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区域差异分析
摘要:城市化是一个世界性潮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非常大,加快城市化进程与质量,这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分析了我国城市化的区域差异,并针对不同的区域提出了在以后城市化进程中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城市化、东部沿海、西部、中部、东北
引言: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聚集、财富聚集、技术聚集和服务聚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当今中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发展得的区域差异严重,为了提高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质量,应根据每一个区域鲜明的城市化发展特性和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城市化发展的战略。
1 东部沿海城市化特性及发展方向
1.1东部沿海城市化特性
1.1.1 蔡国庆老婆和儿子开发时间较早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便于对外交往,加之地形多低平,气候条件也适宜人类居住,这是城市化的发展良好的自然条件。加之国家政策的帮扶,如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以及稍后建立的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均位于沿海地带,使得中国东部城市化先行一步,之后的建立沿海开放城市,对开放政策进一步扩大东部沿海的城市化进程。这些条件为沿海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促进了沿海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特城市的发展。并形成了以特大城市为中心、多层次、功能互补的城市体 系。
1.1.2 城市化水平高
沿海地区城市经济发达,城市间经济联系密切,交通基础设施便利,为城市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现有12个城市中,沿海5大城市( 即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山东半岛和辽中南等城市)以占全国12大城市50 .7%的土地和57.3%的人口。创造着占全国l2大城市73.9%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并利用了85%的外商投资金额。另外,它的人均GDP水平为全国12大城市人均GDP的1.3倍 。其中,特别是珠三角报考注册会计师的条件 、长三角和京津唐三大城市不仅肩负着带动本地区发展的任务,还主导着全国经济的发展格局 。 1.1.3 大城市郊区化趋势明显
1980年代北京、上海等市即出现郊区化现象[1]。主要表现为人口和产业由中心城区向近郊区迁移扩散,并显著增强。1990—2000年。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减少的幅度是1982—199 0年的2.8倍,近郊区人口增长率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2]。同时特大城市发展卫星城市,扩大城市化范围。
1.2 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主要矛盾
沿海城市是我国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但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普遍存在。城市化过程中形成大量的城中村或“城市角落”,造成了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和城市环境恶化后果,并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城市空间发展的整体性和有序性。
沿海经济总量持续攀升背后隐藏的是高昂的能源 、资源和环境成本。据世界劳工组织2003年研究报告,2002年,美国劳动生产率 为60728美元,欧洲国家平均43034美元。同期,中国珠三角地区为10600美元,长三角为9500美元,京津环渤海地区为6800美 元[3]。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并不滞后于城市化。但粗放增长的工业化将会影响和制约这一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与质量。近年,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城市因为能源、资源短缺和环境质量恶化。已经出现企业外迁、人才外流现象。
1.3 东部沿海地区今后发展方向
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中, 应努力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城市发展模式, 建立低耗、低碳高效、集约、宜居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城市集约发展和绿发展。严格控制大城市的低效蔓延强调精明增长,规范控制城市空间开发秩序。建立新的大城市空间发展理念,强调网络化大城市的发展,以克服城市职能过度集中所带来的各类“大城市热”问题[4]。
应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
2 中部地区城市化特性及发展方向
2.2 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特性
2.1.1 城市空间分布相对密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较少
中部地区城市空间分布相对密集,例如,全国平均每3.6万K㎡ 有1个地级市,中部地区则每1.28万km有1个。但大城市的数量较少,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占该地区城市数量的比重仅为5.4%,属于我国四大区域中比重最低的地区。
2.1.2 城市化主要依托农业的发展
家用跑步机十大品牌中部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地形多以低山、丘陵为主,还有沿江平原的存在,这些条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区位,中部农业、能源、矿产等资源丰富,因而在中部地区农业发展良好,城市化也多因此而发展。
2.3 中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主要矛盾
2.3.1 二个字独特好听名字农村人口多,农业经济落后,城市化任重道远
全国有 1/3左右的农民分布在中部地区。2003年,中部地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5.7 %。远高于全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59.5%,各省虽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中部六省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4%,人均耕地面积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中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财政收入等指标都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部地区拥有国家抚贫开发重点工作县151个,占全国总数的1/4,对中部地区近2.5亿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顺利走上城市化道路来说是项艰巨的任务。
2.2.2 二、三产业发展不足,城市吸纳能力有限
好听可爱的名字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一方面二、三产业的比重偏低,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效率不高,规模较大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5.4%。而东部省份这一比重为39.2%,东北地区为32.2%,西部地区为26%[5].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和初级产品的比重较大而高新技术产业发育严重不足,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的繁荣程度和集聚效应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与辐射和城市化的推进速度。中部地区的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育不足,限制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从工业内部构成看,轻重工业的比例,山西省为1:11.7,其余省份为1:2—2.5。重工业比重偏高,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不大,近年,经
济发展相对落后,发展环境欠佳,许多创业人才流失;同时本地产业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外出打工,使产业与经济发展都缺少人力的支撑,再加上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制约,发展陷入更大的困境,非农产业就业的吸纳能力也越来越弱,城市化发展因此受到影响。
2.3 中部地区今后发展方向
针对中部农业发展比例大,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的情况,在今后的城市化发展中首先要抓住“中部崛起”战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其次要提高农业发展的技术化水平,发展特农业,增加农业附加值。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工业,同时更应该发展第三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 西部地区城市化特性及发展方向
3.3 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特性
3.1.1 城市化规模偏小
西部地区处于我国内陆,地势起伏大,对外交通不便,城市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或矿产丰富的地区,另外,大城市主要依托线路分布。整个西部地区城市平均规模最大的是青海和新疆,但同样具有大中城市个数少、规模小的特征,除了包头、柳州和桂林外,西部地区大城市都是省会城市,此外的城市多为中小城市。
3.1.2 营业执照办理网上申请城市化地区发展不平衡
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整体发展就呈现出极不平衡的情况,大致呈现出省会城市发展很好,另外交通便利的地区也发展较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也相对较好,而其他大部分地区,因为地势及气候的原因,经济落后,相应的城市化发展也相对较落后。整体来说,西南地区发展较西北好。
3.2 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主要矛盾
3.2.1 城市规模与空间分布受限
西部地区地形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承载力弱。自然灾害频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规模与空间分布格局,一是城市的空间位置受制于其生态环境,城市只能受制约形式于河谷
地带、山间盆地、平原区、绿洲等相对良好自然环境承载力的地区二是城市的规模与数量受制于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复杂的地形、气候条件、地广人稀、人口与产业活动分散布局非常普遍。城市的空间集聚功能受到影响。三是城市化地区的发育程度受制于其生态环境。单个城市不断发展,到形成发达的城市化地区是城市化发展的最终目标,但是广布的山区、丘陵、戈壁和荒漠等常会阻碍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3.2.2 城市化发展缺乏合理的制度保障
由于缺乏合理的制度保障,城市体系缺乏明确的规划,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部分城市规划建设严重滞后,在经济社会发展面前显得被动,各主要中心城市、主要的城市带和城市缺乏定位,甚至于城市发展基本思路研究也不够深入,导致盲目发展问题严重。基础教育在西部地区严重滞后,导致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城市里不到相对稳定的工作,失业率高,即便到工作,由于技能差,现代观念薄弱,也只能拿非常低得工资,沦为城市弱势体。另外,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也阻碍着城市化步伐。
3.3 西地区今后发展方向
针对现在西部地区可以把小城镇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得重要途径,小城镇论认为,发展小城镇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我国的国情、财力只能在原有的乡村集镇的基础上发展小城镇[6]。我国西部地区就符合这一情况,因而可发展小城镇来推进城市化。西部地区要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关键还在于要提高该地区的经济水平,可以利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的这一特性,发展矿产业,该地区农村人口众多,也可发展乡镇企业,既可缓解就业压力,也可增加农民收入,其次,西部地区自然风光独特,可分利用这一优势,重点发展旅游业,但要注意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 东北地区城市化特性及发展方向
4.1 东北地区城市化特性
4.1.1城市数量多且发展平衡
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东北工业的发展,东北地区农业发达,资源丰富。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城市数量多且资源型城市比重高,东北地区的城市在空
间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上都相对均衡,城市市辖区人均GDP除沈阳、长春、哈尔滨三个省会城市和大连、大庆、鞍山等少数港口、工矿城市较高外,其他绝大多数城市相差甚微。
4.1.2城市化发展与工矿业联系较大
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进程与农业的关系不大。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过去在国家粮价保护政策和统购统销以及重工业、资金密集型企业为主的城市与区域经济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农业以卖粮为主,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工业联系比较薄弱。东北地区的城市大多都是“因工而兴”,但现在面临“因工而衰”。他较高地城市化水平是建立在政府强大的工业、交通设施布局和大规模的投资倾斜等外力的基础上,由于工业发展更多地受到外力的干扰,各城市工业发展缺少长期、系统的规划,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商等问题也都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所以,工业对城市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