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6期
Vol.12 No.689
一、疫情中主流媒体诱发的舆情反转典型事件
2020年1月31日晚间,国内两家主流媒体发布了《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新闻。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全民关注,相关话题“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冲上热搜第一位。一时间,全民开始疯抢双黄连口服液,甚至出现深夜药店门前聚集大量市民排队抢购双黄连口服液的极端现象。然而2月1日,当许多人正因未抢购到双黄连口服液而焦虑时,各大主流媒体又
开始澄清,纷纷发布“抑制并不等于预防和”“请
勿抢购、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等相关信息。与此类似,疫情暴发伊始,部分主流媒体发布消息称“没有证据表明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危险”,然而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人传人”被证明是事实。疫情中少数主流媒体关于“气溶胶传播”、李文亮医生、民间中医李跃华、板蓝根功效的报道等,存在一定程度的失实,引发舆论争议和舆情反转,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
二、主流媒体诱发的舆情反转事件的特征及危害(一)特征
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个别主流媒体的报道失误导致初始报道与真相之间存在偏差,从而引发舆情反转事件。这些舆情反转事件不同于一些
自媒体为吸引流量而添油加醋、故意捏造的“新闻
反转剧”,而是主流媒体客观存在的一些工作失误造成的初始报道失真,从而诱发舆情反转,属于非故意性失实。第二,在疫情报道期间,主流媒体展示出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凭借权威性、公信力的优势,
充分发挥了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的作用,成为公众获取权威信息的主要途径。主流媒体所发布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社会影响更大,因此相对于一些自媒体策划的“新闻反转剧”,主流媒体诱发的舆情反转事件具有更大范围的负面社会影响。第三,疫情中的这些舆情反转典型事件多涉及医疗卫生等专业领域,需要更严谨的工作态度与更强大的专业支持。
(二)危害
首先,这些舆情反转事件给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带来了负面效应,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的恐慌和焦虑心理,不利于社会稳定。在“双黄连事件”疫情中主流媒体诱发的舆情反转事件分析
赵美婷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充分发挥了社会治理和舆论引导功能,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导致一些舆情反转事件的发生,值得总结和反思。本文通过回顾疫情中主流媒体诱发的舆情反转典型事件,总结其特征和危害,结合5W 模式和舆情反转的五个阶段:事件发生、媒体初始报道、初始舆论形成、事件拐点出现、舆情反转,全面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关键词:主流媒体;舆情反转;“5W 模式”;疫情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6-0089-02
中,由于初始报道的失误,全国各地出现了双黄连口服液“抢购潮”
,部分市民在缺乏必要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药店排队、
聚集,增加感染风险,也使买不到双黄连口服液的市民产生了不必要的焦虑恐慌。其
次,
舆情反转事件极大地损害了主流媒体的社会公信力。主流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柔顺剂是党和人民众进行沟通的重要中介,
一旦主流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受到损害,
其舆论引导功能会相应受到影响。三、主流媒体诱发舆情反转事件的原因学者毛源认为,“正是因为贯穿在(新闻生产)各个环节的价值取向的驱动,才最终造成了新闻反转”[1]。对于舆情反转事件产生的原因,
需要将其置于舆论形成、
演化的整个传播过程中进行讨论,一个舆情反转典型事件可以分为事件发生、
媒体初始报道、
初始舆论形成、事件拐点出现、舆情反转5个阶段。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了人类传播过程的
“5W”模式,
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2]。结合5W 模式,可以全面深入舆情反转
的各个阶段,
探究疫情中舆论反转典型事件的成因。“5W”即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
、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一)传播主体传播主体即传播者,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双黄连事件”等舆情反转事件中,
2022年是第几个教师节主流媒体是一级传播者,
购物比较是初始报道的发布者;自媒体和网民是二级传播者,
对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进行转载、二次发布。主流媒体在疫情中的报道失误,一方面是出于对时效性的追求。主流媒体在疫情中担负着及时发
布权威信息的责任,
“疫情的突发性、未知性本就引起公众的恐慌,而信息的不对称,更是催生出各类谣言,
混淆视听”[3],主流媒体只有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才能阻断谣言传播,
满足公众迫切的信息需求,安稳社会情绪。因此主流媒体在疫情报道中必须更加注
重时效性。迫于时效性要求的压力,主流媒体容易疏于对新闻内容准确性的审核,导致初始新闻报道失真。另一方面是出于非专业出身的记者报道专业领域事件的局限性。疫情中的报道多涉及医疗卫生
等专业知识,
而大多数记者、编辑都缺乏相关知识背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90学术探讨
景,在组织新闻报道时,往往会出现知识盲区,增加审核难度和出错风险。此外,在主流媒体发布相关信息之后,自媒体和网民盲目追随传播,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转载、讨论,充当二级传播者,一方面扩大了相关信息的传播范围和社会影响,加快舆论的形成,促使事件拐点提前到来;另一方面,自媒体和网民容易对主流媒体发布的相关信息进行主观臆测、断章取义,对信息产生误读、误传,导致流言产生,促使主流媒体及时更正信息,诱发舆情反转。(二)传播内容传播内容即信息,是传受双方进行社会互动的介质。疫情中主流媒体诱发舆情反转事件的基础是初始报道的失真,即传播内容偏离
头像加国旗事件真相。有学者提出,某一事件如果具有影响范围大、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性强、信息真实性存疑并且高度敏感的特质,那么这一事件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公众的传播意愿,促进舆情的发生[4]。“双黄连事件”及类似事件本身具有高度公共性、利益相关性、真实性和敏感性,在初始信息发布之后,借助网络媒介,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较大的舆论场,而一旦事件拐点出现,又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明显的舆情反转。此外,科学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识更是如此。在疫情暴发初始阶段,由于新冠肺炎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即使是权威专家,对其的认识也存在不确定性、渐进性和反复性。主流媒体在报道相关信息时,由于事件正处于发展变化中,尚未有定论,报道不当就容易出现前后报道内容、观点不一致的情况,甚至引发舆情反转。(三)传播渠道传播渠道即媒介,是信息的搬运者。主流媒体疫情报道的传播渠道主要为网络媒介。网络媒介具有去身份化、实时互动性等特点。学者黄远认为,网络舆情反转是一种“反沉默螺旋现象”,其原因是网络提供了自由、开放、匿名的平台,不保持沉默的代价越来越低,其实质是舆论演化过程中各方角逐、合
力作用的结果[5]
。当公众对主流媒体的报道存在怀疑时,由于网络媒介的特性,更多网民选择在网络媒介上提出质疑,而不是保持沉默。当一定量的质疑
和反对的观点出现时,将会促使主流媒体重新审视报道内容,进行更正报道,进而引发舆情反转。
电脑不显示桌面(四)传播受众
传播受众即受传者,是传播者的作用对象。主流
媒体疫情报道的传播受众是广义上的社会公众,公众
媒介素养偏低也是诱发舆情反转的重要原因。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把媒介素养定义为人们面对媒介
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
力、创造和生产能力、思辨的反应能力。在疫情报道中,公众普遍盲目追随主流媒体,缺乏对相关信息的
电脑键盘独立思考与质疑能力。同时正如《乌合之众》中指
出的,体不善于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因此当主流媒体发布“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信息时,公众便开始盲目抢购双黄连口服液,很少有人质疑双黄连口服液的副作用及其真实功效。当新
闻出现反转时,公众又迅速改变立场,致使舆情反转。(五)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即传播行为产生的有
效结果,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传播活动不是单向直线的,受传者的反馈包括意见和行动,都对传播者有能动的反作用。《乌合之众》中提到“一切取决于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在疫情凶猛、人心恐慌的舆论
场下,公众对权威媒体信息过分依赖,当主流媒体发布如“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信息时,公众普遍选择接受“暗示”,并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疯狂抢购双黄连口服液,显示出报道的负面传播效果,而公众的负面反馈又倒逼主流媒体反思报道内容的准确性,及时更正初始报道,澄清相关信息,致使事件拐点出现,舆情发生反转。
四、结语
主流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权威信息的发布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主流媒体积累了众多的新闻资源,充分发挥了全媒体矩阵的报道优势,实现了社会治理和舆论引导功能的高效发挥。然而
个别主流媒体在一些报道上的失误诱发了一些典型舆情反转事件,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分析疫情中主流媒体诱发的舆情反转典型事件的特征及成因,可以得出这样的经验教训:首先,主流媒体在进行疫情报道时,对于不了解的报道领域,要进行信息核实和多方求证,避免出现主观臆想;要注意信息表述的准确性,防止公众误读,为流
言的产生和舆情反转埋下隐患;要对报道可能引发的舆情风险进行预判,建立健全预测与化解舆情反转危机的机制。其次,公众要切实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保持理性思辨与独立思考,常怀质疑精神,避免盲目从众;要理性使用网络媒介环境提供的个人“麦克风”,自觉维护良好的舆论环境。参考文献:[1]
毛源.事实与价值的缠结[D].南京:南京大学,2015:53.[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0-51.[3] 朱珊珊.从疫情中“双黄连事件”等舆情反转看新闻专业性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广播,2020(04):54-58.[4]
赵耀,王建新.基于多元主体共在与信息即时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的思考[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2):88-100.[5]
黄远,刘怡君.网络舆论反转效应研究[J].管理评论,2016,28(08):71-78.作者简介:
赵美婷(1999—),女,河北邯郸人,本科在读,
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