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精讲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精讲
本篇是丁肇中于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丁肇中在这篇演讲中 ,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 ,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反思 ,提倡要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求世界上的未知世界。
疑神疑鬼一、根底知识
1、给红的字注音。
丁肇中〔 〕 授予〔 〕 遵照 〔 〕
彷徨 〔 〕〔 〕 实践〔 〕 不知所措〔 〕
2、形近字
┏授:授予 ┏措:措施 ┏致:招致
┗受:接受 ┗错:错误 ┗至:极至
3、词语解释
【格物致知】 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荣幸】 荣耀而幸运。
【授予】 给予〔勋章、奖状、学位、荣誉等〕。
【清谈】 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袖手旁观】 藏手于袖 ,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 ,不参与其中。
【一帆风顺】 本指帆船一路顺风。亦用为祝人旅途安吉之辞。比喻境遇顺利或办事容易。
【激变】 课文中指急剧变化。也指因刺激而生变乱。
4、文学〔文体〕常识
丁肇中 ,当代第一流的________。一九七六年他获得了________奖。本文是作者于一九九一年十月十八日在北京_________举行的“_________〞大会上接受________奖时发表的演讲。
【参考答案】
1、
丁肇中〔zhào〕 授予〔yǔ〕 遵照〔zūn〕
彷徨〔páng huáng〕 实践〔jiàn〕 不知所措〔cuò〕
4、实验物理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 人民大会堂 情系中华 特别荣誉
二、课文学习
1、课文的标题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那么“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它最早在什么地方提出来的?
【明确】格物致知: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最早是在?大学?里提到的。
2、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明确】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不是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不但在学术中不可缺少 ,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3、作者在概述了?大学?本身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目的后指出:“这样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就被淹没了。〞请以作者所举王阳明“格物〞这一事例说说这句话的含义。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细读课文 ,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王阳明的“格物〞不是通过做实验对竹子进行研究 ,而是对着竹子空想 ,要到达“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 ,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的目的 ,这样做 ,就远离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所以作者说:“这样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就被淹没了。〞从上下文来看 ,在作者心中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
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方案的探索。也就是说要有真正的实验精神。
4、作者认为中国学生“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 ,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作者认为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应怎样改变?
【明确】此题旨在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认为 ,造成中国学生面临“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 ,就常常不知所措〞的原因是大家受王阳明思想的支配 ,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 ,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要改变这种状况 ,人们就必须培养实验的精神 ,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5、读以下语句 ,注意标有红字体词的作用。
〔1〕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
〔2〕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 ,而是积极的、有方案的探测的过程。
小名阅读答案〔3〕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 ,它需要具体细致的方案。
〔4〕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 ,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明确】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在阅读中积累关联词语。
〔1〕作者强调实地实验对获得新知识的重要作用。“只能……不可能〞在句中起到了强调作用。
〔2〕作者强调科学实验的过程是积极的、有方案的探测的过程。“不是……而是〞是表并列关系的复句 ,一般强调“而是〞后面的内容。
〔3〕作者强调实验需要具体细致的方案。“不是……〞对“毫无选择的测量〞作了否认。
〔4〕作者强调了“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不能……也不能〞从两方面否认了错误的做法。
怎么设置暗黑模式6、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
(1)举例论证。文中第4段举了王阳明的例子;第11段、12段联系实际 ,举了中国学生及作者自己的事例 ,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2)道理论证。第5段、第8~9段 ,第13段都运用了道理论证方法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7、论证实验精神的重要 ,可举事例很多 ,为什么文中只举了明朝的王阳明和作者自己的例子来论证呢?
排骨的做法【明确】议论文中举例要有针对性 ,有实际意义。举王阳明的例子 ,可以有力地说明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中国传统教育对中国学生的影响 ,很有现实意义;举作者自己的例子 ,现身说法 ,有力地说明了有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这样的举例 ,有针对性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8、请你谈谈古今格物致知的不同含义。
高考祝福语霸气简短【明确】古代?大学?里的格物致知其目的是平天下 ,所以它所格的物一般是向自己的内心去探索 ,所谓的治国平天下之道 ,侧重于抽象的道理 ,而当今世界要求的格物致知 ,其目的是了解自然、认识自然 ,获得新知为人效劳 ,所以侧重于实地实验的精神。
9、为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明确】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 ,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10、本篇属于学术性演讲 ,但通俗易懂 ,听众易于接受 ,这是为什么?
【明确】首先 ,作者在演讲过程中注重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 ,使读者真切感受到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第二 ,作者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生动的事例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参加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11、“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什么?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是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请说出理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