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实施路径研究与实践
doi:10.3969/j.issn.1008-6382.2020.04.002
红烧草鱼的做法
高校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实施路径
研究与实践
杨智勇】,王海洋】,周瑜2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2.财经与旅游学院,重庆402260)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实践,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和教育的形态。本文在总结和分析我国在线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在线教学平台、设备、资源和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方面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四个支撑条件,从精品资源池建设、平台搭建与选择、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建设、线上教学激励政策制定和线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实施大规模线上教学的路径,并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实践。实践证明,该路径对我国高校在线教育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线上教学;课堂教学;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G642文献标识码:A
一、绪论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
界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高校
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战场也未能幸免。为了不
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疫情防
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
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
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
不停学”[1]。指导意见发布后,各地教育行政部
文章编号:1008-6382(2020)04-0013-07
门和高校快速响应,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制定了一地一案、一校一策或一校多策
的在线教学方案,在各级部门的指导和高校师生的努力下,我国高等教育经受住了这次大考。疫情期间的高校在线教学,全区域、全覆盖、全方位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2]o
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作为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战场一高等院校,理应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
收稿日期:2020-07-25
本年利润的结转
基金项目: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重庆职业院校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2020ZJXH282020)。
作者简介:杨智勇(1979—),男,重庆忠县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智能控制研究;王海洋,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周瑜,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育强国建设,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①因此,研究高校大规模在线教学实施路径,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开放式在线学习模式[3],让在线教学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⑷,从“数量提升”走向“质量提升”[5],对于推动我国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节约教育成本,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我国高校在线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开展在线教学的条件、在线教学实施路径和实践验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提出高校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对策,旨在为我国高校实施大规模线上教学提供借鉴。
二、在线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在线教学现状
我国真正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是在今年疫情期间。截至2020年5月8日,全国有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课程,既包括理论课,也包括实验课,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l]。本次在线教学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也是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实验。本次在线教学不仅成功应对了疫情带来的停学、停教、停课危机,稳住了武汉高校、稳住了湖北高校,乃至稳住了全国高校,而且在实践中创造了在线教学的新高峰,探索了在线教学的新实践,形成了在线教学的新范式,对中国高等教育乃至世界高等教育未来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意义深远。
(二)我国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存在的不足
得益于我国在线教育资源建设和方法的积累,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各高校的共同努力,本次超
大规模在线教育取得了重大成绩。尽管这次疫情期间我国在线教育经受住了大考,但由于本次在线教育涉及的师生规模大、地理范围广、课程门数多,是一次无事先计划的大规模线上教育,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在线学习平台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参差不齐。近年来,国家和企业在互联网学习平台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功研发并上线了各种在线学习平台,如QQ直播、腾讯课堂、钉钉、爱课程、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作为高校开展线上教学的载体,是高校开展在线教学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些平台因经费和人力投入不足、平台设计超前意识不强、技术水平有限等问题,不能全天候同时为大量学习者提供在线学习服务,只能实现分区域、分时段、限用户量的错峰学习,导致无法与学校的正常教学进程同步,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在线教学的需求,以致学校实质性推动大规模在线教育的难度较大。
二是各地区师生拥有的在线教学网络和设备条件参差不齐。师生在线教学不但需要有好的在线教学平台,还需要有满足在线教学的网络带宽和在线教学设备支撑。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偏远山村的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少、带宽不足、师生网络教学设备较落后,学生无笔记本电脑或者带摄像头的台式电脑,只能通过手机进行在线学习,难以完成在线教学过程中老师安排的一些配套任务。偏远山村学生所处地区带宽低、网络速度慢,师生无法实现在线视频教学和有效互动,往往局限于在线语音教学或者屏幕分享,由于师生双方不能全程视频在线教学,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
学习状况
①百度百科:教育信息化2.0baike.baidu/item/教育信息化2.0/22547829?fr=aladdin。
无法实时掌控。
三是教师对线上教学的适应程度参差不齐。由于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差异较大、不同专业教师与信息技术结合紧密程度差异较大、不同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差异较大,以致开展线上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师积极性不高,对在线授课平台的界面、操作流程等不熟悉,无法在线上完成与学生互动、提问、课堂评价等教学活动,从而影响在线教学质量。
四是各学校拥有的在线教学资源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国家和学校在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取得了丰硕的在线资源成果,但由于各学校基础条件、在线教学资源建设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差异较大,以致各学校在线精品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各学校开展具有自身特的在线教学。
三、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一)在线教学平台支撑
好的在线教学平台是线上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在本次疫情之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多个以直播和资源承载为主的在线教学平台。以直播为主的平台主要满足教师通过网络远程授课,学生通过电脑或者移动终端远程听课。其与传统的课堂讲授类似,主要差异是将课堂从教室搬到了网络,如QQ直播、腾讯课堂、钉钉。以资源承载为主的平台是将课程的讲授过程录制成高质量微视频并放到在线平台上,主要满足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教师以发起讨论、回答学生问题、学习效果检测等方式参与课程教学,如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学堂在线、智慧职教等平台。各平台除了针对性不一样,功能也有较大差异,因此,每位教师应结合自身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以及在线教学方式等因素,综合分析后选择平台。
(二)网络与设备环境支撑
师生的网络与设备环境是线上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实施大规模在线教学除了需要外围网络环境满足要求外,还需要师生拥有多样化和较为先进的在线教学和学习设备,如具有高配置的电脑、移动终端、摄像头、麦克风、耳机、安静的学习环境等硬件条件,尤其是在线教学教师应具有较高端的多样化在线教学硬件设备,以满足在线教学的需要,除此之外还需要有相应网络平台的使用许可权和足够大的网络带宽。足够大的网络带宽是保障师生顺畅开展在线视频教学、学生观看直播、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和远程监管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
(三)充足的在线教学资源支撑天蝎座男人
充足的线上教学资源是保障在线学习质量的关键。在线教学有别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除了直播课是教师通过线上直接授课外,其他在线学习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伴有学习单元测试、课后作业、师生讨论、教师辅导等活动,因此需要有大量的在线教学资源满足教师线上教学和学生线上学习的需要,如需提供微视频、动画、PPT、单元测验题目、课后作业题目、图片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学习讨论主题、题库等适合课程在线学习的资源。
(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支撑
教师能熟练应用主流在线教学平台和教学设备是开展多样化和高质量线上教学的基础。线上教学在传统课堂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能熟练操作各大主流在线教学平台,能综合应用各种现代网络设备开展多样化的在线教学,如“屏幕分享+实物展示+平台互动”等。
四、高校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在线课程精品资源池建设
学校应根据现有基础条件,结合学校专业特和专业师资优势,采取“自建+引用”的方式建立适合本校的在线精品资源池。建立精品在线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选择本校的重点专业、特专业和应用面广的通识课程,二是确定立项建设课程清单,三是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四是确定课程建设标准
、建设任务,五是根据建设标准和任务确定投入经费标准和落实经费出处,六是制定课程建设计划和联合企业开展课程资源建设,七是选择资源承载平台,八是将通过验收的资源上传到所选择的平台。其余课程资源可采用其他学校免费开发、开放且适合本校的精品在线资源。
(二)在线学习平台的选择与搭建
目前,已有的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主要有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学堂在线、智慧树、好大学在线、超星慕课等国家级平台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的省(市、区)级在线课程平台。除此之外,各大互联网企业也建立了在线学习平台,比如钉钉、腾讯课程、QQ直播、雨课堂等,同时,有的学校也建立了自己的在线课程平台,比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慕课云学堂”,以满足校内师生开展在线教学的需要。
学校可结合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和在线教学实施情况,自主选择自建在线学习平台、购买在线课程平台或使用免费开放的在线课程平台。如果选择自建在线学习平台,一是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带宽要足够好,能同时满足大规模师生在线学习对网络环境的要求;二是需要有大量自建或者购买的在线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三是学校要有足够的能力维护平台的正常运转。如果选择购买在线课程平台,可以方便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比如购买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的学校云,就可以在里面的“慕课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如果选择免费开放的在线课程平台,可
以选择平台上的自建课程,也可以选择其他作者创建的课程,但因为这个平台是对所有用户开放的,因此对于某所学校或者某个班级开展个性化的线上教学就不太便于管理。
(三)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建设
首先可以将教师分为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和非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其次是将培训分为技术培训、思想观念的培训、课程建设培训和课程应用培训。一般来说,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信息技术水平高,不需要单独对其开展在线教育的技能培训,而主要是对其进行在线教育观念的培训和引导,让其接受在线教育方式并认真执行。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一般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除了要对其进行在线教育观念的培训外,还要组织专门的在线教学技能培训,针对主流教学平台或者教师选择的平台对其进行针对性培训。同时,还应开展教师建设在线课程培训和在线课程应用典型案例分享,提升教师创建课程的能力和在线教学水平。
(四)线上教学激励政策制定
要调动教师在线教学的积极性,学校不但要对师生进行思想观念上的培训,还需要制定在线教学配套制度。一是要制定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明确经费支持和建设要求;二是要制定线上教学或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管理办法,规范在线教学,明确工作量计算方法;三是针对在线教学制定奖励办法,奖励在线教学优秀教师和团体、奖励省级以上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团队、评选在线教学标杆院系等。
推广普通话内容
(五)线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根据线上教学特点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构建线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在线教学运行平稳,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
深圳旅游景区一是实施校、院两级联动检查制度,成立线上教学质量检查工作组,主要负责审查在线课程资源,监督评估在线教学质量,反馈师生建议和问题。二是实行随机在线听课,适时掌握教学动态。三是通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学情数据反馈、问卷调查、线上座谈会等方式,多方面收集在线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棘手问题。四是多部门联动,精准开展线上教学或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线上教学或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督导和监控,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反馈、改进、跟踪。五是多方面更新教学理念,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主要从四方面推进:一是关注学生的学情反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及时调整教学安排;二是关注教学效益,改变传统教法,推广在线教学期间涌现出的新方式方法;三是要求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持续改进线上和线下课堂;四是更新传统教学时间观念,鼓励师生课上课下多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线教学实践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大规模线上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大量成果。
生日快乐的句子暖心短句(一)搭建和购买了能满足全校师生开展多种形式在线教学需求的教育平台
学校自2014年就开始研发面向全校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先后上线了云课堂、慕课云学堂、云班课等平台,购买了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学校云,使用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免费在线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学堂在线、智慧树、超星慕课、钉钉、QQ直播、课程、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平台,完全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师生开展在线课程的需要。疫情期间,教师使用QQ直播(69.77%)、学校课程平台(44.92%)、腾讯课堂(33.62%)作为教学主平台,将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腾讯会议、钉钉等作为辅助平台。平台分布见如图2所示。
(二)构建基于“自主开发+购买+共享”模式的在线精品资源池
学校“通识课”和“文化课”共享社会优质在线资源,专业课和专业核心课采取自主开发或购买的形式,以实现建成专业课有特、公共课有高度的精品在线资源池。目前,学校已经建成26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重庆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中泰职教联盟课程20门(采用中文、英文、泰文三种语言)。建成了“建筑智能化技术”“工程造价”“安全技术与管理”“水文与工程地质”等4个市级教学资源库,其中“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获得国家教学资源库立项。向超星尔雅购买了“大学生创业基础”“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美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12门课程。免费共享了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平台、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学堂在线、智慧树等平台的100余门精品教学资源,较好地满足了学校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对资源的需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