法很适于在浅坑中大小蚯蚓混养,在殖养坑内直接提取蚯蚓产品的养殖法。
3、缸养在缸底钻1~2毫米圆孔用于排水,铺上10厘米厚的饲养土。
4、盆养可利用花盆等器饲养。适合养殖赤子爱胜蚓、微小双胸蚓、背暗异唇蚓等。一般常的花盆等容器,可饲养赤子受胜蚓10~70条。盆内所投放的饲料不要超过盆深的3/4。这种养殖方式,盆内土壤或饲料的温度和湿度容易发生变化,需要注意掌握。
5、箱和筐养可利用包装箱、纸箱或塑料箱、柳条筐、竹筐等养殖。箱、筐的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养殖箱的底产部和侧面均应有排水、通气孔。排水、通气孔孔径为0.6~1.5毫米。
6鸿、箱式立体养殖将相同规格的饲养相重叠起来,可以进行立体集约化养殖,这是目前常采用的养殖方式之一。先做好木箱与架子。架子可用钢筋、角铁焊接或用竹、木搭架,也可用砖、水泥板等材料建筑垒砌。养殖箱水50厘米、宽35厘米、高25厘米左右,放在饲养架子上,一般放4~5层在箱中垫10厘米以上松土,上面加盖透气的防逃网。养殖时,注意通风换气、调节温度与土壤湿度,保持土壤的清洁与室内卫生。
7、沟槽养殖选择背风遮荫处,开挖沟槽养殖。沟槽长10米,宽2米,深60~80毫米。沟的上面一侧稍低,一侧稍高,有一定的倾斜度。沟底铺15厘米厚的饲养土,沟上用薄膜、竹帘、塑料板等防雨材料等覆盖,可放养3000~500只蚯蚓。沟的表面四周应开好排水沟,沟底饲养土堆放成棱台形,以排水。
8、园林与田间养殖选用地势比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菜园、果园或饲料田,沿植物行间开宽35~40厘米、深15~20毫米的沟槽,施入腐熟的畜禽粪、生活垃圾等有机肥料,上面用土覆盖10百米左右,放入蚯蚓进行养殖。沟内应经常保持潮湿,但又不能积水。这种养殖方式不宜在种值有柑橘、松、枞、橡、杉、桉等园林中开沟放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