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点13——赏析构思特点(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讲练(上海专用)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点13——赏析构思特点(解析版)(上海专用)
【考点解析】
到底为什么都是我的错
设题角度
赏析点
基本理论
主要效用及其赏析术语
答题范式
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直接显示中心,“一开始就走向目的地”
①强调突出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②总领全文;③总起下文;④行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
说明开头情况,指出全文中心,分析开头好处
卒章显志
文章结尾时显示中心
①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②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③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效
说明结尾情况,指出全文中心,分析结尾好处
过渡
层次段落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语或句子
①承上启下,使内容连贯,文脉畅通;②使结构严密,衔接自然
引出过渡文句,说明承上启下情况。分析作用好处
题文照应
文章题目与正文的照应
①紧扣中心写作,不枝不蔓,行文紧凑集中;②反复点扣题目,对中心有强调突出之效
出点扣题目之文句,分析反复点扣的作用、好处
首尾呼应
文章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①重复开头内容,强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②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出首尾呼应文句,分析其作用、好处
前后呼应
上下文间内容的前伏后应
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结构圆合严密
出伏笔、应笔,分析其作用、好处
铺垫伏笔
叙事性作品中为下文情节内容的出现或主要人物的出场预设的埋伏
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耐人寻味;③结构圆合严密
物流实习总结
由应笔上溯,出伏笔,从意料之外发现情理之中,从而分析作用、好处
起承转合
文章基本结构方式,即开头、展开、转折、结尾
①有头有尾,结构完整;②章法井然,结构清晰;③环环相扣,结构连贯;④接应自然,结构严密
概括段落大意,说明段间关系,分析结构特征
线索
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
①贯穿全文始末,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这是明线;②如果有暗线,则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抒发的感情到了一个很巧妙的切点但有时会有双线索,即两条线索相辅相成,看似毫无关系又处处相关联
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
人称变化
文中前后的人称发生变化
①行文思路发生变化,体现作者构思的精妙;②体现作者内容情感。
理清人称怎么变化,从人称题转变为结构题
文眼
诗文中体现主旨的词句
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凸现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总领全文,总摄全篇,使结构更加圆合。
引出文眼词句,说明总摄作用,分析巧设文言好处。
以小
见大
用具体材料表现重大主题,用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
以小见大,化虚为实,将抽象事理表现得具体实在;避免空泛,使文章有血有肉,内容充实。
概括重大主题说明,小的材料分析以小见大好处。
情节
通常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构成,可有序幕、尾声。
突现主题思想;塑造人物形象。
概括情节内容,分析情节结构,说明用意、好处。
形散
神聚
用一组材料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中心。
众星捧月乱而散而不乱,形神兼备,中心突出;材料丰富多样,内容博大精深,增大文章容量,丰富读者见闻
概括材料内容,出中心主旨,分析写法、好处
悬念
通过倒叙、夸张、中断等方式造成的对情节的期待心理。
造成悬念引人注意,突出有关内容,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现力,增加行文的起伏之美。
出造成悬念方式,揭示悬念内容,分析其好处。
点面
结合
概括事实与典型事例结合的选材组材技巧。
有点有面,全面而深入地反映事物,突出特征,更具感染力,材料多样,富于变化,增强可读性。便于读者形成全面完整印象,增强说服力。
概括点面材料说明,结合方式分析作用好处
意外
在情节,结局时突现逆转,出人意外。又称“欧·亨利笔法”。
打破常规,异峰突起,既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高潮迭现,波澜再兴,耐人寻味,令人叫绝。
概说意外情节,分析其合情合理处,略说其好处。挖矿卡
巧合
情节安排中偶然因素的利用
无巧不成书,偶然中有必然,使内容更集中,矛盾更突出,冲突更激烈,人物性格显现更充分。
概说情节内容,分析偶然中的必然,略说其好处
结构安排知识要点
结构安排:主要指构筑情节、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技巧。要注意考察段落或句子所在位置,位置不同,其作用也相应不同。
1、开头
开门见山: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开头不点明主旨:开头句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写……(内容)作铺垫;
开篇描写景物: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渲染)某种气氛等;
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开篇抒情:引起读者共鸣;
抑扬开篇:强化读者印象。
2、中间
中间句段篇幅比较短:长征的感人故事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物→人 景→情 事→理 实→虚);
篇幅较长且描写主要物象:则考虑其作用是拓展思路,丰富内涵,深化主题,具体展示或照应前文;
3、结尾
对应“开门见山”:结构上首尾响应,结构严谨;内容上升华或深化感情,深化中心;另:照应题目。
对应“开头不点明主旨”:结构上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点题。
武汉景点介绍既不响应也不点明主旨(此类情况比较少见):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以景结情:结尾该抒情、议论的时候不抒情或议论,以描写景物收尾,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空间;
以事作结:效果同“以景结情”。
4、特殊情况
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经典例题】
1、(2017年上海高考)
相思
贾平凹
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
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
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qq密保手机怎么解绑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孩子已经六岁了,
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
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到,我就回来了!”
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⑦你或许冷了不知道添衣,热了不知道减衣,但你却明明白白提醒自己:黄蛉的生存是要有一定的温度的。这黄蛉盒子你不装在贴身的衣兜里,担心热坏它,你又不肯装在大衣的外兜,害怕冻坏它,你花费了三个钟头,拙手拙脚地在大衣内侧缝了一个小口袋。夜里,一盏孤灯伴着你,画图纸,鉴定矿石,常常忘了吃饭,但你忘不了给黄蛉喂食,它只吃苹果,这苹果却同你的仪器、书籍一样重要,你是专意让人从内地带买来的。
⑧现在,北斗星已经斜了,银河里风平浪静,你要睡下了,你便将黄蛉盒子轻轻放在枕边,放在你的脖子下。你,听见了黄蛉的“蛐蛐”声,那是世界上最微弱的声音,也是最清脆的音乐,是金石之响,是心律之韵。你于是就入了梦里。
⑨啊,你是梦见了你的妻子吗?梦见了你的儿子吗?在这深夜里,月光静泻,风儿没有起,狗儿没有咬,你的妻子打着灯笼正站在竹园边上,你的儿子,蹑手蹑脚进了竹园,竹叶上的露珠滑下来,落在他的头上,他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往竹丛里走。立即,无数的黑点溅满了他的全身,他快活地大叫。你的妻子跑来,用一只玻璃杯子,对着那白衣上的黑点一罩,黑点便弹进去,一只黄蛉就捉在土瓷罐里了。
⑩他们捉了好多好多的黄蛉,母子围着土瓷罐,就听着那“蛐蛐”的生命之歌。
⑪妻子说:“这歌子是唱给你爸爸的,这歌子在召唤着你的爸爸。”
⑫于是,在你的脖子下,在你的耳膜下,窸窸窣窣的声音叫得更响了,更清了,你听见了这爱情的召唤,这家庭的召唤。
⑬第二天早上,你爬起来,背起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质包,你又去金子了。你依稀还记
得夜里的梦,说:“是的,我是要回去的,要回去就得加紧我的工作!”
(有删改)
9.“黄蛉”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参考】
9.(4分)答案示例:黄蛉是全文的线索,文中人物的活动以黄蛉为中心来展开;黄蛉是相思之情的凝聚物,既寄托着主人公对妻儿的思念,也寄托着妻儿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评分说明:作为线索的作用2分,作为情感凝聚物的作用2分。
2、(2018年上海高考)
错位之思    凸凹
①记忆里,母亲有一双美丽的手,纤长、白皙,但却不善女红。纳鞋底时,常把针尖扎到自己的手上,布面上便血迹斑斑。但她依然要勤勉地纳,因为有三个顽皮小儿等鞋穿,她要怜惜他们的脚。待手艺渐渐娴熟起来,她的手也渐渐地变了形,手指短粗、弯曲,即便是抚在平展的几案上,也放不平。
②她自己都笑,自嘲说:“这是人手吗?”
③然而,现在的她,都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纪,一双丑陋的手却异常灵巧,不仅把鞋垫纳得精美得让人不忍心穿,还能剪出线条繁复、构图精细的窗花,让人不忍心往窗上贴。
④母亲也曾有袅娜的身姿,即便是在硬冷的石头村路上,也走得柔软温暖。但这个柔美浪漫的身姿,却要负重——上山背粪肥,下山背苞米和谷黍。渐渐地把腰背驼了,把腿背撇了,到了现在,即便是走在平阔的街道上,也蹒跚而瘸,步态老丑,令人惋惜。
⑤她自己打趣道:“怜惜步子,就怜惜不了肚子,身子重了,日子才过得轻松,老天对人是公平的。”
⑥现在的她,虽身姿老丑,却不管不顾地在街上行走,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光。她到建筑
工地捡砖头瓦块、破铜烂铁,到商店酒肆门前捡包装盒和啤酒瓶子,且常跟收破烂的小贩计较斤两,眼睛发亮,乐在其中。
⑦儿女们碍于虚荣,纷纷劝阻,说,您腿脚已不灵便了,应该养在家里,却满世界捡,外人见了,会对我们产生质疑。母亲说,正因为腿脚不灵便了,才需要动,这跟年轻时不同,年轻时是为了填乎日子,不得不动,现在是为了心里盈满,乐意动。动一动就满心欢喜,不动反而不自在。
⑧从母亲身上,我似乎懂得了,所谓岁月,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过的日子,这其中的行止,都是被迫的动作,人不能左右,生活的状态就常出现错位。随着阅历的增长,心灵的深处便多了生命的沧桑之感,即面对生活的种种错位,不再诧异、惊恐,更不再抱怨,而是以豁然的心境泰然处之,如此,人就自在了,从被动的顺应,到主动的顺生,最后进入乐生之地,俗生活也有了佛门禅意。母亲在捡荒中的乐此不疲,或许就有了个中意味。
⑨虽然她对此浑然不知,但我知。
⑩儿时的我,即便是瘦小无力,也莫名其妙地觉得强。母亲到山顶的堰田去点种,我也执意地跟去:“有我在,您会省不少力气。”
⑪堰田很窄,正容我与母亲并排点种。起初还与母亲保持相同的节奏,愈到后来愈跟不上母亲的步调了,便被母亲远远地甩在身后。母亲回过头来,看着她气喘吁吁的儿子,怜爱地微笑着。但在我眼里,她的笑疑似嘲弄,我便愤怒地追赶。到中午,我感到极端的疲乏,筋骨似被抽去。母亲将干粮摊在地头,我却无一点胃口。这时我看到一只蚂蚁爬进地隙里,呵呵地笑;看到一只小虫在树梢上蠕动,也呵呵地笑。神经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