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2021Vol. 40 No. 6
2021年6月 第40卷第6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河南省沿黄农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
毛峰
(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河南洛阳471934)
~摘 要:河南省沿黄农业旅游资源丰富,优势独特,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业态不断丰富, 产业效益不断提升,但目前仍存在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公共服务滞后;旅游产业结构失衡,旅游产品类
查银行卡号三伏天是几月几号2022型不丰富,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主题特不鲜明,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人才缺乏,服务水平较低;企业 经营水平低,行业监管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河南省沿黄农业旅游高质量发展需加强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扶持
力度,加速产品升级,加深合作联动,加快人才培育,实现融合发展和集发展。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农业旅游;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4970(2021 )06 - 0008 - 03
黄河流域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制 约,长期以农业种植为主,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 构单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⑷河南省位于黄
理想之城结局是什么河中下游,黄河在河南省境内流经三门峡、济源、 洛阳、焦作、郑州、新乡、开封、濮阳8市,全长
三伏天是哪一天2022711公里」力近年来,河南沿黄农业旅游发展迅速,
规模不断扩大,业态日渐丰富,效益显著提升,有
效推动了沿黄贫困乡村的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⑶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黄河,黄河流域生态
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给河南省
沿黄农业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时代背景
下,如何进一步推进河南省沿黄农业旅游资源整合 和产业融合,实现特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 发展,是当前河南省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热点
问题。一、河南省沿黄农业旅游资源概况
一是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山地丘陵、峡谷
奇观、滩涂湿地、森林绿地、平原灌区、地上悬河
应有尽有,自然景观秀美,生物资源多样。二是农 耕文化旅游资源丰厚。农业历史悠久,农业文化灿
烂,农业典籍博大精深。三是农俗节庆旅游资源丰 富。农事节令不胜枚举,农事民俗独具特。四是 农业科普旅游资源数不胜数。育种新技术不断突
简单qq分组破,现代农业发展迅速,智慧农业日新月异,科技
农业魅力十足。五是农业康养旅游资源日益丰富。 健康农业日趋多元,养生农业日渐多样,中草药和
有机蔬果种植越来越多,中医药膳和养生美食越来 越流行,健康活动和农事体验越来越潮流,养老基
地和康养小镇越来越火爆。
二、河南省沿黄农业旅游发展态势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旅游投资不断增
长,市场规模和农业旅游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初步形成了集食住游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接待体 系。比如,孟津县建成了有规模上档次的休闲农业
园区55个,打造了沿黄赏花采摘生态游、休闲农业 文化游、果蔬采摘体验游等精品旅游路线,年接待 游客320万人,综合效益3. 6亿元。⑷二是产品业
态不断丰富。通过发展花卉园艺、休闲观光、农事 体验、田园综合体等高效农业新业态,有效推动了
沿黄旅游从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变,实现了观光、休 闲、度假的多元化发展。目前沿黄农业观光休闲旅 游和农耕文化旅游发展十分火热,农业科普旅游和
农业康养旅游发展开始加速。三是产业效益不断提 升。通过发展农业旅游有效促进了传统农业转型升
级和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产业综合带动作用开始 凸显。比如,原阳县利用黄河滩区特殊自然生态环
境,重点发展高效农业、绿养殖、休闲观光和文
化生态旅游,把黄河滩区建成了重要的生态涵养
收稿日期:2020 - 09 - 06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8-ZZJH -347);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2400410316) 作者简介:毛峰(1981—),男,湖北黄冈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目的地管理。
• 8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
带、绿种养带和生态旅游带,实现了89个重点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⑸四是产业发展速度加快。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沿黄旅游开发,各种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加快了沿黄农业旅游产业发展速度,提升了沿黄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质量。2019年河南省发布沿黄十大文旅主题线路, 2020年加强郑州、洛阳、开封、焦作、新乡、三门峡等沿黄地市协调联动,推动沿黄全域旅游发展。
三、河南省沿黄农业旅游发展问题
一是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公共服务滞后。景区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
整体数量不足,宾馆酒店、餐饮娱乐、农庄民宿等旅游接待设施总体条件较差,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和安全卫生医疗保障服务普遍不健全,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和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二是旅游产品类型不丰富,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发展速度快,科普旅游和康养旅游发展速度慢,观赏性项目多,体验性项目少,旅游产品类型不丰富;食住行等基本环节消费比重大,购娱等弹性消费比重小,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是主题特不鲜明,同质化现象严重。一些项目在规划设计时缺乏创新和深度思考,导致发展理念、开发思路、开发模式雷同,造成产品同质化,缺乏个性特。四是专业人才缺乏,服务水平较低。现有从业人员的绝大多数是当地农民,普遍缺乏服务意识,缺少专业技能,有的村民虽然很热情,但是服务不规范,跟不上当前旅游业发展需要。此外,还特别缺乏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创意设计、市场营销等领域的经营管理人才。五是企业经营水平低,行业监管不规范。目前,经营主体以单体农户为主,经营规模小、实力弱,资金投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经营创新能力有限,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也存在协调难问题,无证经营、收费不合理、恶性竞争和欺客宰客行为屡禁不止,旅游市场环境亟待整治。
四、河南省沿黄农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策略
(一)加强规划引领
首先,要摸清沿黄农业旅游资源底数,进行统筹谋划,编制沿黄农业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晰发
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举措。同时注意把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文化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有效衔接。其次,要坚持绿发展,根据沿黄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旅游产业,实施梯度开发,推进有序发展。要根据沿黄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制定开发思路与开发措施,突出地域特,实施错位发展,避免同类资源无序重复开发。再次,要整合沿黄农业旅游资源,打造农业旅游融合精品项目。通过加大沿黄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投入,加强重点项目引导,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促进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实现特发展和高品质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要在用地政策上将农业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度调整用地政策,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业设施配套用地、农民自有宅基地和荒滩荒地用于发展农业旅游产业项目。通过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黄河沿线贫困众积极参与农业旅游开发,将农业旅游开发与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把农业旅游产业培育成沿线众脱贫致富的优势主导产业。其次,要在财政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整合财政资金,将中央和地方有关建设资金向农业旅游产业倾斜。通过给予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重点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构建农业旅游产业体系,促进农业旅游高质量发展。再次,要在金融政策上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利用互联网金融、众筹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各类旅游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
(三)加速产晶升级
首先,要大力提升农业观光休闲旅游。要大力发展集生态涵养、休闲观光、高效农业、文化弘扬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观光农业旅游。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拓展休闲娱乐项目,发展休闲农庄、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农业嘉年华、特小镇等新型农业旅游业态。其次,要做深做活农耕文化旅游。要利用文创科技创新旅游内容,利用农事农耕活动强化旅游体验,利用黄河农耕文化丰富旅游内涵。再次,要做大做强农业节庆旅游。要利用中国传统节气节令发展农事节庆旅游,利用农业农村习俗发展农俗节庆旅游,利用特农产品展销活动发展农贸节庆旅游。最后,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普旅游和农业康养旅游。要利用观光休闲农园发展休闲农业科普旅游,利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代农
•9•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
业科普旅游,利用新型农业科教基地发展农业科普研学旅游。升级传统农业,大力发展康养农业,提升休闲农庄,打造康养度假庄园,利用闲置农房建设乡村养老基地和康养小镇,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开始懂了(四)加深合作联动
首先,要加强农业、科技、文化、交通、环保、旅游等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协作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工作效能。要强化行业管理,通过制定沿黄农业旅游开发管理办法和农业旅游经营管理规范,实施多部门联合执法,规范市场行为,实现良性发展。其次,要创新农业旅游产业经营模式,完善“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沿黄农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在农业旅游产业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农户抱团发展。再次,要建立多方参与、互利共赢机制,既要协调农业旅游产业部门之间和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关系,也要完成企业、项目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订单收购+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户分享更多的旅游发展红利,获得更多的产业链增值收益。
(五)加快人才培育
首先,要对沿黄农业旅游产业管理人员和各级党政领导进行专题培训,帮助其增强信心、开阔视野,提升管理能力,更好地服务支持沿黄农业旅游发展。其次,要分层分类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旅游、会经营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和农业旅游开发中的主力军作用。再次,要组织引导大学生、农民工、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返乡下乡创业,促进人才流动,改善人才结构,为沿黄农业旅游开发提供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做法。要大力开展志愿者支援帮扶行动,鼓励农业、旅游、文化等领域专业人士为沿黄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最后,通过专题培训、结对帮扶、送教上门等形式加大沿黄农业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力度,提升沿黄
农业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沿黄农业旅游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田勇,屈博,李勇,等.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研究与展望
[J].人民黄河,2019(2):14-19.
[2]付标,唐正清,时统成,等.河南省黄河生态带建设研究
[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6):13-15.
[3]王建增,崔建勋.河南沿黄旅游经济带合作机制构建研
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9(7):11-14.
[4]张瑞蕊.孟津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考[J].河南农
业,2018(25):63-64.
[5]李虎成,赵同增.黄河滩区拔“穷根”,原阳这么做[N].
河南日报,2016-07-25(010).
[责任编辑李继峰]
Research on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along the Yellow River in Henan Province
Mao Feng
(School of Land and Tourism,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471934,China) Abstract:The agricultural tourism along the Yellow River in Henan province,which is rich in resources with unique advantages,has developed rapidly,increasing in scale and forms of products,and growing in profits.Nevertheless,there are also problems to be solved,such as insufficient tourism infrastructure,backward tourism public services,and unbalanced tourism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along the Yellow River in Henan province demands integrated and cluster development by strengthening planning guidance and policy support,quickening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product upgrading,and deepening cooperation and joint activities.
Key Words:Ecological protection along the Yellow River Basin;agricultural tourism;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1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