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战争
1.(2018·天津高考·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倘查出本船有一两,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2.(2018.4·浙江高考·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
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4.(2018.11·浙江高考·9)资源整合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一手兜售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本身当作问题的关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 )
A.1840年、1856年 B.1840年、1883年
C.1860年、1894年 D.1860年、1900年
1.(2017·江苏高考·6)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
1.(2015·山东高考·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2.(2015·安徽高考·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2015·上海高考·20)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和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和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014年题组
1.(2014·上海高考·19)以下图表反映了五口通商各口岸的关税收入变化,其中口岸甲是
( )
A.宁波 B.广州 C.上海 D.福州
2.(201萝卜炖牛肉4·江苏高考·5)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3.(2014·天津高考·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4.(2014·乔家儿女的结局重庆高考·6)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5.(2014·山东高考·16)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
A B
C D
1.(2013·北京高考·1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2.(2013·浙江高考·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3.(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锚固长度
4.(2013·山东基能·74)近代诗人褚维垲在诗中说:“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骎
骎自海达长江,惟所欲为无不可。”对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御园火”是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五口通商”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C.该诗描述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该诗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5.(2013·上海高考·17)对于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中英战争 B.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佳能微单
6.(2013·上海高考·23)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
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 )
A. B. C. D. 银龙鱼的饲养
1.(2012·北京高考卷·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2.(2012·全国大纲高考历史·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19年题组
1.(2019·天津高考·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A.拥有广泛的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1.(2018.4·浙江高考·27)【加试题】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上述言论意在( )
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 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
C.呼呼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 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
2.(2018·江苏高考·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3.(2018.11·浙江高考·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