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   提升城市魅力
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  提升城市魅力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包括“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在规划设计中将各要素合理安排,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来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从而提高城市魅力。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  城市魅力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本文就以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为切入点,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分析和研究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如何提升城市魅力。
成功的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在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安全的环境中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等要素。
1.空间与尺度
公共空间首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由长、宽、高等量度和范围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广延性和扩张性的表现。但形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公共空间应该是具有地域文化和内涵的,并赋予空间涵构意义的“场所”。 
“场所”概念常强调“归属感”和与场地的情感联系。荷兰建筑师奥尔多•范•伊克(Aldo Van Eyck)在他著名的场所描述中强调:“不管空间和时间的意义是什么,场所的事件只会有更多意义。这是因为在人的意念中,空间表现为场所,时间表现为事件。”然而在当前营建场所感的规划设计中,场所的形态意义常常被过分渲染,甚至超越了更为重要的人之活动及空间的功能意义。 
尺度,既是空间设计的手段,也是空间设计的原则。“人体尺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积累形成的一种适度的标准和视觉印象。尺度存在于城市形体空间设计的每个环节。虽然在整个城市的形体空间设计中并不一定遵循唯一的尺度概念,但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有意义的、适合人们需求的尺度效果。凡是接近人的地方,特别是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都应该注意体现“宜人性”,因为所谓的“人性场所”首先是空间应具有“人体尺度”。 
 案例分析:上海新天地广场
新天地广场位于上海市中心区淮海中路南面从空间形态上看,通过对原有狭窄、拥挤的里弄空间进行疏通整合,形成步行街、广场等开敞空间,使得整体空问格局疏密有致、收放自如,同时,还着重把具有石库门文化特征的建筑与部件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使整个公共空间富有浓厚的地域彩。此外,宜人的尺度是新天地广场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里弄空间本身的尺度是比较宜人的,在改造的过程中注重对尺度的把握,形成了不同于城市中心区大型商业街的空间尺度。比如里弄小巷宽度为2~3米,主要街道宽度也不超过10 米。 
新天地广场的成功改造,有效地保留了旧城区的历史风貌,并且创造了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最重要的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个性和内涵 也在这次改造中得到相应的提升。
上海新天地广场夜景 
2.可达性与易达性 
城市中目的地与交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正因为有了吸引人们的目的地,于是才产生了交通;因为有了交通,才使得人们到达目的地变成可能。因此,城市的公共空间具不具备活力是受到其可达性与易达性的影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城市的公共空间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在某一场所相互活动形成的,包括街道、市场、码头等,由此也反映了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易达性的重要性。因此,在创造新的城市公共空间时,必须考虑公共空间与其他区域的交通联系(包括车行交通和步行交通),这是实现公共空间富有活力的重要保证。渗的拼音和组词
案例分析:美国丹弗市十六街
十六街是丹弗(Denver)历史上传统的城市商业中心区。1960年以来,由于郊区大型公园式购物中心的迅速扩展,与城市中心地带停车困难,上下班高峰时段车辆堵塞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十六街的周边环境逐步恶化。
改造后的十六街属典型的公交混合性商业步行街,宽约24米。除穿梭巴士(Shutter Bus)与紧急救援车辆外,全场1311米的街道禁止私人车辆进入,有效减少了市中心交通堵塞的情况,降低了空气污染。免费穿梭巴士是街道内部主要的公交工具,游人可以乘坐巴士方便的到达街道两端的公共汽车交通转运站进行换乘或是在街区中段转乘轻轨电车。为方便游客游览与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穿梭巴士每日上午6时开始运行直至深夜,发车间隔时间约70秒,每周服务7天,日平均载客4万多人次,高峰时段加挂双节车厢以增加运输量,此外还特别设有残疾人上下车装置。
十六街杰出的规划设计与开发管理,也带动了邻近十五街,十七街的商业繁荣发展,为市中心区带来了更多的商业契机与活力。
丹弗十六街改造前后对比 资料来源:www.pcfandp/,2007-9-27
3.混合使用与密度 
创造活跃和良好的公共空间的另一个关键就是不同的土地用途和人的活动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集中,而足够的人和活动密度又常常被认为是空问富有活力的先决条件,也是实现空间混合使用的先决条件。为避免国外许多城市开发实践中被功能分区理论影响而出现的孤立的城市公共空间现象,混合使用已经成为现今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城市设计目标。 
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而言,适当的密度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公共空间,由于现状条件限制较大,往往形成高密度的区域。尽管高密度有时意味着较低的环境质量,但对于公共空爱不需要理由的使用,适当的高密度意味着将增加人流的接触度——当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不同类型的人们在同一公共空间中相遇,就大大地激发了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使公共空间变得复杂多变、富有生机。 
案例分析:美国波特兰先锋广场
广场中央是市民集会和活动的主要功能区,四周布置有不同形式的坐凳供人们聊天与候车,
西南侧设有咖啡区、书店等静态空间,静态领域与中央活动区形成一个弧形的过渡区,精心设计的台阶与坡道成为最受使用者喜欢的半公共空间。
美国先锋广场鸟瞰  资料来源:「丹麦」杨·盖尔,拉尔斯·吉姆松,新城市空间(第二版),何人可,张卫,邱灿红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233
4.环境质量 
根据扬什么无什么什么盖尔的交往与空间理论,人们的每一种活动对环境的要求都不相同,其中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都特别依赖于户外空间的质量,当条件不佳时,这些具有特殊魅力的活动就会消失,而在条件适宜的环境里,它们就会健康地发展。由此可见,户外空间的环境质量对空间活力营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此外,适度强度的接触是进一步发展成其他交往形式的起点,但在没有纷繁户外活动的情况下,最低限度的接触就不会出现,交往也就无从谈起。与环境质量良好的公共空间相比,质量较差的空间影响了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限制了人与人之间适度强度接触的发生,从而制约了空间活力的体现。反之,我们试想一下,在环境质量良好的公共空间里,无论是在市中心、商业广场,还是在公众娱乐场所,产生人的停留与活动,而人及其活动总是吸引着另一 些人,当人们或在一旁观察,或聚集在其周围,或互相讨论,于是新的交往活动就这样自然地展开了。 
邮政卡开通网上银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