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斯基咏叹调《青春,你在哪里》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技巧
赵杰
【摘 要】该文通过对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连斯基的咏叹调<青春,你在哪里>进行详细的音乐分析,使演唱者在作品的演绎和理解上能准确地把握作曲家的意图.
【期刊名称】《鄂州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17)001
我的傻男人之古代篇【总页数】2页(P63-64)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音乐分析;演唱技巧
【作 者】赵杰
【作者单位】鄂州职业大学,艺术系,湖北,鄂州,436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江是哪里的简称J605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银行贷款利率是多少1877一1878年柴科夫斯基根据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创作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它为俄国音乐戏剧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的前景。在这部歌剧里,柴科夫斯基在歌剧创作方面的最重要的美学原则得到了充分而多方面的体现。这部歌剧充分表现了俄国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将人物内心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青春,你在哪里》是歌剧第二幕连斯基在决斗前唱的一首著名的咏叹调。
三幕七场歌剧 《叶甫根尼·奥涅金》的故事梗概是:善良、纯朴而多情的塔吉亚娜对来到她家作客的贵族青年奥涅金一见钟情,于是写信向奥涅金倾诉自己对他的爱恋。对当时的贵族生活深感空虚厌倦的奥涅金却拒绝了她的爱情,在舞会上反而向塔吉亚娜的妹妹奥尔咖献殷勤,因而激怒了奥尔咖的恋人、自己的好友、青年诗人连斯基,导致两人的决斗,结果,连斯基决斗中丧生。六年之后,奥涅金在一次社交舞会上,见到已经嫁给了格列敏公爵的塔吉亚娜,端庄、高贵的塔吉亚娜唤醒了奥涅金内心深处的爱情,他向塔吉雅娜表
白,而塔吉亚娜最终拒绝了奥涅金。
《青春,你在哪里》是歌剧第二幕第二场连斯基与奥涅金决斗前连斯基演唱的咏叹调,具有强烈的悲剧氛围,音乐语言的特点是旋律优美、朴实、诚挚动人,充分体现了连斯基当时复杂的心情和真实情感。
这段咏叹调由序奏加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全曲采用e小调。在此之前连斯基的旋律曾经使用过E大调,而在最后这个咏叹调换成同名小调,一方面在调式统一的基础上用小调突出悲情彩,另外,e小调是当时俄国城市浪漫曲经常采用的调式,在这里使用,强调了连斯基这个人物的民族气质。[1]
咏叹调开始前有很长一段铜管和大提琴奏出的序奏,表现十分沉重,具有殡葬彩,仿佛是对连斯基悲剧命运的一种预示。紧随其后的就是主人公命运的主题。它先由弦乐引出,同时伴随单簧管的伴奏,将人物的悲剧性命运表现得十分深刻。网店开店
在简单和弦的伴奏下,以具有言语表现力而又富于歌唱性的感慨式问句作为引子,刻画出了连斯基内心的茫然和无奈。
紧接着是咏叹调的A部分,出现了基本的、已经在序奏中听到过的主题(见谱例2)。同时采用柴科夫斯基表现悲情时经常运用的旋律形式——一级进下行形式,乐队的切分节奏、上行旋律的衬腔,给音乐带来了激动不安的情绪。配器以弦乐和木管乐为主,突出了此时连斯基内心的孤独感。
咏叹调的B部分作曲家写成了宣叙式的旋律,延续A部分声乐部分与乐队之间“对白”的手法,造成一种连续的旋律进行的感觉。速度稍快,调性不稳定(G大调到B大调再到e小调),和声变换更加频繁,表现连斯基情绪激动不安,心里充满了不祥的感觉。
大提琴下行旋律的优美乐句引出有力的再现。在基本主题里出现了第一段里所没有过的旋律的先现 (弱起小节),由于他对爱人的想念,这里的情绪变得热切、激动,整个旋律的发展更加紧张地进行着,采用主题核心展开手法(见谱例3),乐曲高潮在缩短主题连续向上模进的推动下,在高音区、强力度和旋律节奏宽放的共同作用下,在和声暗示着对中部调性综合回顾的表情处理中实现。表现连斯基内心哭泣般的呼喊。
最后的尾声是与引子的歌词和音乐材料相呼应的,但和声等体现为一种“只问不答”的结束型样式,连斯基的命运就这样凄冷地结束。
华山旅游景点呼吸的重要性许多声乐大师都有明确的指示。伊丽莎白·舒曼说:“唱歌就是呼吸”,澳洲著名的女高音梅尔芭说:“要有完美的歌唱,正确的呼吸较美妙的嗓音更重要。呼吸的艺术,对于歌唱家是最重要的。”巴葛亚洛蒂曾经说过:“懂得呼吸和发音的人,就懂得唱歌。”由此可见呼吸的重要性。由于该咏叹调具有悲剧抒情特征,因此呼吸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要十分注重呼吸的流动性,具体体现在横膈膜的扩张和腹肌收缩配合的适度,只有适度才能让声音流动起来,如果不适度,会破坏声音的连贯性,声音沉重,使音乐毫无味道。赵梅伯先生在《唱歌的艺术》一书中提到的腹肌收缩法,对呼吸的加强有很大的帮助。[2]
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奥涅金》是19世纪早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小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表现了那个时代俄国青年的苦闷和探索,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别林斯基称之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3]
柴科夫斯基在自己的音乐刻画中脱离了文学的原形象,对小说人物的描写增加了新的特点,较之普希金的小说具有了更为强烈的悲剧彩。柴科夫斯基把描写十九世纪初俄国生活的小说打上了自己时代的特征。他把他刻画的人物对幸福的向往和他们的“命运”之间的冲突尖锐化了。
连斯基这个人物在文学中的形象虽然表面以正面人物出现,但是实际却包含贬义成分,代表一些安于现状、思想保守的贵族青年。但在歌剧中柴科夫斯基对这个人物赋予了更多的正面彩,更多的是赞颂他对爱情的执著,以及对他悲剧性命运的惋惜,从而使连斯基的音乐形象成为歌剧中最出的一部分。
我们演绎一部歌剧作品,必须深入挖掘人物内心情感,才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歌词是我们了解人物内心情感最直接的途径。在该咏叹调中,引子部分“青春,青春,我美好的青春,你在哪里?”表现的是连斯基的迷茫。A部分的歌词“我将有什么样的前程?这目光白白将它寻,它隐藏得多么深,别管它,让命运决定……”这里带着一种伤感的情绪,中部“明朗的曙光开始照耀,明朗的一天将来到,我可能就要深深埋葬在那黑暗的坟墓里……”表现的是连斯基心里充满了不详的预兆,情绪激动。再现部分“请告诉我啊?美丽的姑娘,你来不来我坟上哭泣,并想到他曾多么爱你……”表现的是自己对爱人的一种思念,情绪热烈而激动。尾声和引子歌词一样,但情绪不同,更多表现一种凄凉感。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演唱好该咏叹调不只是对音乐的一种复述,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把握了这一点才能使演唱者演唱该作品时更具感染力,更能把握作曲家的意图。
【相关文献】
[1]孔方铭.从叶甫根尼·奥涅金看柴科夫斯基歌剧创作风格 [D].天津音乐学院硕士论文集,2004:21.
[2]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6-7.
[3]阎笑雨.由百科全书到抒情悲剧[J].齐鲁艺苑,2003(2):37.
国家公务员考试费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